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68页

      换句话说,除了当天的临安日报以外,每当有重要消息的时候,报社还会增发一张报纸用来堪称临时消息,相当于临时插播的新闻,这张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号外了。
    而今天的报纸显然是极为新奇,也更加抢手。因为这张临安日报号外居然不要钱,是免费赠送的!
    等大家在报童手中接过这张沿街散发的报纸后,才发现它只有平常报纸一版的大小,而且还是单面印刷的。
    这明显是为了保证印刷数量,在昨天晚上由临安日报社抢印出来的。
    这张报纸上的内容也是极其简单,上面印着通州军大军入城时行经的路线图,还有各条路线上部队的番号说明。
    等临安百姓看到这上面的说明之际,他们全都呆住了!
    成都、巴山、蜀山、山兴、东兴、红兴、傲兴、临安、淮扬!我的天!
    九大军团,整整十万通州军!
    他们全要在今天早上进军临安城,在东华门让天子检阅。这里面的消息量可谓是极其巨大。只要是有心人,都能从这张报纸的消息里嗅出不同的味道来。
    首先就是这次入城士兵数量众多,沈墨麾下的九大主力已是尽在其中。
    可是反过来说,在这之前的大宋朝廷,却根本没有任何官面上的消息透露出来。这就说明这次的入城行动,是由通州统帅沈墨那边策动的!
    这是在朝廷没有明发上谕的情况下,沈墨无诏率军,兵进临安!
    虽说百姓们本身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通州军军纪严明,向来不动百姓分毫的财物。可是沈墨今日如此作为,也是几无人臣之礼……只怕大宋的天,从此就要变了!
    而这个时候,那些心中对沈墨暗怀感激的临安百姓,还有支持沈墨的人自然都是欢欣鼓舞。他们一见这次沈墨入城军队的规模就知道,这次北伐,统帅一定又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如果真像是之前其他报纸上宣传的那样,沈郎君的军队被人重重挫败,甚至自己都在草原上兵败身死。他又怎么可能带着十万之众,以这样的威势归来?
    第2962章:怒吼惊天临安开、九大军团、十二门来
    一时间,那些造谣生事的报纸立刻就被人痛骂得狗血喷头。在这一天清晨到来之际,那些机灵的报童只顾着免费分发临安日报的号外,甚至都没有到那些烂报纸的印发点领报纸出来卖,以免连自己在内,都被百姓的愤怒殃及。
    毕竟他们卖报的时候,一拿出报纸就被人破口大骂,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
    而另一方面,大家也都在等着临安日报真正的内容刊发出来。他们都想更加详尽地了解通州军在这次征战中,详细的经过和战果。
    这个时候,整个临安城里已经渐渐开始欢腾起来。
    百姓们纷纷匆匆吃过早饭,然后就洗漱干净,呼朋唤友的准备找一个最有利的位置,去看沈墨的大军入城。
    几条主要街道上,视野开阔的茶楼酒铺几乎刚一开门,就被人占得满满当当。
    而沿街的各家商铺则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各自清扫自己门前的卫生,收拾好店内的用品。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拥挤人潮……这些商铺老板非常有经验,从上次沈墨带兵入城之后他们就知道,这次街上和店铺里的人肯定少不了。
    ……
    而与此同时,朝中那些高官的恐慌,则是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他们有的派人去探听消息,有的则是开始藏匿和转运家中的财务细软。那些大批劣迹斑斑之辈,还有和沈墨的通州系势力明目张胆对着干的朝廷官员,已经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中间不少人,干脆就打算在沈墨入城之前,携家带口躲到偏僻的住宅里,或者干脆逃出临安城。
    在这里边也有不少官员宅院中,私通小妾的管家带人私逃,手脚活泛的小厮卷款而走,仆役偷了值钱的物件远走高飞的。
    所谓树倒猢狲散,就是如此。眼看着这些官员即将大难临头,他们的手下自然也是人心惶惶。有不少依附他们的人也趁机,赶忙逃离了这些即将沉没的破船。
    而这个时候,咱们那位炒卖房产的单启东先生,自然是最为活跃的人。
    他带着一批手下,开始将那些心中恐慌,六神无主的朝廷官员宅邸收买过来。当然成交的价格已经是压到最低,可即便如此,依然却还有人忙不迭的将这些豪宅立刻出手。
    哪怕是个白菜价,也比白扔了要强!
    现在这些人对于庭院楼阁这类带不走、还有可能便宜了别人的东西,已经完全不当钱了。
    在朝臣中的崔与之和郑清之之流,现在就像是等待宣判的犯人一样,等着沈墨大军入城的消息。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的阴谋诡计、权谋算计全都没了用处。大家都明白,沈墨的军队只要来上一万人,就足以让他们临安连抵抗的意志都生不出来。更何况这些虎狼般的部队还有十万之众?
    而这时还有不少朝臣心中怀着一丝希望,他们觉得沈墨这次表现得如此张扬,跟他之前的内敛的态度大不相同。
    于是他们心中暗自推测,是不是沈墨真的战败了,所以弄了一些地方部队来强撑场面的?
    于是这些朝臣也穿上文士的服装,打扮成普通百姓的模样,打算亲自到街上去眼见为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