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26页

      而另外一支中路军同样也是十万人,由二万蒙军和八万色目人军团组成,这支部队的领军大将却是铁木真时起家的将领,他手下的“四獒”之一,大将速不台。
    速不台带领部队去往的方向,正好在西夏和燕山防线之间,他准备带领部队从大同府向南,直接插进入中原腹地。
    一听这两支部队的人数,大家就能知道,这其实是铁木真用来牵制沈墨兵力的偏师。他只要派出部队去往这两个方向,就能逼迫大宋军队在这两个方向上用重兵防守。
    所以实际上,铁木真这两支军队的用意,是要摊薄沈墨用于防守燕山的部队数量。
    当然,如果这两支偏师能够顺利达成战略目标,真的攻入大宋腹地,那就更是意外之喜。
    所以铁木真特意在一片苍茫戈壁,有利于骑兵施展快速机动战术的宁夏郡,派出了行军作战犹如烈火一般的阔端。
    至于中间的那一路,因为大同府附近山脉纵横,大同又是北方重镇,所以沈墨势必会派重兵防守。
    那里属于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到灭顶之灾,同时冲过去之后就是广阔的华北平原,是个机会与危机并存的地方。
    所以在那里,铁木真派出了征战一生的老将速不台,确保这只中路军能应对得了复杂的局面,也能抓住一闪即逝的战机。
    从铁木真派出的两只偏师,和他任用的这两名将领上就可以看得出。铁木真不但是行军作战上的奇才,在作战用人方面,更是世间无人可敌。
    此刻的铁木真一边行军,一边望着遥远的南朝,这位草原英雄暗自想道:这次南征,一定要全胜而回!
    “五年来,我都在准备着这次征战……”
    ……
    “……为了这一战,我已经等待了八百年!”
    此时的沈墨正在千里之外的南方,燕山防线以北,塞外桓州的雷霆要塞城上。远远眺望着西北方向,心中波澜起伏。
    这一次,他带着华夏八百年的智慧和希望而来,终于站在了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上。
    十四年的血路拼杀,无数次的生死决战,他终于还是走上了这片战场!
    华夏能否一举扭转覆亡的命运,会不会就此走向辉煌的将来,都要凭此一战而决。
    此时的沈墨眺望着远处,正是心潮如海,壮怀激烈!
    ……
    雷霆要塞守将余玠和卜郁成远远的看着元首,都在猜测元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此刻的元首屏退了左右,雷霆要塞向北的城墙上,只有他一个孤零零的身影。
    呼啸的西风遮天漫地而来,带来了草原上的丝丝寒气。要塞城墙上军旗招展,烈烈飞舞。
    远处的元首就像孩子一样,坐在城墙垛口上,两条腿垂到了城外。大家只能看到一个衣袍被西风漫卷,发丝被烈风吹乱的背影。
    ……
    此刻如果在高空中向下看去,就会发现雷霆要塞的南面正是人马欢腾,一片热闹。
    一排排全副武装,扛着精良步枪的战士,正在进入这个庞大犹如巨兽一般的要塞。一门一门的重炮,正在从城下向着上方吊装。
    准备开进城里的辎重车上装满了炮弹、弹药、军粮、被服、补给。这些满载的大车形成了一支浩荡的车队,正顺着要塞南门蜂拥而入。
    同时数千名建筑工人带着铁丝网、地雷和沉重的水泥预制件,正在要塞周围全力加固城防。
    在城外的广袤大地上,用于挖掘和夯制的蒸汽锅驼机,正冒着白烟,发出怪兽般的“吭吭”叫声。
    这城内城外就像一个喧嚣的工地,又像是一个不断被加强武装,还在越来越强的远古魔神!
    此时在要塞正北,也就是面向草原的方向,只有元首一个人孤零零的身影。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谁又能知道此刻的沈墨,究竟在想着什么?
    ……
    他心中正在思索着对抗蒙古大军的战略,还是如何击败那位盖世英雄成吉思汗?
    他在想着身后山温水软的江南故国,还是在心里描摹着繁华锦绣的家乡临安?
    他会将大宋带向一场辉煌的胜利,还是沦亡于异族之首,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谁能知道那个一直望向北方的大宋元首,心里是平静如深渊,还是波涛汹涌,犹如沧海?
    万古长夜,九州沉、到今日英雄决。
    碧海千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第3361章:重军合围有何难、虎奔龙缠、要塞军团
    此刻的沈墨,要说他不紧张是假的。
    这一战关系有多巨大,谁的心里都清清楚楚,这已经不是沈墨的个人荣辱,或者是几千几万条性命的事了。而是输了这一战,文明将会倒退,发展将会停滞,最终使得千年之后的华夏民族都会丧失先手,落后一步。
    在这个时代,大宋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文化艺术的丰富也是无与伦比。很多方面都是后世人难以企及的,甚至有学者说,这时的南宋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仅仅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宋朝时,东瀛的一名高官将手中积攒的三千五百两黄金,带到大宋去修筑佛寺,这之后寺中的僧众回赠了他一个“梅子青”的龙泉窑碗。
    至此之后,这个碗被东瀛历史上的藤原两家争夺,连续数百年被奉为至宝。直到后来因为兵火战乱,这个碗上磕出了一道裂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