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
两京锦衣卫、东西厂太监们、都累得要站不住,只告诉自己,马上结束,马上结束,一面处理一些尾巴,一面抓住时间休息。
所有人都在等大明的内阁六部九卿表态。
杨廷和这半年老了十年。刘健刘阁老吊着一口气,等大灾过去,等皇上去祭拜先皇。其他的阁老们,六部九卿,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包括养散人的南京六部,都忙得去掉半条命。
可他们宁可更忙!
孔家,到底该怎么办?
王守仁困得眼睛睁不开,打算和皇上妥协:“……山西商人的银子,都用来修路。扬州盐商、徽商,都出力很多。目前各地方的商人们,都反弹很大。”
谢迁面色蜡黄,也要撑不住:“我们错估计老百姓的能量和能力,错估计天下人正义行善的心……”
费宏抬手按按太阳穴,人瘦的一把骨头,忧心忡忡:“大都是普通人,叫皇上吓唬一顿,立马跟着皇上走……”
“我担心的是,道家主要在中上层传播,对老百姓影响不大。可中上层,更是大明的关键。张家的事情……不能要他们天天无事可做,胡思乱想。”
杨一清灌一口茶,因为嘴里的口疮疼的龇牙咧嘴:“这个不用担心,保证他们信的更虔诚。”
杨廷和苦笑连连:“我这一辈子不信佛道,不信天地,如今可算信了。他们,还不知道怎么追着皇上要修仙。”
费宏一愣,随即想明白了,拿出来一包药茶泡下,也是苦笑:“我这脑袋,上锈了。我们主动说动张家,皇上还去祭祀太~祖皇帝……”
五位阁老一起苦笑。
皇上是要老百姓尝试站起来,不要那么愚昧无知……他们以为皇上要天下大乱,好吧,这也是一种天下大乱。
皇上去祭天,老天爷给一个“冤”字儿。皇上去祭祀太~祖皇帝,太~祖皇帝魂飞魄散……他们不敢去猜测其中的事儿。
太~祖皇帝提到“圣人之后”,他们暂时用张家糊弄过去。可是,天下人不是傻子——“圣人”对应的不光是张家,更是孔家。
王守仁布满红血丝的眼里,精光一闪:“老天爷再不下雨,很快就有人提出来孔家的事情。商人、匠人、农人……当年的受害者家人。我们必须尽快做决定,我担心,有人敲登闻鼓喊冤。”
!!!
这个时候,登闻鼓一定不能响。杨廷和立即吩咐人去看着登闻鼓,八百里加急去南京——大明两个京城,南京也有一个登闻鼓啊!
众人想起在南京装病的皇上,牙疼胃疼心口疼。谢迁闭眼思考一会儿:“可否有南方那一支孔家顶替如今的孔家?”
费宏考虑过,轻轻摇头:“很难。皇上的目的,是孔家的土地,每年的祭祀费用。更是打压儒家,提起来墨家。”
王守仁眉心一皱:“其实,我也认为,孔家,捧起来的太过。之前的是三品。大明建立以后,‘衍圣公'的品级提高到一品。”
其余四位阁老都不说话。
曲阜知县仍由孔氏世袭,同时免除孔氏子孙所有徭役。
对孔子后人也给予众多殊荣,加封号、赐府邸、赐田、赐民,给予免差轻赋、优学优试等等特殊待遇,更特许衍圣公对管辖范围内的地租、集市银等租税征收的权力。
孔府的土地遍及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北直隶……四十个县。孔府到底有多少土地,从无确定数字。
历代传说,圣府号称土地三千六百顷,一般估计是七千顷,实际,应该是八千顷,也就是八十万亩。
费阁老研究过:“孔府的土地主要有两类,孔庙祭田和赡养四氏、孔孟颜曾,学生员的学田;祭田、学田主要来自历代帝王钦赐,部分来自捐献,这属于公田。
私田主要是自置、垦荒、接受投充、夫人陪嫁等。公田不纳税,私田在纳税之列。”
“大部分是公田。另外,孔氏族人有免粮地和轻粮地。很多的免粮地和轻粮地,种免粮地的人既不纳税,也不向孔府交粮,完全是自种自吃,且不出地方上的杂差徭役。轻粮地则是交一部分很少的租子。”
杨廷和扯扯嘴角,想笑,笑不来:“之前太皇太后的张家的土地,六千五百顷,如今二百顷。前一任首辅李家的土地是三千顷,湖广土地改革后,八百顷,如今二百顷……而兴王名下的土地是两百顷,如今不到二百顷。”
太皇太后的张家、前一任首辅李家都被罚没大笔银子,才得以保住这些土地。
而这些人家,于国多少有点功劳。张家?孔家?如果说以前的皇家和朝廷,需要借助他们收拢人心,如今的皇上完全不需要,皇上一个人顶三倍的孔家和张家。
“以前可以说,宗室外戚占据大量土地,如今……”谢迁叹气:“我清查自家土地,才发现,自家那么多土地。”
提起这个事情,一位位阁老都是沉默。
他们做阁老,每天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家里的人,家族的人,那是真享福。不是说不能享福,而是……
世家大族一串儿,大官背后一串儿,富商一串儿……一个人吃百碗饭。老百姓千千万,抢一碗饭。
他们也是一颗忠心报国,立志青史留名的人!
王守仁疲惫的眼睛里一片清明:“有孔家自己提出,放弃封号、府邸、田、民……和普通百姓一样纳税,或者类同天师张家。朝廷收回孔家所有特权和曲阜县,委派官员……孔家或者可以保住部分家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