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页

      他把女童放在地上,又掏出怀里的陶瓷茶缸递给她:“小童,今天谢谢你了,你要是不嫌弃的话,这个茶缸送给你。”
    女童摆弄了下茶缸,道:“正好我老娘缺个喝水的东西,我收下了。”
    付守仁笑笑着点点头。
    女童道:“既然收了你的东西,我便再提醒你一句,中元节鬼门开,午时之后阳气衰而阴气盛,尤其此处又有灵场影响,鬼神精怪都比外处强些,所以尽量莫在荒郊野外瞎晃荡。况且,老丈身上的福泽正是它们修行需要之物,也别怪有些不长眼的起了歪心思。”
    付守仁道:“我晓得了。”
    小刘举手道:“那个,我能问个问题吗?”
    女童:“问。”
    小刘:“为什么...它们会害怕文天祥的诗?”
    女童笑了,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字在创造之初便有了教化之功德,其身伟正,鬼神畏惧。而文天祥是从古至今备受推崇的诗人,其诗极具文气,又孕有天地之正气,鬼神恐其害故而远之。”
    说罢,女童单手拎起背篓,推开门进了院子。
    女童妈出来倒水时正好撞见女童回来,赶紧把她拎进了屋。
    “我的青团儿,你咋才回来,要不是你奶说你走之前说要晚点回来,妈急得都要上山去寻你了。”
    青团儿嘿嘿一笑,道:“妈,我没事儿。”
    “你就不听话吧,中元节还敢出去乱跑,要是在外面冲撞到什么可咋办?”,青团儿妈一边收拾闺女带回来的背篓,一边唠叨道。
    屋内,青团儿奶奶正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见到青团儿后,赶紧把她抱在怀里暖暖。
    青团儿从怀里掏出刚刚那个白瓷缸递给奶奶,老太太一瞧,道:“这个可是个好东西,哪来的?”
    青团儿:“山上遇见俩迷路的,我给他们指了路,其中一个老丈给的谢礼。”
    青团儿妈虽性子泼辣,但为人淳朴,她说道:“咱就给人指了个路,咋还能收人家的东西?赶明你给人家还回去。”
    这时候买啥都要票,村里又不是城市有供应,所以搪瓷缸并不多见,在青团儿妈心里确实感觉有些贵重。
    青团儿道:“不贵重,我是救了他们两条命换来的。况且人是外村的,早就走远了。”
    青团儿妈又唠叨了两句,结果发现孩子没声了,她走过去一瞧,娃子已经趴在她奶的怀里睡着了。
    青团儿妈摇摇头,心里有些好笑又有些心酸,到底还是个孩子,在山上转了一天,早就累了。
    她起身去到厨房,把给青团儿留的饭用碗扣好,放在炕头上盖上被子暖着,等一会儿娃睡醒后再吃。
    干完这些,她又坐回板凳上收拾娃子带回来的背篓。
    在一堆野菜下,她发现了一袋野稻穗,接着又掏出了一只野鸡,还有几枚野鸡蛋,最后是一大堆板栗。
    这些东西看起来虽然多,但比起前两天这娃子带回来的那颗大野山参来说,这已经是见怪不怪了的事情了。
    青团儿奶奶一边拍着孙女的后背,一边慈爱地看着小童。
    别看她老但她心里清楚着呢,这小童有天早上起来就突然不对劲了,虽然掩饰的很好但是行为举止还是和以前有些不一样。她有些担心小童被山里的精怪上了身,担惊受怕了好几天,还想找隔壁村的王神婆给小童驱驱邪。
    几天后,小童自己对她娘俩说,【唉,老奶,娘亲,我就知道瞒不住你们,我确实遇到了些奇遇,不过你们放心,我虽不是我了但我依旧是我。】
    这话说得别扭又模糊,但老太太知道,这还是她的孙女。
    自从小童交了实底之后,天天都会带回些东西给她们补身。
    老太太正在胡思乱想着呢,这睡得正憨的小童喃喃自语道:“我一定会让你们越过越好的。”
    青团儿妈一愣:“这是醒了?”
    老太太笑道:“你姑娘在说梦话呢。”
    青团儿妈叹了口气,道:“你说这孩子咋就这么懂事儿呢。”
    老太太亲亲孙女的脸蛋,道:“可不是呗,可惜投生在咱家,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老太太想了想道:“青团儿前两天带回来的那根老山参,赶明你去县里看能不能换点钱和票,给娃扯块布做件衣裳吧。”
    青团儿妈:“那是孩子特意给你采的。”
    老太太年纪渐长,家里有颗参,关键时刻是可以救命的。
    老太太道:“去吧,我身体好着呢。还不到用参的时候。”
    青团儿妈点点头算是同意了。
    第3章 悬梁有伞
    付守仁以前听那些来自山南海北的战友们讲过些当地的奇人异事,但大多是听了个笑话,如今亲身经历,也由不得他不信,带着小刘回去的路上也分外小心。
    另一边,春根眼见着天都黑了许久了,付守仁他俩还不回来,心里担心极了,生怕两人在山上出什么意外。
    他坐不住,在地上走来走去的,不时还吸上几口旱烟,春根媳妇见状道:“我说你能不能别来回转悠了,弄得我头晕,老实过来坐着再等会儿,要是两人还不回来,你就叫几个乡亲一起去山上找找。”
    这话音刚落,付守仁和小刘就推门进来了。
    春根高兴道:“守仁哥,快上炕暖和暖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