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有些家事总不能听一方之言,毕竟谁都有私心,宋甜甜倒不会因为同邓珍珍关系好,就一味地觉得一定是婆婆蔺秀去的错。
“……你秀云婶子也觉得自己当初做错了,但其实后来儿子同邓珍珍结婚后,她也有心和睦相处,不过大概是邓珍珍心里一直记着呢……”
听了张家婆媳两方的话,宋甜甜心里大概有了一个底,说穿了其实也没有太大的矛盾。
当初张绍舟是自己想要娶临村的邓珍珍,不过蔺秀云却有些看不上,不过她看不上的并不是邓珍珍,而是邓家其他人。蔺秀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自认并不偏颇,对儿子也好女儿也好,几乎都是公平的。
不过邓家却并不是如此,也算是很典型的重男轻女了。邓珍珍是长女,因为是第一个孩子倒还是受了些长辈的宠爱,至少她读了初中,她的几个妹妹,都只不过上了小学而已。虽然她能上到初中的缘故,最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她成绩不错,可以回来教弟妹,节约一点儿钱。
邓珍珍只有一个弟弟,那是全家人宠着的,几个姐姐也是如此,大概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即使后来都嫁人了,既也都觉得帮衬弟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张绍舟想要娶邓珍珍,邓家提出的聘礼要比通常的高出了一倍,蔺秀云不太乐意。大儿子的婚事因为当兵的缘故,是拖得晚了些,二儿子也早就到了要结婚的年纪。因此两人的婚事是一起在看的,她并不想两个儿媳妇的差距太大,便同两个儿子商量,面子上出一样多,但私底下他俩可以给自己媳妇贴补。
毕竟硬是要求一样也不现实,因为大儿子在部队当兵,有津贴,手里的钱明显要多得多。二儿子不过是有力气些,地里干活吃得苦,年底粮食之类的也能多分一些罢了。
张绍舟觉得这个做法也不错,便同邓珍珍讲了。而且蔺秀云也说了两个儿子结婚后她都不再管他们的钱,家里的钱都归自个儿媳妇管,大儿子每个月五块,小儿子则换成给她粮食。
邓珍珍又不笨,当然非常心动,还曾感慨婆婆人好,结果没想到邓家却不乐意了。
在他们当地一般对女儿好的人家,男方送的东西都会留给女儿,条件好的还会再添一些。当然也有跟卖女儿似的,占了聘礼却一毛不拔的,邓家就属于这一类。
所以十分不愿意自己的到手的东西变少了,这婚事也就拖着了,邓珍珍因此哭了一场。张绍舟听说后,去了邓家所在的村子,倒不是去的邓家,而是在他们大队长家里吃了顿午饭。
“后来那大队长,也不知道跟邓家父母说了啥,最后邓珍珍还是嫁给了张绍舟,送出的聘礼与张二弟的一样,只不过都被邓家父母给留下了。但张绍舟自己另外出钱给妻子补了一份嫁妆,带着来了张家,面子上也就过去了。”
宋甜甜点了点头,面子上是过去了,外人就看过热闹,但心里到底是不舒服的。
蔺秀云因为闹出来的事心里不太爽快,结婚那天脸上便没有太高兴,邓珍珍就觉得婆婆并不喜欢自己。
“后来的事,大约就是张绍舟回了部队,婆媳俩就这么不冷不热地处着。秀云说,她其实觉得自己大儿媳人不错,干活勤快,家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后来也就释怀了。只不过后来与娘家来往频繁,但每回都是只见拎东西回去,从来不曾拿东西回来。”
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亲戚之间交往还讲求一个礼尚往来,何况自己的女儿已经嫁了人,也有一个家需要养,不说多关怀,好歹也不该如此。
“我也问过,邓珍珍说她们几姐妹回家都是带东西,还经常会比谁带的更好。其实有时候她也觉得很为难,很舍不得,因为自家有时候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对,这大概也是秀云后来冲她发过一回脾气的原因。”
毕竟看到孙子闹着想吃的东西,转头被儿媳妇送到了娘家,惹得孙子哭闹,这当人亲奶奶的看在眼里自然是不高兴的。
“邓珍珍说她要是久了没回,娘家人还会特意来找她,然后免不了要拿东西走。”
舒莲生皱着眉摇头,不管是在家里当姑娘,还是嫁了人的妇人,都得要自己立起来。
“这还是她性子太软了。”
宋甜甜已经吃完了饭,放下碗筷,撑着下巴想了想。
“如果他们一直在老家,这事还不太好解决,但如今却不一样了。”
舒莲生一愣,顿时反应过来,笑着一拍大腿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这随军后离老家远得很,娘家人想来打秋风都不成呀!”说到这里她又一顿,有些尴尬地轻咳了一声,赶紧摇了摇头,“甜甜,我这话没有别的意思。”
因为她想到前两天,甜甜才往老家寄了东西回来。她与舒莲青关系好着呢,是真的不介绍儿媳妇往家里寄东西,她就一个儿子,其实也希望宋家人能多帮衬,像当初在村子,她也是多亏了宋长庆、舒莲青的帮助。
宋甜甜眨了眨眼笑了,挪动凳子坐到了舒莲生身边,搂住了她的胳膊。
“妈,我才不会多想呢,我太忙了经常都想不起来给家里寄东西,每回都是你准备的,我怎么可能会多想。”
感受到儿媳妇的亲近,舒莲生也觉得满心的暖意,握着甜甜的手拍了拍。
“珍珍和秀云都跟我说过很多回了,羡慕我们家,其实哪有什么好羡慕的,我没有女儿,多个儿媳妇也就跟女儿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