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韩冬青给刘大银倒了水,自己也坐下,“大姐,这还不知道您叫什么名字呢?”
刘大银道:“我姓刘。”
“刘大姐,”韩冬青再次问了一遍:“那些布料您真的都要?”
刘大银笑着道:“这个同志,你都问了多少次了,这些布料我真的都要,你说个价钱吧。”
韩东青道:“刘大姐,这个我做不了主,你得跟我们的主任谈,我们主任现在不在厂子里,等明天您再来吧。”
刘大银:“那我明天下午三点来,你们主任有时间吗?”
“我们主任有时间,到时候刘大姐您来就行了。”
这韩冬青把刘大银送出了厂子,嘱咐门卫:“老高,明天这个大姐要是来的话,你直接把人带到我那里就行了。”
刘大银从第三纺织厂出来,身上一阵松快。
她为什么想起买那种没人要的布料呢。
这都是从“江闻钟的书”上学来的。
按书上说了,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国家领导人开始穿了西装,这引领了全国的“西装热”,西装甚至成了结婚时除了“三大件”以外的“第四件”。
此后的几年里,西装成了抢手货,人们拿着钱到商场买西装都得排着队。
甚至还要“托关系”“卖面子”以求缩短排队的时间。
江闻钟就是发挥重活一辈子的优势,利用他姐夫的关系,用很少的预付款把布料拉走,做成西装去卖,等西装卖出去再把货款给结清。
好几万米的布料,江闻钟一共只花了六千元就给买来了。
现在刘大银抢先一步,提前把布料买下,等到国家领导人穿着西装的照片一出来,她就和张水生一起做了西装拿到南方去卖。
那个天杀的江闻钟。
刘大银如此气愤,是有原因的。
那次江母和江安妮来到烧鸡店没几天,就有一伙小混混来了烧鸡店里捣乱。
刘大银一开始好言好语的说好话,这个做买卖吗,就图个和气生财,刘大银包了一个红包,算是“保护费”。
谁知道那几个小混混不要钱,专门堵住店门找事,那客人们看到这样的情况,谁还敢上门买东西。
既然软的不行,刘大银只能来硬的了。
她把店门一关,指着墙上和总理握手的照片:“你们睁大眼睛看清楚了,这照片上的人是谁?我开店的第二天,咱们省的简爱华省长就来我的店里视察了,现在那报纸还在呢,要不要我拿给你们看看。我家的这烧鸡店现在可是咱们省里的典型,这省长来的时候亲口嘱咐公安局的同志,一定要维护好这里的治安,要是有人捣乱,那就是咱们人民的敌人,一定得严惩不贷。”
几个混混这才看到墙上的照片,心里同时哀嚎,这个中年女人竟然和总理握过手见过面,她和总理难道是亲戚?
刘大银又找出省长来烧鸡的报道,让几个混混看个清楚。
那报纸上的确写了,这“烧鸡店”是省里个体户的典型,也写了或许有人看不惯这最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要是有人危害到个体户的安全和利益,人民警察绝不姑息。
几个小混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气势顿时就萎靡了下去。
这在“江湖”上行走这么多年,什么东西能碰什么东西不能碰他们是知道的。
什么是“典型”,那是政府树立起来的榜样,他们来找“典型”的麻烦,不就是和政府作对吗?
这个烧鸡店主要是真的报警,警察来了,他们几个能有好果子吃。
往小了说,那就是收个保护费,在看守所得关上几天。往大了说,那可能就是和党和国家作对,是人民的公敌。
这个罪名一旦落到他们头上,他们得在监狱里吃一辈子牢饭,甚至还有可能丢了性命。
几个混混对让他们来找事的人,心里瞬间充满了怨恨。
那人知道这家烧鸡店的店主和总理,省长都见过面吗?知道这家烧鸡店是省里的“典型”吗?
他要是知道,那就是想把他们几个活活推进火坑啊。
刘大银察言观色,见几个混混脸上有了怯意,当即道:“你们要是说出幕后主使,我就不报警。”
不用刘大银说出威胁的话,其中一个小混混立马就喊道:“是一个叫江闻钟的人叫我们来的。”
第71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又是江闻钟,他妈的竟然阴魂不散,走到哪里哪里有他。
刘大银让几个小混混先回去,这江闻钟让他们来了,那就肯定做好了万全准备,刘大银就是带着这几个小混混去找他,他也不会承认的。
难道就这样算了,刘大银咽不下这口气。
这刘大银左思右想,决定先到大学里去找江闻钟。
不管江闻钟怎样狡辩,先把这件事按到他的头上。
刘大银到了学校,就在她来过一次的宿舍门口,堵住了正要上课的江闻钟。
江闻钟看到她,有一点惊讶,瞬间又恢复了如常表情。
刘大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骂了江闻钟一回,又把江闻钟找人到自己烧鸡店捣蛋的事给抖了出来。
不等江闻钟说什么,刘大银就嚎啕大哭,成功把江闻钟的话给淹没在哭声里。
哭够了,刘大银又骂了江闻钟几句,不等他说什么,转身就走了。
从始至终,这江闻钟就没为自己辩解上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