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9章 不同的发展方向

      姜维和霍弋两种意见,说直白一点,就是缓和急两种观点。
    历史上,姜维游说钟会自立,就是采用了急策,因为那时候蜀汉已亡,不冒险没有翻盘的可能。急策就算不成,大不了鱼死网破,总好过束手就缚什么都不干。
    而现在,新汉的形势虽然不能说多好,但至少关中根据地蒸蒸日上,蜀中这边也还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方,南中、永安也还在手里,稳扎稳打比冒险一搏要更加实际。
    两种意见一时争执不下,决定权到了刘谌的手里。
    刘谌思谋再三,最后决定支持从小看自己长大的霍弋。
    原因很简单,霍弋和刘禅是义兄弟,关系不一般。
    相比不太熟悉喜欢自作主张的姜维、脾气暴燥喜欢摆老资格的宗预,刘谌更愿意选择霍弋。
    与姜维、宗预不同,霍弋这个后将军在新汉初立时,由于安南路途遥远,未参与到组建中来,但随后,在刘谌的再三要求下,霍弋从南中返回,成为新汉朝廷排名第三的重臣。
    排名第一的大将军姜维,实际上已经成为赵广的代言人,现在赵广军中的多名将校,如傅佥、张护雄、柳隐、寇林、陈寿等人,出身都是来自姜维军中。
    排名第二的大司马宗预,本来是刘谌的坚定支持者,但在诸葛尚北上之后,宗预的立场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心想要继承丞相遗志,复兴汉室的宗德艳,对赵广在关中的所作所为赞不绝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老人家有句名言,党内无派,奇奇怪怪。
    新汉朝廷,当初重建时,一共有三个方面的力量。
    第一,赵广、姜维等军方将领,赵广本身是元从出身,有一大帮元从后裔跟随,张绍、张遵因为前面合作的关系,也站在赵广这一边,最为重要的是,姜维这个新汉军方大佬的支持,这一股力量掌握了新汉的枪杆子,实力最为强大。
    第二,宗预、董厥、樊建等朝堂重臣,这一股力量由原来蜀汉朝中的主战派官员、不愿降魏的官员以及丞相党的一部分官员组成。本来他们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实力,但诸葛瞻阆中败仗后,军中力量损失殆尽,宗预等人现在主要依靠的是地方官员的支持。
    第三,刘谌及支持他的力量。刘谌有皇族的身份,支持他的主要是南中的安南将军霍弋、永安将军罗宪等地方实力派。建宁太守李遗照理也应归入这一方,但因为关银屏的关系,李遗与元从一方的关系要更密切一些。
    三股力量中,刘谌实力最弱,在朝堂上发言权最小。
    但就刘谌的身份来说,又是皇帝,这就像一家公司,小股东是总经理,但事实上却是背后的两个大股东说了算。
    这种局面,在新汉初创时,外面的压力和困难很大,一致对外是当务之急,新汉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就算有些分歧,也能克制住。
    但随着形势的好转,特别是拿下关中之后,原本势单力薄的新汉上下,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打拼下了一份家业。
    有了家当,也就有了利益上的诉求。
    刘谌这个皇帝总经理当然也想发发声,发挥一下自己的能力,以免被人说成吃软饭的无能之辈。
    蜀西是姜维领兵守住的。
    关中是赵广一系打出来的。
    朝堂是宗预这些官员管理的。
    刘谌觉得,朝堂上必须要有自己的人,不然的话,这皇帝当的没什么意思。
    以霍弋的资历和名望,自然有资格在新汉朝担任重任,在去南中之前,霍弋就是蜀汉朝堂的重要成员。
    刘谌也把实现自己理想和宏愿的希望放到了霍弋身上,这是他的选择,无所谓对错。
    至于他能不能当好新汉的皇帝,路在脚下,也要由他自己来走,同时,也是在考验霍弋能不能当好这个辅臣。
    其实,就刘谌的性格来说,并不完美,他的脾气刚烈急切又有些缺乏自信,还有的时候固执已见,不太能听进旁人的劝诫。
    历史上,因为刘禅要投降,刘谌跑到惠陵刘备的陵墓前,先杀妻子,再自杀,这等行为看似让人很佩服,也很婉惜,觉得刘谌当皇帝的话,一定能是个好皇帝。
    但实际上,细细的一分析,刘谌其实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要是他真的有志气、有毅力,完全可以离开成都,到南中去,到永安去,到建宁去,那里还有忠于蜀汉的臣子,以他刘氏皇族的号召力,可以再组建一支军队与魏军相抗到底。
    同时,杀妻杀子虽然可以解释成避免他们受到虐待和羞辱,但没有发生的事情,谁又能预先料想到,历史上刘禅父子到了洛阳后,不管政治地位如何,基本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没有谁有无冤无故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利。
    即便这个人是丈夫、是父亲,也是一样。
    刘谌在这一点上,做出了错误的典范,不值得去肯定。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现在的刘谌,已经是新汉的皇帝,不需要他再做什么决择。
    面临决择的新汉朝廷,第一次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
    刘谌最后的决定,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这一策略的人,是否胜任。
    就比如赵广进军关中的决策,如果换一个人,说不定早就在汉中全军覆没了,而赵广领军之后,就是军事上的奇迹。
    世上的事情,有时就是这么奇妙。
    ——
    新汉武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新汉皇帝刘谌立只有一岁的侄儿刘衡为太子,确定了自己身后的继承人。
    成都陷落当日,刘谌在荀诩的游说下,匆忙逃到成都,夫人崔氏及儿子俱身死于乱军之中,也因此,刘谌这个新汉皇帝没有儿子可以继承。
    同时,刘禅递降表之后,包括太子刘璿在内的子孙多随同前往了魏国,还留在蜀中的就只有被张氏带出成都的皇长孙刘衡。
    对于还不稳定的新汉来说,立太子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刘谌对此并无异议,如果蜀汉一直存续的话,刘衡这个太子位置,也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刘衡是前太子刘璿的儿子,昭烈帝刘备的嫡亲血脉,母亲费氏在成都被洗掠时为魏将胡烈所掳,身世也是凄惨之极。
    随后,刘谌颁布诏令,拜赵广为骠骑将军,封绵竹县侯,督关中雍、凉诸军事;拜霍弋为卫将军,封广都县侯,督益州蜀、巴诸军事;其余张翼、罗宪、傅佥等各部将领,也是各有封赏,比如还在关中的傅佥,官职上从关中都督升为雍州刺史,封五亭乡侯。
    赵广这一回托了霍弋的福,职务上又升了二级,骠骑将军已经是大将军、三公以下的官职,之前的前将军还和其他三人平级,现在则是大将军姜维以下的军中第一人。
    老将张翼无明显的派别色彩,继续被刘谌重用,领蜀中各部人马二万驻防临邛、汉嘉、青城、涪城等地,大司马宗预、侍中董厥、太仆蒋显等官员继续辅佐朝堂,处理新汉在蜀中的各项事务。
    二月末,大将军姜维率领一部人马,保护着张星彩、刘衡北上关中,随同的官员包括张绍、张遵、马融、范元、杜轸、荀诩、荀正等人。
    同时,关于和钟会和谈一事,直接由他刘谌来负责,是缓是急,一切要看蜀中的变化再定。
    姜维等人临行的时候,刘谌送到了临邛城外十里长亭,告别之际忍不住落下泪来。
    他本是一个无权无势的闲散王爷,转眼间却成了新汉的皇帝,这一年实在是不平凡的一年。
    姜维和张星彩的离开,也让刘谌既是心喜又有心忧。
    心喜的是,姜维这个大将军威望太高,军中事务无一俱细都要插手,而汉军上下又对他言听计从,刘谌有什么想法只要姜维有异议,那执行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等到姜维离开后,刘谌就有机会大施拳脚,好好的按自己的谋划干一番事业了。
    人无完人。
    不得不说,姜维除了军事能力出众外,在为人处事上也就一般般,这也是历史上他和朝堂上关系紧张的原因。相比来说,阎宇倒是处事圆滑,方方面面都不得罪,但行军打仗阎宇又是一把渣。
    心忧的是,姜维一走,汉军的顶梁柱也就不在了,万一要是军情有变,倚为支柱的霍弋靠不靠得住,有没有和姜维一样的军事能力。
    刘谌的担心,只有时间能证明。至少霍弋在南中与夷蛮作战时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姜维离开之后,刘谌也从一个被扶立的傀儡皇帝,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真皇帝。
    他做的好不好,是否能胜任。
    只有他自己能回答。
    按后世的说法,这就像一个公司发展业务,不同的老总分管不同的业务部门,有聚焦主营业务的,有发展多元化产业的。
    最后,是主营继续做大做强,而是多元化道路越走越广,一切都由做这些事情的人去实践,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