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6页

      这点姜青宁清楚,冯鹰自然也清楚。
    “陛下如今是有些消极的态度。”冯鹰又忽然说道,“他是希望自己被人拉下来。”
    姜青宁身体微僵。
    冯鹰继续道:“这些年以来,陛下他从来没有真正开心过,在他心里以为,你从来都没有喜欢过他,而他因为在这个位置上,还要为子嗣之事被压得喘不过气。”
    姜青宁身体忽然地有些麻木了,他以为萧彻是个骄傲高高在上的人,他当年的那封信至多会让萧彻一时伤心,却没想到,竟是会让萧彻一直身处在了阴霾之中。
    他以为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他?
    姜青宁再想起萧彻今早上的样子,忽然间就什么都明白了。
    萧彻表面上自信,总说是姜青宁在勾引他、对他念念不忘、对他痴心妄想,可他心里却从来没有真正地认为姜青宁会喜欢他。
    姜青宁将自己代入了一下萧彻,他顿时便觉得整个人都要喘不过气。
    萧彻童年悲惨、受尽欺辱,少年时遇到了帮他翻身,令他心仪之人,却被无情抛弃,后来为了舅舅,好不容易坐上皇位,可却又面临着子嗣的压力,并且这还是他根本无法躲开的压力。
    姜青宁联想到自己若是被人一直这样逼着,也估计是很难支撑。
    不幸的童年,本来就是需要一生治愈,更何况还是萧彻这般千疮百孔的。
    姜青宁思索着,自己若是将当年的密信拿出来,会帮萧彻解决当下的谣言,可会不会却又是将他推入了另一个深渊。
    除非他自己有着再次将萧彻从深渊里拉出来的能力。
    作者有话要说:  代入一下陛下,确实觉得好窒息,就像是喜欢女孩子,父母亲戚非逼着你跟男人结婚生孩子一样。
    而且不幸的童年,确实是很难治愈,可能一辈子都在阴影里。
    但是阿宁勇敢上,你可以的!
    第65章
    萧彻一整日都没有再回自己的寝宫里来,像是有意要躲开姜青宁一般。
    即便是到了夜里,他也没准备回来,而是在御书房里平时小憩的榻上就躺下了。
    这还是头一遭,身为陛下,将一个臣子留在了寝宫里,而自己灰溜溜地躲在外头不敢回来。
    姜青宁躺在萧彻柔软舒适的榻上,萧彻没下令赶他,而他也不想走。
    可他这一夜也没有睡好,翻来覆去都在思索着同一件事,要不要将当年的密信拿出来?
    冯鹰说完那些话就离开了,只让姜青宁自己决定一切。
    次日。
    姜青宁本以为自己还能在萧彻的寝宫里赖着一日,没想到一大早,萧彻便让人将他送出宫去。
    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冷,姜青宁坐在回去的马车上,他冻得直哆嗦。
    又想起冯鹰昨日说的那些话,“陛下他以为你从来没有喜欢过他”。
    姜青宁心里忍不住心疼,又觉得萧彻怎么能这么傻呢?怎么竟然会认为自己从来没喜欢过他?
    或许是自己确实一直都太过克制,不够直白,所以才会让萧彻以为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
    而冯鹰说的意思是,陛下这么多年来,似乎一直都还喜欢着自己,只是因为以为自己不喜欢他,所以才表现得这么冷漠疏离?
    且冯鹰临走时还说了一句:“如今能让陛下将一切看重起来的人,或许也只有你了。”
    姜青宁心里有些隐隐的沉重,也夹杂着某种不可言喻的喜悦。
    他很快便思考起来,怎么才能让萧彻相信自己喜欢他这件事?又如何让萧彻对一切都重视起来?
    回到府上,姜青宁因为昨夜一夜没合眼,有些头重脚轻,整个人都晕乎乎的。
    但吃过早饭,他却也无暇在府里歇息,而是又出了府。
    姜青宁约了李博许,名义说是闲着无聊,叫李博许出来与他四处闲逛,实际上是他想出来打探打探,近日那些流言传的怎么样了。
    或许是因为冯鹰除掉了那些传播流言源头人物的关系,他今日出来,听到的流言已经少了许多,只有个别的百姓还在谈论着,但已经激不起多大水花。
    李博许说要带姜青宁去见他上次提过的弹琴女。
    姜青宁想着既然已经出来了,于是便也同意了。
    因为姜青宁弹得一手好琴,所以李博许才想要带姜青宁去引见引见。
    去的路上,李博许没与姜青宁谈起什么当今天子之事,倒是谈起了另一位长安城中的风云人物——齐王殿下萧历。
    对于萧历,姜青宁自然也是再熟悉不过,当年萧历才十四岁的时候,常常跑来萧彻府上缠着萧彻,是个随性又烦人的主。
    萧历自从国安寺回来之后,已经有一段时间都没去早朝了,对于其中的原因,姜青宁也并不清楚。
    如今听到李博许突然道:“最近听人说,那位齐王殿下不知道突然犯了什么疯病,忽然闹着要去当和尚。”
    姜青宁一怔:“什么?齐王要去当和尚?”
    李博许一副讶异的样子道:“姜兄你在朝为官,难道都没听说过吗?”
    姜青宁摇摇头:“没有。”他是个闲官,日常又颇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所以对此并没有听说过。
    齐王为人肆意张扬,许多事情都是闹的沸沸扬扬,长安城人皆尽知,所以长安城里他的事迹常常被百姓拿来闲谈,李博许知道也不足为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