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2页

      原来是这样,晴雯那时候还太小,丝毫没有任何记忆。
    多浑虫又道:“你奶娘老迈送你过来没多久就咽气了,过了一年,朝廷忽得风声紧了要彻查此案,我娘怕连累我家,本来病着,又惊又怕没多久也去了。”
    再后来便是晴雯记得的,姑父续弦,不久姑父也去世,随后继姑母直接卖了他们两个。
    当下晴雯感慨:“原来我还有个父母。”
    多浑虫道:“你爹姓楚,你娘姓陈。我当年也小,其余不记得,因而被赖家送到贾府当差后,每月能拿到月钱,又娶了妻成了家,心里有了依傍,就想起母亲娘家在靖州,我好歹也是沾妹妹的光才有了正经营生,因而告了假想回趟舅舅家,看能不能给妹子寻个根。”
    哪里想到在当地打听打听就慌了神,原来妹妹是犯官之后。于是就此沉沦下去,从此在酒里寻清醒。
    多姑娘叹一口气:“原来我当你是没出息,没成想你也是个可怜人。”
    多浑虫摊摊手:“如今你都知道了,便是告官去我也认了,只我这妹子诸事不知,是个无辜的,你莫要牵连她。”
    多姑娘“噗嗤”一下笑出声:“我在你多浑虫眼里就这般不堪?!穷人自有三分血性,哪里容得你这么羞辱?!”
    说罢,亲亲热热拉起晴雯的手:“妹子放心,便是天打雷劈我也不说出去。你以后安安心心把这里当娘家,总不会亏了你。”
    唉,这都什么事。怪不得多浑虫,他年纪小不记得家里事,后来长大了去探听又知道这么凄惨的故事,害得他家里家破人亡,心里没有阴影才怪呢。
    可敬的是他一个人扛着这个秘密,宁可自己日日醉酒,也没有来追问晴雯逼问晴雯为何害得他家散了。晴雯因而满怀歉意:“对不住啊,大哥。”
    多浑虫摆摆手:“咱们一家人说什么话?若不是你鼓起勇气跟赖嬷嬷开口要人,我差点就要被人贩子卖到男风馆里去了。如今又有了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又有个如花似玉的媳妇。”
    多姑娘白了他一眼:“姑娘今儿个留下吃饭,我整治些好菜咱们吃用。”又问,“什么时候去公婆坟上我去磕个头,好歹嫁进来这么多年。”
    多浑虫眼眶有些红,却自去点火:“娘子歇息,我来。”
    瞧着这两夫妻忽得相敬如宾,晴雯还真有些许不适应,不过转念一想,若是两个人就此能达成谅解,也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都是苦命的人,被命运生拉硬扯凑到了一起,从前不知全貌,双方充满了生冷,如今解开绳扣 ,却也能迎来些许迟到的生机。
    桌上热热闹闹摆着几热盘、几冷盘,多浑虫给晴雯夹一筷子菜:“尝尝这猪耳朵,片得纸一样薄,最是爽口下酒。”
    晴雯尝过去,果然俱是好手艺,因而夸赞不已,多浑虫摸摸后脑勺:“后娘先将我送进屠夫那里学了大半年屠宰术,后来进了贾府我又进了后厨,专司庖宰之事,也算是精通此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红楼梦原著写晴雯不记得家乡却记得姑舅哥哥,我觉得这很奇怪啊,所以发挥了一下,写了下晴雯的身世。
    本书黛玉为主角,晴雯为配角,所以也交代了一点她的故事。
    ——————————新书求预收宋代背景重生文《醉花阴》————————
    文案一:
    太子赵祐近来很是心烦,翰林学士家明三娘子处处与他制造巧遇。
    殊不知那三娘子是重生而来。
    前一世,三娘子明月奴一心仰慕秦国公世子杜轻臣,
    他喜欢女子贞静,她就隐瞒自己喜好捶丸;
    他喜欢吟诗,她就苦读经书;
    费尽心思嫁进去,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挡箭牌,
    她依旧无怨无悔,操持偌大一个国公府,用自己嫁妆填补亏空。
    直到对方带一位白月光进府……
    这一世,她只想做个吃喝玩乐的美娇娘,顺带嫁给那命薄早死的悼献太子,做个清贵的守寡王妃,舒舒坦坦过这一世。
    舒舒坦坦是有了,但没想到赵祐利落的翻身上床,呲牙一笑:“娘子!”,说好的英年早逝呢?
    ————-
    文案二:好春三月,蓦山溪时候。二十四番风,只解管,吹花擘柳,悠游汴京,做一个富贵闲人。
    文案三:一开始,太子赵佑一脸冷漠:明家素来支持贵妃一系,他家三娘子忽然对我示好,其心必诛!
    后来,赵佑一脸宠溺:好好好,是是是,月奴说得都对!
    第63章 多浑虫喜获新生  白夫人临终遗愿
    晴雯当下开动脑筋:“那哥哥可有想过自己开一个屠宰摊, 专门做这营生?”
    谁知道多浑虫摇摇头:“你嫂子如花似玉一个人,跟着我去做屠夫娘子?只怕会被人嘲笑。”
    多姑娘柳叶眉一挑:“多浑虫,你少瞧不起人。”
    晴雯道:“也是,若是哥哥在外做小营生, 只怕嫂子也少不得要抛头露面, 市井之中若是遇上有人巧取豪夺, 却还是祸事。”
    当下又生一计:“林家姑娘仁慈,不若我让她从老太太那里求了你们俩的身契, 跟我去林家可好?”
    这倒不是晴雯突发奇想,而是她长期以来的盘算, 自己占据了人家的身体, 总要对人家家人照应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