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9页

      最后一句说到明姝心坎里,颔首道:“长公主求情,卡那兹王爷可知晓错处了。”
    卡那兹伏低做小,以头碰地,“陛下仁慈,卡那兹必改过。”
    明姝便道:“鸿胪寺与之商议岁贡一事,至于求娶一事,朕觉得吧还是作罢。”
    卡那兹急道:“陛下,我国真心求娶,还望陛您恩准。”
    “真心?女人在你们乌斯不如货物,但我朝女子贵重,与你们乌斯不同。朕不会让他们去你们乌斯受苦,此事作罢,若再提,朕就将你们赶出大魏。”
    皇帝气势足,比起明帝多了些正气,群臣闻言后纷纷点头答应,尤其本朝女帝掌权女子摄政,他们不敢去驳斥皇帝的话。
    卡那兹不过几人,无法反驳数人,吃了亏也不敢声张,咬牙忍了。
    等他们退下后,长公主先言道:“此番驳了他们的求娶,只怕边境不宁,陛下若有决断,当需早些做好准备。”
    卡那兹今日受辱,回国后必会兴兵来犯。
    在乾宗手中,或许会从皇室中择取适龄女子去嫁,但明姝是绝对不会的,女子为帝,自己若先轻视了女子,也是给自己难看。
    “长公主所言,未雨绸缪,着人盯着他们,边境加强固防,兵来将挡,无甚可惧。”皇帝扫视着群臣,他们都是男子,只怕面服心不服,她又添一句:“你们觉得呢?是否该选女子嫁去乌斯?”
    下面的康平先道:“我先捋一捋,倘若从诸位大人的府内择取,到时乌斯王死了,他的长子纳了你们女儿为妃,那你们认新乌斯王为继外孙还是新婿?陛下,臣这话都捋不清楚了,想来这等关系也是弄不清楚的。”
    “县主所言朕已明白,你们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丈夫的儿子,想来你们在大魏也是脸面无光的。”皇帝轻飘飘地回应道。
    殿内鸦雀无声,无人敢说话。
    “既然你们不说话,就回去上封奏疏表达你们的意思,都退下吧。”皇帝起身,自己先走出太极殿。
    长公主未经思考就追了出去。
    人群里的赵勉刚跨出门槛,康平县主就追了过去,“我还未曾恭喜赵大人,听闻陛下将你姑娘宣进宫,要纳为后妃了。宫里就你女儿这么一位贵人,想来陛下也是真心喜欢的。”
    御史台赵勉就是赵静初的父亲。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来得有点早。
    记得留言呦。
    第65章 册子
    身为御史的赵勉虽善言辞,在朝也得罪了些人,康平县主这么一句话说出去后,周遭朝臣或多或少透去不善的眼光。
    赵勉闻言后脸色更是青白交加,抬首在人群中找到了江知宜,他略微一顿,旋即就冲着康平县主淡笑:“县主说笑了,陛下勤勉,听闻日夜读书,哪里有时间去后宫。”
    “陛下年少,血气方刚,怎地就没有时间了,我先恭贺你了。”康平县主笑着抬脚离开。
    赵勉也跟着笑了笑,很快,那股笑意就变得极为勉强。
    孙太后将他女儿明明送去长公主府,说是伺候殿下,可不过几日就入了后宫,个中含义,旁人不清楚,他可明白着。
    皇帝不会善待赵家,只怕大祸临头了。
    康平县主离开后,也有朝臣过来恭贺,赵勉心神不定地应了,出宫就去了望江楼。
    江知宜等候多时。
    见到她后,赵勉整个人就慌了,“江大人,这、这皇帝知晓静初是您的人,这、这该怎么办?”
    “无妨,你的女儿入宫不会死,最多被禁锢,反是赵大人你自己,赵家与秦淮牵扯在一起,皇帝不动你,可知因为什么事?”江知宜手中多了盏茶,慢悠悠地轻晃。
    相比较她的淡然,赵勉就开始慌乱了,“是想放长线钓大鱼?”
    “你还挺聪明的,我给你一劝告,舍不得富贵、舍不得女儿,你就会去见你死去多年的母亲。”
    “这……”赵勉无力地跌坐在椅子上,颤颤惊惊,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朝着江知宜答谢:“我明白了,江舵主保重。”
    江知宜勾唇笑了笑,手中的酒被晃得微微有些浑浊,她冷眼地瞧瞧。
    又可以浑水摸鱼了。
    ****
    赵静初入宫后,并没有掀起波浪,皇帝依旧歇在暖阁里,从不踏足后苑。
    但有心人渐渐发现,皇帝与长公主之间不再那么亲密,以前大臣有何事,皇帝都会说一句长公主意下如何。
    如今,皇帝多会自己抉择,并不遵循长公主的意思。
    波涛汹涌隐匿在平静的海面下,有人担心即将迎来暴风雨。
    清明一日,百官休沐,皇帝亲临陵寝祭拜乾宗与诸位先祖。
    春意正浓,陵寝内浓浓的青草气息让人感受到与纸醉金迷的长安城不同的味道,皇帝领着人往陵寝内走去,长公主在外间指挥布防,远远地就见将知宜走来。
    秦棠溪停顿下来,令温瑕先退下,江知宜缓步走近。
    两人碰了正面,便去树荫下坐下。
    树荫下设了桌椅,宫人放了些清甜的泉水,喝入口中,清凉不说,回味时还有几分甘甜。
    秦棠溪微微抿了一口,江知宜也顺势喝了,开门见山道:“听闻殿下前几日去拜祭过赵澜?”
    长公主在庙里设了长生的牌位,日日都会有人守着,去年寒食今年清明,她都亲往拜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