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90章 佛系男孩噶尔丹

      朱慈烺正在大开金手指!
    是开最大的金手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考数学和哲学,将大明智商最高的一批人选出来,然后让他们去研究《子论格物篇》和翻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从而化西为中,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自然哲学和基础科学体系——朱慈烺前世并不搞工业技术的,所以他没有多少可以应用技术的金手指可以开。
    如果现在是宋朝或是唐朝,他当然有不少点子可以转化为“金手指”,但是现在是17世纪中叶!
    欧洲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许多东西直接抄袭西方的,比朱慈烺开金手指容易多了......
    但是朱慈烺掌握的许多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却在某些方面领先17世纪中叶的西方。
    可是这些知识并不能,或者很难直接转化为应用,至少靠朱慈烺一个人是做不到的。而且他的知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缺损——他没有能力记住所有的东西,只能记住一部分。
    所以集中最聪明的人,引入西方的自然哲学知识,再将碎片化的后世知识以“孔子遗篇”交给他们去研究,就是朱慈烺能够想到的最大的金手指了。
    有了足够多的,掌握了基础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知识的聪明人,应用方面的金手指就容易开了。毕竟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的发明创造都来自学霸们......
    来自瓦剌蒙古准噶尔部的九岁少年绰罗斯.噶尔丹,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刚刚结束的“太学高考”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他甚至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12年后走进南京国子监的考场,去解开那些让他着迷的数学难题,更不会想到自己还会成为大明洪兴皇帝建立起持久的师生情谊!
    现在的他还是一身小沙弥的打扮,正骑着一匹矮胖子马,跟随着自己当喇嘛的叔祖,人称策凌喇嘛(长寿喇嘛的意思)老和尚走在前往老山行宫的途中。
    他是去年夏天离开瓦剌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都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城堡,跟着长寿喇嘛和另外十几名打扮成喇嘛的准噶尔部勇士一起东行的。因为要避开不大友好的叶儿羌汗国和依旧忠于大清的和硕特汗国的地盘,他们只好绕远路,从喀尔喀蒙古的地盘上穿过,后来又因为长寿喇嘛在榆林城患病而逗留了几个月,耽误了行程,所以直到洪兴五年的八月下旬,才到达了南京这座让噶尔丹一行人都大开眼界的城市。
    世上竟然有如此宏伟的城市,城市当中竟然有那么多富庶的居民......而且很多人还带着枪!
    枪在瓦剌蒙古是件相当稀罕的武器,连巴图尔浑台吉这样的部落联盟首领的家中,也没有几条火枪。
    而在南京城内,噶尔丹惊奇的发现持枪是相当普遍的事情,甚至还有公开贩卖长枪和短枪的商铺!
    不过噶尔丹是不怕枪的,因为他只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小沙弥,一个非常佛系的小男孩。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几个比他更佛系的人了,因为他就是活佛转世!
    在出身后没多久,就被来自西藏的高僧们认定是第四世班禅的老师,第三世温萨活佛的转世!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温萨学派的掌门人,第四世温萨活佛!
    可是枪这种东西,和这个注定要成为活佛的男孩之间,却产生了奇妙的关联。
    不怕枪,更不喜欢枪的佛系男孩噶尔丹,本来是要去西藏跟随五世大喇嘛学习念经和成佛的......但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因为他的父亲巴图尔浑台吉太想得到大明的火枪,而不得不去南京上小学。
    当然了,活佛还是要当的!
    所以巴图尔浑台吉专门派人去西藏的扎什伦布寺请来了班禅大师的师兄,也是巴图尔浑台吉的叔叔策凌喇嘛,请佛法高深的他,跟随噶尔丹一起去南京求学,顺便督促他念经学法。
    等到噶尔丹小学毕业,策凌喇嘛就会护送他去西藏,投在第五世大喇嘛门下,成为弟子,然后成为活佛......
    “策凌大师,咱们到了。”说话的是朔方军的一个参军,名叫袁若飞。他本是辽人,因为家乡失陷,跟随父母逃难到关内,本想回祖籍凤阳府,却在河南被李自成的军队裹挟,归在陈永福部下。后来跟随陈永福守过太原,在陈永福跑路后,他们一家都上了吕梁山投奔代王朱慈炯,这些年来也算有功。所以就得到了一个去南京补课的机会,顺路护送策凌喇嘛和噶尔丹。没想到喇嘛一行走得太慢,耽误了时间,一期补课班的毕业考试都已经结束了,他才刚刚赶到南京老山宫外。
    朱皇帝这些日子都住在老山宫陪老婆和孩子——吴三妹终于修成正果,给朱慈烺生了个儿子,取名朱和幸。
    不过这孩子出生的有点早,不足月,所以很虚弱。朱皇帝和吴三妹都怕他夭折,所以就带着他到了新建成的老山宫。南京紫禁城住着并不舒服,这里太潮湿,冬天湿冷,夏天闷热,远比不上江北的老山宫舒适。
    噶尔丹和策凌喇嘛赶到老山宫的时候,朱慈烺正在召开两府会议,讨论是否要再次遣使北上和顺治皇帝讨论迎娶十四格格的事情。
    就在几日前,北京方面派了吴良辅入朝,表示愿意接受大明方面提出的嫁妆要求,不过同时也表示无力调动中州三藩。
    如果大明想要得到三藩土地,就必须自取!
    “陛下,臣以为您应该迎娶清国的十四公主,”军师李岩建议道,“此事虽然是北清的缓兵之计,但是咱们也可以将计就计。
    因为臣观南朝、南宋之历次北伐,不能成事者,都在于难以巩固中原。中原之地平坦难守,而且水路转运不便。是易取难守之地,想要先中原而后燕赵,一举成就北伐大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能先取中原,再用三年时间加以巩固,整修道路、囤积粮食、筑城建堡、训练骑兵,而后再一举北上,那就容易成功了。”
    朱慈烺道:“可是清国也在锐意改革,万一有所成就,北伐大捷之日,岂不是要遥遥无期了?”
    “陛下,臣以为北清的改革不值一提。”从北京回来的祖可法道,“清国的改革无非就是以地募兵,再加一个无分满汉......但是农兵不堪久战,战事稍一迟延,就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陛下已经打算花费十年时间,那又何必害怕北朝的农兵?莫说十年不归,十万农兵服役三年,恐怕就得逃亡个过半了!
    而且北朝的火器终究是不够的,农兵又骑不得马,最后无非就是守城待援。如果不能出城浪战,兵多兵少,区别也不是太大。”
    朱慈烺听了“知清派”祖可法的意见,已经有点动摇,然后又看了看首辅魏藻德,“首辅,你以为顺治的改革之法如何?”
    “陛下,”魏藻德笑道,“孝武帝的皮毛而已。可惜北朝已经没有士族,不过是一些奴才,不值一提。娶不娶十四格格,凭陛下心意即可......真正需要担心的,还是关外的多铎。臣建议在咱们北进中原的时候,也给多铎找点事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