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9章 神烈山祭孝陵

      “臣(奴婢)等恭请天安。”
    “圣躬安。”
    “臣(奴婢)等叩见太孙殿下。”
    “众卿免礼。”
    二月初五,朱由栋一行抵达南京。南京的守备太监、守备勋臣、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国子监等陪都机构官员,以及应天府各级官员,齐齐来到正阳门跪迎。
    君臣简单唱和后,南京守备太监王坤道:“小爷,去年万岁爷发下太孙要到南京镇守的旨意后,老奴已经派人将皇宫打扫干净。今年年初,曹公公来了后,已经定下小爷今后的住处。就在宫城东南侧的五进院子,此地乃是当年太祖爷爷在世时,皇家未成年皇子学习念书的地方。按照小爷的意思,老奴已经将‘南华宫’的殿名挂上去了。”
    “嗯,辛苦你了。”
    “不敢,为小爷办事,便是为万岁爷办事。”面相看起来颇为忠厚老实的王坤轻轻的走了两步轻声道:“小爷,老奴斗胆,想更靠近小爷说话。”
    朱由栋很是主动的把耳朵贴了过去:“来,王公,对着孤耳朵说。”
    “多谢小爷。小爷,一会儿若是其他大臣请小爷入宫安歇,小爷万万不可去。小爷一定要说,先去孝陵祭拜。”
    看来这个王坤在南京时间太久了,都不知道我在北京是如何的名声。这点常识,对于皇家子弟而言,不要说自己这个躯体有着成年人的灵魂了。便是一个真正的六岁孩童,只要他不是傻到一定程度,都知道来了南京后,首先得去祭拜孝陵啊!
    不过,你这家伙一来就跟我说这个。到底是表忠心呢?还是借此机会邀宠甚至陷害同僚呢?
    按照大明祖制,南京作为留都,是有一整套作为首都该有的班子的。除了从宣宗皇帝开始,南京再也没有储君坐镇之外。其他的各种衙门,应有尽有。
    在这些诸多官员中,最有实权的是三个人:南京守备太监、南京提督军务勋臣、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
    从皇帝信任程度上来排次序是:太监、勋臣、兵部尚书。但是大明到了这个时候,文臣已经对勋贵和宦官形成了压倒性优势。所以,真要讲到实权,太监和勋臣都要排到南京兵部尚书之后。
    不过,今天是迎接太孙殿下,按照礼法,守备太监之后,还得勋臣出来接驾。
    “臣南京提督军务勋臣,安远侯柳懋勋叩见殿下。”
    是的,徐达开创的魏国公家确实世镇南京。但徐家世袭的只是公爵,可没世袭南京提督军务勋臣这个职务。这一世的魏国公徐弘基,现在只是佥书南京军府,算是南京三大营的副职。
    而大明第一任安远侯,乃是明成祖的爱将柳升。传到这柳懋勋的手里,算是第七代了。
    看着肥头大耳、腹部膨隆,身为南京提督却只穿了朝服而不披甲的柳懋勋。朱由栋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头,但还是笑意盈盈的将其扶了起来。
    “殿下,御道之上静街事项已经完毕。殿下远来辛苦,稍后接见完群臣后,可以先去宫城里休息。”
    嗯……
    “臣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许弘纲叩见太孙殿下。殿下,御道虽已静街,但南京百姓多年不见储君,故而早早已经沿街等候。南京三大营士兵也是从今日寅时起就已经沿街站岗守卫……晚冬时节,寒风凛冽,殿下莫如早些入宫……”
    嘶~~怎么感觉你很不待见小爷呢?
    接下来,自然是南京的其他五部尚书以及都察院什么的各级官员挨个拜见。朱由栋也是少不了好一阵抚慰。
    总的来说,南京六部里,由于兵部要负责整个大明南方的军备,所以地位很高。而其他五部,也并不是常人所想象的那般都是养老院。
    兵部之外,地位最高的是户部。南京户部负责收取南直隶、江西、浙江和湖广四省的赋税。这笔收入,随着南北经济差距的不断拉大,已经占到了大明财政收入的五成多甚至六成。
    而且南京户部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以及大明政权最根本的东西:黄册的管理。
    剩下的四部嘛,吏部只负责南京官员的京察,除此之外没什么其他大事。刑部只负责南京地区的司法,也很闲。工部也只负责南京附近涉及到中央一级的工程。而礼部更是几乎没有事了:教育、祭祀、外交是礼部的主要职责。在皇帝都没有的南京,在会试已经整体集中到北方的南京。南京礼部确实是养老院……
    不管是有实权的兵部、户部,还是权力很小近乎养老院的其他四部。至少在今天,朱由栋明显的感觉到,南京六部也好,勋臣也罢。都对自己的到来不是很热情。
    也是!和南京守备太监不同:太监的一身所有都来自于皇室。被踢到南京的守备太监,虽说名义上是司礼监第三号人物。但权势比起司礼监普通的秉笔太监可是差远了。现在皇家储君来了,守备太监的地位和权势自然就重要了起来。所以王坤高兴、殷勤。而文官老爷们呢,大家都自嗨一般的懒散许多年了:虽然权势不如北京六部,但是胜在自在啊!这突然来了一个皇太孙架在大家头顶,能高兴得起来才是真怪了呢!
    “诸位。自宣宗皇帝后,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储君镇守南京了,自然,也就没有储君主持祭拜孝陵。孤今日初临南京,若是不先去祭拜孝陵就直接入宫歇息。哈哈哈哈……”说完这句话,朱由栋神色一肃:“传令,让观礼百姓全部各归其家,三大营士兵皆可收队回营。孤不会从御道入宫,孤要先去孝陵!”
    诸多官僚互相对视了眼神后,齐齐俯身:“臣等遵命。”
    南京城和北京不同。
    北京地处大平原之上,可以修建得四四方方。宫城、皇城都可以修在城市的正中。而南京则不同,由于水系、湖泊众多。所以南京宫城、皇城都被挤到了整个城区的最东侧。
    而在皇城的东北方,则是神烈山,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就在神烈山上。
    现任皇太孙祭奠开国太祖,可不是一件小事。在这个事情上,朱由栋有意的没有事先和南京官场沟通,就是想看看南京官场对自己是什么态度。而南京官场的表现,呵呵……
    不过,终究得益于王坤事先的安排,相应的礼仪仪仗、祭品很快就安排好了——按照大明祖制,孝陵每年由国家官方固定祭祀三次。朱由栋的这次祭祀,是在三次固定祭祀之外的临时加祭,需要讲究的本来不必太多。
    “呼~~”到底这副身躯只有六岁,一步一步爬上神烈山后,朱由栋已经是气喘吁吁。
    轻轻松开曹化淳搀扶的手,朱由栋深吸了一口气,对身边的王坤点点头:“开始吧。”
    “遵太孙命。”
    南京守备太监身上还有一个职务:孝陵神宫监。而孝陵周围还有专门的孝陵卫。加之每年三次祭拜孝陵,南京守备太监都必须亲自主持。所以,王坤对这一套本就是轻车熟路。
    迅速的,赞礼、读祝、初献、亚献、终献、执事、赞引等纷纷就位。各项流程也熟练的开展起来。
    轮到朱由栋亲自宣读祭文了,他从怀里掏出一叠文稿,稳步的走了上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重开日月,复我衣冠。肇建制度,安抚黎民。太祖之功,千古流芳。岁月如梭,白驹过隙。洪武以降,国祚延绵。自开国计,二百三九。人口日繁,沉珂渐显。蒙元虽残,女真却兴。西北日蹇,西南有乱。东倭虽退,红夷却至。国朝之势,兴中有危。不孝子孙,莫不忧患。于此当时,追思先祖。定奋余烈,身奉此局。百官士绅,黔首军民。亿兆一心,无难不克。再兴大明,超汉迈唐。此物此志,永矢勿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