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沈悦然兴奋地点头,转头朝厨房里的邓妍大喊,“妈妈,姐姐带了灯笼!”
“不是姐姐,要喊小姑——”邓妍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以为女儿说的是沈砚冰。
沈砚冰笑,沈悦然也没理会,这灯笼对她而言有些大了,沈原帮她把它们搁在桌上,沈悦然便趴着看,辨认着纸上的字——
“千里共……”
后面两个字有些挑战她的识字量了。
“婵娟。”黎明月教她,“就是月亮的意思。”
沈悦然点头,“是黎姐姐名字里的月亮吗?”
黎明月一愣,笑起来:“是呀。”
沈悦然笑得顽皮,继续念,“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正在倒茶的沈原听到,纠正女儿,“念反了哟宝贝。”
沈悦然识字不错,算术写画都掌握极快,但人定不下来,各种爱折腾,背个书能难为死她。
好在沈家夫妇也不在意,心态极好,过得去就行。
五岁的小孩能认识这些字已经出乎黎明月的意料了。
她把灯笼左右交换了一下,上面的诗句就连贯起来。
中秋的午餐没有去外面吃,邓妍做了一桌家常菜,摆了许多月饼,任拉布拉多躺在桌下,就正式开了餐。
黎明月还没见过这么多新奇馅料的月饼,水果、豆沙、莲蓉和五仁,看起来很是馋人。
“都是单位发的或别人送的,吃都吃不完,你们多带点回去。”邓妍招呼着,沈悦然不吃饭,已经抓起了小月饼咬下去。
沈砚冰没怎么添置,收到的零散月饼都放在了办公室,偶尔来学生就送几个。
几人聊起近况,提到身份证的事,黎明月才知沈家夫妇出了不少力,一边感谢一边迟疑两人是否知道自己的来历。
“来这边习惯得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大胆提呀。”邓妍笑眯眯,语气自然,仿佛面对的只是一个乡下来的小姑娘。
黎明月忙答还好,“沈老师帮了我很多,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了。”
沈原问起她的学习,“以后有什么打算?”
最重要的障碍基本破除,沈砚冰算是尽完责了。
黎明月听懂对方的意思,一顿,“现在在准备兰亭展,希望能加入书画协会。”
“这挺有名的,那灯笼上的字也是你写的?”沈原一家都没什么艺术细胞,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能凭外行人的感觉说话,“写得不错呀!”
邓妍回头看了眼灯笼,笑吟吟:“看着就比少年宫老师强不少!”
沈砚冰无言以对,她的沈家亲戚和郑家亲戚交集很少,领域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黎明月不觉得被冒犯,笑着谦虚,又听见邓妍问,“以后是想做书法老师吗?”
沈悦然立马举手,筷子竖起来,“教我教我!”
黎明月暑假确实带过学生,但只能算兼职,并没有转正业的想法。
“以她的水平去做书法老师,那是整个书法界的损失。”沈砚冰无奈地回,唬得几人一愣,“实在了不起啊。”
过了一会儿,沈原终于问,“那这字怎么卖?”
“俗不俗!”邓妍瞪他一眼,转而笑问,“能买幅送老人吗?我看他们应该欣赏得来。”
黎明月不敢当:“我只是新人罢了,卖实在不敢,送你们还怕被嫌弃呢。”
说着,她也一并应下教沈悦然的差事,补充,“五岁正是练字启蒙的好时候。”
“主要是让她沉下心,太闹腾也不好。”邓妍感慨,低头问沈悦然,“以后周末去找黎姐姐学书法怎么样?”
沈悦然点头,骄傲:“我会写很多字哟!”
一桌子人都笑了出来。
下午,外面还是阴天,迟迟不出太阳,让人担忧起晚上的灯会。
“还好没下雨。”邓妍拉开客厅的帘子,可以看见滨城的地标性建筑,外面一片都是灰蒙蒙的。
滨城少见这样的天气。
沈悦然放假,幼儿园布置了手工作业,黎明月坐在一旁陪她做着兔子挂件。
“你知道月亮上的兔子是哪来的吗?”沈悦然问起的神情相当自豪。
黎明月配合地摇头,沈悦然便告诉她,“它是嫦娥变的。”
黎明月惊奇地点头,“是吗?”
“是啊!中秋节她就变成玉兔去捣药!”沈悦然理所当然的模样让黎明月不禁怀疑起自己,转头看向正坐在窗边,沈砚冰正和邓妍说着话,没有注意她们。
沈悦然已经把挂件拼好,挂在了书包上,又拉起黎明月的手,“我们去弹琴吧!”
公寓的客厅里也有一架立式钢琴,沈悦然学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沈原夫妇也无所谓,家里除了钢琴,本来还有长笛和小提琴,前段时间全送了人。
也就只有这按按就能出乐声的钢琴留了下来,任她乱弹一通。
沈砚冰靠窗倚着,邓妍同她聊着近来的工作,听见琴声两人都是一阵回头,忍不住轻笑出来。
“沈悦然这教育,可是费力不讨好。”沈砚冰感慨,看见小孩弹两下又转头帮黎明月绑头发,一点定性都没有。
邓妍很认可,“随她了,我和沈原都忙,成什么样看缘分。”
沈原洗完碗出来后加入了两人的聊天,打趣,“这姑娘还住你家的?”
明摆着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