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9页

      僧人在青楼楚馆待过不少日子,那些客人们为了讨花魁一笑,经常会给花魁送一些稀罕的好东西。
    而花魁是个喜欢张扬嘚瑟的性子,她总喜欢跟旁的妓子姐妹们,分享自己又拿到了什么好东西。
    其中花魁最稀罕的一件物什,便是一只剔透清莹的玉镯子。
    他见过多少次那玉镯子,沈楚楚手上拿的,可比那一只玉镯子还要浑然天成,光是瞧这清透的质地,也能猜出这暖玉镯子价格不菲。
    僧人犹豫了一会儿,看在镯子的份上,开口问道:“娘娘想做什么?”
    果真是见钱眼开,平日便是一口一个‘你’的,一听见有好处可以拿,立马就换了称呼。
    沈楚楚笑了笑:“也没什么,就是想劳烦小师傅帮忙当了这只镯子,从京城里捎一些吃的过来。”
    “皇上喜欢吃八宝鸭、糯米鸡、蟹酿橙、松鼠鳜鱼、蟹粉狮子头……我想着皇上若是能闻一闻佳肴的味道,或许能好的快一些。”
    僧人抽了抽嘴角,皇上都昏迷了,还闻个屁的味道,分明是她自己想吃吧?
    不过他也没拆穿她,反正她都快要死了,那暖玉镯子怎么着也能卖个五百两银子。
    就算将她说的全都买过来,也就是花个十几两银子,他还能从中赚四百多两,有这种好事,傻子才不答应呢。
    僧人点了点头:“娘娘对皇上这般敬重爱护,小僧怎能不应下娘娘的请求。”
    这便算是将她的要求应了下来。
    沈楚楚勾了勾唇角,她是有点馋嘴,但也不至于在这种时候犯馋。
    她在此刻拿出玉镯子,只是为了吸引僧人的注意。
    方才她有点心急,因为那一句话,不慎引起了僧人的警戒,所以她现在才会提出来,让僧人帮忙带些美味回来。
    一个死到临头,还满脑子都是吃食的女人,怎能不让人放松警惕?
    她将仅存的昂贵饰品给他,还有另一个目的,她想通过典当玉镯子之事,稍微点拨僧人两句。
    如果僧人能听进去几句,或许能去到沈丞相挂名开的当铺,当掉金簪子。
    “若是小师傅去当铺当掉此物,千万记得不要去白氏当铺。”她点到为止,说到这里便不再说了。
    僧人一愣,连忙追问:“不知娘娘此言是何意?”
    沈楚楚怎么都不说话,只是将玉镯子包在手帕里,放在地上给他滑了过去。
    僧人见她不语,便知道她不愿多说,他用一块布包裹住玉镯子,免得自己和玉镯子有所接触。
    见他转身离去,沈楚楚勾唇一笑。
    通过几次的接触,沈楚楚发现僧人警惕心很强,而且他特别喜欢自作聪明。
    所以他肯定不会听她的话,就算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他也会拿着金簪子和玉镯子去找白氏当铺问价。
    白氏当铺就是沈丞相挂名开的当铺,他挂的是丞相夫人的姓氏,外头的人很少有知道沈丞相开了当铺的。
    她没法子确认,僧人可以避开跟姬家交好的那些大臣开的当铺。
    毕竟和姬家交好的大臣那么多,她自己都搞不清楚哪家当铺是哪个大臣开的。
    所以她只好用这种以毒攻毒的法子,这本身就是碰运气,她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只能说是冒险试一试吧。
    沈楚楚在僧人走后,便起身穿好了衣裳,她望着躺在榻上依旧一动不动的狗皇帝,微微有些犯愁。
    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为什么会一直昏迷不醒?
    她戳了戳他的脸,感觉到他滚烫的体温,她叹了口气,将之前用过的碗都摞在了一起,放在了木门前。
    沈楚楚端起了两人的早膳,这次大米粥换成了小米粥,馒头看起来也越来越小。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病的越来越严重了,她废了半天劲,只喂了他两口粥和三分之一都不到的馒头。
    喂过他之后,她才将剩下的东西给吃了下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她坐在那里干等着僧人也是着急,索性便将碧月准备的绣绷拿了出来,继续绣起了那一只五彩斑斓的龙。
    床榻上的司马致,身子微微动了动,脑袋从圆枕上滚落下来,原本平躺着的身子,侧到了沈楚楚那一边。
    沈楚楚绣的专注,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异常,也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她终于等来了僧人。
    只不过这个僧人,并不是早上的那个,而是另一个身穿蓝色僧衣的僧人。
    “小师傅,早上那个师傅不来了吗?”她疑惑道。
    这个僧人倒是比那个要温和一些,他对着她笑了笑:“师弟去采买了,晚上才能回来。”
    沈楚楚见他好说话,便忍不住想多套点话出来,她往前走了两步:“太后娘娘总是往宝莲寺里捐香火钱,想来宝莲寺的香火一定很旺吧?”
    僧人见她突然换了话题,微微一怔,而后礼貌的回答道:“还不错。”
    “说起来,除了幼时来过一次宝莲寺,我后来便再没来过宝莲寺了。”沈楚楚面上带着粲然的笑容,声音也是温柔的恨不得滴出水来:“不知道此处变化可大,与十年前有没有什么不同?”
    僧人心中纳闷她怎么这么多废话,可是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他也不好意思冷着脸不理她。
    “并未有不同,只是佛像翻新过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