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奚云帝得知详情便下了圣旨,意为暂留准备返回的西平王数日,表面以兄弟再续情谊为由,实则已下了密令不准西平王出京,城外更加派禁军严守西属铁骑,打定主意一心彻查此事,趁机定其罪,收其地。
且说在宫中颇有眼线,亦有能力差遣费忠仁的兰贵人,得知此事便即刻告知了景太妃、德兮夫人。兰贵人不算聪明,却有分与生俱来的警惕本能,遂一时弄不清利害关系却可及时判断情势,德兮夫人、景太妃都是她的靠山,是她腹中孩儿的寄托,亦是她要为奚浩帝报仇的开路先锋,兰贵人自是宫中最不愿见到奚云帝羽翼渐丰的人。
德兮夫人琢磨一阵,遂连日入宫探望荥皇后,据闻有次恰逢三妃同往皇后殿请安,还起了一番口角,全因三妃言语讥讽荥皇后体弱无子,指桑骂槐,德兮夫人当下便道:“不论有子出无子出,亦要视乎身份贵重,不论他日何人继位,皇后若无大错是不可废的,然妃则不同,于名分上总非正室,要废、要立便容易许多。”
明妃、鸢妃、静妃三者之父皆为王爷,受封爵,独霸一方,于奚献帝在位时受尽荣宠,并列为南方三甲,便相当于北方做大的连家。展望南、北,连家与南方三王隔千里之遥,互不侵犯,谁也别想踏入对方领地,这便逐渐形成北以连商控制经济命脉,南以三王横扫千军的由来,遂有“北富,南强,西杂”之说。
南北如此垄断制衡,死守阵地虽是利大于己,却亦有弊端。北城多,拧成一股势力,以连家为首,钱银不愁,然粮草要靠南北商业往来,路途遥远横跨京城,若真遭逢连年战事,这一来一往便恐有粮草供给不足的隐忧。而南方虽兵强粮丰,却分三股势力共统,这些年表面虽和,宝超王、流春王皆以南风王为首,却难免有些抱怨猜忌。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下,西方再出矛盾纠葛,致使德兮夫人看准荥皇后拿三妃没辙,趁机献策,亦导致奚云帝与荥皇后互为仇视的起因。
等兰贵人随费忠仁赶至皇后殿,便正巧见了德兮夫人与荥皇后相谈甚欢的一幕,二人见兰贵人便笑颜以对,一个说:“妹妹辛苦了,快来这边做,王妃带了点干果,颇具西北风味,却是宫中难得的口味。”一个道:“来前姨娘才嘱咐这四干果既适合孕妇食用,又适合咱们女人家调养身子,贵人不妨趁着味鲜多吃些。”
兰贵人刚坐稳,又听门外报“景太妃驾到”,三人均起身,等景太妃踏入门槛,几人见礼,遂又将有关干果的话说了一遍,围坐一桌闲话家常起来。
暗暗观察荥皇后、德兮夫人的神色,兰贵人心里有数她们的正题是讲完了,又望了望景太妃一脸欲试探的摸样,便敛眸,好整以暇的陪笑。
景太妃得知德兮夫人一早又往皇后殿,后兰贵人也来了,心里不由得起疑,生怕漏下自己,错过什么谋划,毕竟兰贵人那秘密令她既心喜又忧心,遂存多了个心眼,事成之前亦处处提防。
但不过小聊了三刻,突至一阵惊痛,如针扎,如刀绞,景太妃心底骤凉,不仅面上灰白,身下更是阴冷一片,湿湿的似有水流涌出,喉咙一紧,怎奈大叫不出只得频频喘气,引起了在座三人的注目,均是一愣。
“啊!”凄厉的惨叫终脱口而出,然心凉如水,大势已去。
当日尹太后得知景太妃胎儿险些不保,追问下来,只听回报是德兮夫人带了干果与荥皇后品尝,遂大怒要将其拿问,却又听宫人道是兰贵人先一步去了,也吃食了不少,还津津有味,经太医诊断却是无碍……此二人皆有孕在身,一脉象稳定,一脉象紊乱且有服食活血之药的症状。
众人哗然,只道德兮夫人虽有嫌疑,然既无事先邀约,后有兰贵人一切如常,再经检验,干果无毒,如此人证、物证,德兮夫人便洗脱了干系。
然奚云帝有旨,景太妃险些滑胎一事必要追究。可此胎正是奚浩帝独一血脉,若然失了且受益者为谁,不言而喻,此番荥皇后、德兮夫人、兰贵人的身份背景皆有些连带,又是在场目睹,一时间谁毫无干连,谁全然无辜,反而说不清了。
这厢景太妃哭天抢地,声声道有人害她,死后不得超生……然不过一日,宫里又起了风波。
而后,德兮夫人又去了兰贵人宫,见兰贵人好酒好菜设宴款待,满面巧笑,心里猜测已然坐实大半,便单刀直入重点道:“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然兰贵人以己代人,以已伤人,以己误人,看来我送你的那些书册是没白读了。”
兰贵人不躲不闪,心知宫中有费忠仁做德兮夫人的眼线,景太妃胎流真相早晚入其耳,也必然会上门来问,遂做了一番准备,她既知德兮夫人是一向顾全大局者,便早想好了由头说服。
“王妃昔日知遇之恩,兰忻铭记于心,然而纵使我不出手,景太妃也难保住此胎,是一尸两命,还是以子换母,我也是为了她好,为了大局好。”
那日,兰忻随德兮夫人去见景太妃,自始至终都听的真真的:景太妃明知逃过初一,难逃十五,别说孩子难生下来,就是生了也躲不过母子皆丧的命运,她若是聪明便该自行解决以保己身,却一直执拗不前,更央求德兮夫人相助保全。
德兮夫人料定此事与兰贵人有关,遂令费忠仁尽快彻查,不出一日便得知景太妃身边宫人收了兰贵人的好处,逐次将滑胎的药加入饮食,每次量少不足以事成,症状亦轻……然久而久之,终有不保的一日——然而德兮夫人亦早有准备,这太医却一早得了好处,遂不敢做主上报,后得了她的吩咐才对外道:“胎儿暂且保住,太妃尚需静心休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