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五百一十七章 更要防备

      大运河上,来往官船、客船、商船。官船又分兵船、漕船,还有陈初六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官船”。陈初六这船大,走在河中间,别的船见了,都是靠边避让。船吃水不深,原因是陈初六这船,并没有搭载外客。
    从汴京出发,已有了一日多了,此时黄昏将近,船要找个码头靠边歇息。大船不宜夜间航行,只有赶路的人,才会选择日夜兼程。
    遇到个小码头,没什么做生意的,船上的吃食简单一些,上岸买了些鱼虾,煮了一些粥,就着咸菜吃。吃完了饭,安东尼与阿福过来了。
    阿福用他还算流利但多少有些蹩脚的华夏语道:“陈公子,安东尼说,这船比他们的船要稳当舒适,而且比他们那里的船都大。”
    陈初六笑了笑,这是自然,三国时便有五层楼的大船,能载三千甲士。经过南朝大科学家祖冲之改造,现在宋朝的船,能载一千多吨货物,日行百余里。以风力为主要动力,以人力为辅。中小船只,用人力划橹,大型船只,则用人力脚踏车轮,推动船只前行。
    安东尼还说,华夏船的橹比他们的浆要轻松很多,方向操作中,华夏用舵,他们用的则是一种侧浆的玩意儿,舵也轻松很多。
    陈初六撇撇嘴,心说自己是想学人家的技术,现在全让人家学了去,这叫什么事?要不要找个机会,把这个安东尼丢河里……
    这时安东尼又借阿福的口道:“华夏的船,虽然十分舒适,但却不适合在海上航行,更加不适合战斗。你们的船帆是方形的,但我们那里的,是三角形的。三角形的船帆,比方形的船帆,更适合在海风中推行。”
    “这船是官船,追求的就是平稳舒适。”陈初六对阿福道:“你告诉安东尼,华夏的战船,另有模样。对了,你再让他把三角帆的图样画出来给我看看。”
    “是,大人。”阿福很听话,把话告诉给了安东尼,安东尼嘀咕着走了。
    阿福又笑着道:“大人,有件事情我想问一下。”
    “你直接说吧,不用顾忌。”
    “大人,刚才您上船的时候,在岸边放出来的那种有响声有烟雾的东西是什么?”
    “额……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们大宋人,叫那种东西为爆竹,是用竹子做的吧!”
    “昂昂,”阿福若有所思点点头,但却很明显,想不明白,摇头问道:“竹子怎么能响?”
    “你没烧过竹子么?烧竹子,就会爆开嘛!”
    “哦,我明白了!”阿福恍然大悟:“就是把能爆的竹子合在一起,就能连续响了!”
    “没错,没错。”陈初六笑着道,心里却道,你们这群外邦人,还是得留一点心眼,你们要是知道这玩意儿能变成强大的武器,你们马上就能飘了。
    这件事情也提醒了陈初六,大宋想要打败辽国,骑兵多半难成功了,毕竟蒙古骑兵,可是被那群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的。但有炮仗这种东西的存在,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前提是,不被人家学去了。
    阿福离开了,陈初六心里沉思起来。刚才安东尼说,这官船稳当舒适,并不适合打仗和海航。正所谓有需求,才能有产品。
    大宋的船只,就是在内河航行比较多,海运也有,但都是在近海。而大宋的船,多被用来运粮。特别是这种太平盛世,朝廷为了防止百姓谋反,对于战船的制作,刻意的限制下去了。民间的船只,都是这种“温文尔雅”的。
    而那些外邦人则不同,他们航海贸易,可不见得多赶紧,经常是刀光剑影。海盗洗洗白也做贸易,商人到了没人管的地方,也杀人越货。黑吃黑是常事,坑蒙拐骗,在那片**之上,显得格外常见。
    宋人很少有做海外贸易的,为何不做?因为没必要……站在岸上,拿着瓷器和丝绸,就有大批的外邦人过来拿着珍宝求着交换,何必辛辛苦苦,那么危险的去航海呢?
    那些海外贸易,自唐以来,都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由于路上丝绸之路的断绝,阿拉伯人利用海运,和占据交通枢纽之地的优势,重新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将大宋出产的东西,售卖到西欧。
    阿拉伯人对世界航海技术最大的两个贡献,一个是三角帆的发明,另一个则是航线的探索。不得不说,这两样东西,对推动世界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只可惜,这两样东西没给华夏带来契机,若是让华夏看到这两样的好处,早一统了……
    陈初六刚才让安东尼把三角帆给画出来,到时候交给华夏的工匠研究,凭他们的聪明才智,肯定是能研究出来的。而且他们也有动力去研究,朝廷若是能通过海运,从苏杭两广把盐运到幽州等地,那就能节省太多漕运上的花费。
    至于航线,还得让人看到海外贸易的利益,利诱其主动去接受才是长久之计。
    对外邦人,陈初六觉得,既要交心,也要防备,或许防备更加重要,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外泄。
    在船上走了走,见大船在码头里停着,十分安稳,大家都安然睡下了。刚上甲板,陈长水走了过来,一脸歉意道:“少爷,今晚吃得可好?唉,船上没什么吃的,少爷吃得肯定不好。”
    陈初六摆摆手道:“无妨,我也不是什么吃不得苦的人,自小吃苦,比这更差的难道没吃过吗?”
    想了想,陈初六又道:“不过,总这么吃下去,不是道理。这运河两侧,难道都是这等荒凉小码头,不应该吧?”
    陈长水嘿嘿一笑:“少爷勿急,等明天中午,就能遇见一大码头,到时候就有了官家的驿站,想吃什么有什么,还是吏部报账!”
    陈初六点点头:“我是怕雅儿他们娘俩吃苦哩!”
    次日,天蒙蒙亮,船就重新开拔了。走了到中午,得有四五十里的水路,往前一看,果不其然,是有了一个大码头。远远地看着,还有一丝章津繁荣起来的模样。
    船停好了,陈初六差陈长水将自己的官牒送上驿站去,自己上去照顾赵雅她们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