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重策问轻诗赋

      虽未听到陈初六对西凉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但却听到了致良知、人人皆可为尧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等宏论。
    在场官员,早已是忘了自己来的目的。陈初六将管子写的文章全文背诵下来,满场静得落针可闻,又觉得陈初六的声音,绕梁回响,在心中澎湃。
    背完全文之后,陈初六话锋一转,将自己的论述收了回来:“兴教化、办义学、开民智,使百姓知忠信仁义,便可垂拱而治。自古有皇权不下县之语,百姓多为胥吏、地方豪强所欺,百姓不知有天下,更不知有天子。”
    “本官在太原府,两任为官,便不懈地将天子恩威传及百姓心中。吕相八条陈义之中,振朝纲为其首。当今天子有没有大权旁落,何为振朝纲?这就是振朝纲。不是让读书人知道朝纲,而是让百姓知朝纲。振朝纲,也是致良知。”
    陈初六开讲时提了吕夷简,现在说完了,又提了吕夷简。看似举着吕夷简的大气,实质上他就是在兜售自己的事功之学,拿自己太原府的政绩出来吹一吹,顺便夹带一点私货,让这些朝廷上的词臣,同意自己大肆开办义学。
    层层套娃之下,在场大多数人,都是稀里糊涂,觉得陈初六就是说得对。但总还有几个人,看破了陈初六的想法,便站出来道:“陛下,臣有一言。”
    这时大家才想起还有赵祯在这里,不过赵祯似乎还沉浸在陈初六的那段话里,摆了摆手道:“无须多礼,朕只是过来旁听的,一切皆按照你们舍人院平时的规矩就行。”
    “臣遵旨……”席间走出来一人,就是前几天那个焦德元,陈初六见了,不由心想,这人是不是又皮痒痒了?
    “陈学士,下官有一疑问。”焦德元拱了拱手,这次倒像是真的请教问题而不是抬杠,他道:“陈学士在太原府办了许多义学,说兴教化、开民智,那为何太原府中进士的人,却没有增加,这教化之功何在呢?”
    满堂哗然,皆是道:“太原府的举人、进士都未能增加,的确未见到教化之功。陈学士乃是三连状元,他办的义学都未能其作用,那我等……”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兴办义学正是取法乎下,得乎其无。依本官看来,还是按老办法好,劝课农桑,让百姓安心耕织就行了。”
    “难道这义学,根本不是为了科举当官的?可读书、入学不为了科举当官,那又是为了什么?”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这才是古人的价值逻辑所在,因此兴办义学,也只能为了科举而兴办义学。
    若是告诉这些人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当官经商都是一样,那陈初六就会被当场轰出去。这时陈初六沉吟片刻,又道:“读书不是为了当官,读书是为了明理,读书是为了知善知恶。”
    “况且本官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官在太原府兴办义学,也不过五六年而已。读书以十年为期,方有小得。义学就算有成效,至少也是十年之后,现在岂能看到?再者说来,汴京取士,每路皆有定额,州试已有定额,哪怕太原府贤士再多,也被限在了定额之内,阁下以为然否?”
    焦德元点了点头:“下官明白了。”
    陈初六这事又道:“致良知乃是兼知兼行、知行合一,故本官以为,朝廷取士,也应当知行并重。应当先试策问,而后经义诗赋!”
    当前朝廷取士,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先诗赋,而后论,最后策五道。帖经墨义,可以忽略不计。看似三者并重,但这三者的权重,却并不一样。
    朝中以词臣知贡举,而词臣却最是擅长诗赋,故而诗赋写得好不好,便是重中之重。论,就是论经义,这也是数黄论黑的门道,考官对此内行。但策问就不同了,策问有实策、时务等,词臣对此的了解,就低了不止一个层次。
    不止考官如此,读书人也是如此。诗赋声病易学,而策论汗漫难知。诗赋、经义,捧着书读,总有一些成就。但策论却要通达人情世故,闭门造车是写不出来的。
    朝廷虽然还是规定了一定比例的职事官考官,历任宰相在殿试之中,也重实务取士,可仍旧是扭转不了风气。
    一篇赋洋洋洒洒八百字,一篇论也一气呵成千余字。可到了策问,就开始妄肆胸臆,看似指点江山豪气纵横,实则胡言乱语,狗屁不通,说是纸上谈兵都算是夸奖了,更有一些顾左右而言他,想到什么些什么,谈的根本不是策文题目。
    考官也好,考生也罢,对策问都十分敷衍。根本不需要写出什么真知灼见,只需要面上能过去就行了。只有前二甲,出现名次高低不决的时候,才翻看策问。晋给天子定名次的几份卷,也需看策。
    整个官僚系统,都是靠着诗赋经义上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想推行经世致用,可谓举步维艰。这就非得改变取士之道,将策五道提到前面来。先试策论,而后经义,最后诗赋,还要加判语,考验实务能力。
    只是这仅仅是陈初六的想法,在场之人跟他的想法却是不同。听了陈初六的话,都是察觉到了不对劲,这私货夹带得也太多了吧!
    在堂堂舍人院中,说要重实务而非轻经义诗赋,这就是跑到川菜馆让他们别放辣椒花椒。没被人打死,就是好的了。
    你陈初六乃是事功之学一宗,你主张重实务,不就是想掌握科举话语权,到时候想取自己人,就取自己人?想开后门,那就直接说嘛,何必遮遮掩掩!
    胆子不小啊,当了内相之后,终于开始出来夺权来了。若是让你取了那么多重实务的进士,那朝堂之中,岂有我等立足之地?
    小小诡计,一望而知!
    于是又有人站出来道:“下官以为不然,科举之法,祖宗以来,莫之有改,得栋梁之才多矣。朝中衮衮诸公,都不是什么知行合一来的。诗赋可见其心性,策问实务,当官之后,自然可以循序渐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