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2章 江山如画(六)

      在太平门附近有一处深宅大院,却从没有挂过匾额,兼之常年有锦衣卫把守看管,故此从未有人敢到这里一探究竟。
    故此民间一直疯传这里面藏着朝廷的黄金,说大内的府库都囤满了,这才把每年的税银都转存进这里面。
    这种说法经过以讹传讹的催化,还真有不少梁上君子动了心,攀墙上树的偷摸闯进去,但无一例外都被昼夜把守的锦衣卫给抓了现行,然后就会被扔进诏狱严刑拷打。
    这些梁山君子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只是想要偷点钱财,为什么这群锦衣卫玩了命的给自己上刑,就为了问上一句:“谁派你们来的?”
    我他妈哪里知道谁派我来的。
    有些梁上君子实在吃不住刑,便想到自己这些年走南闯北的仇家,就随口一说,赴死之前倒是走的开心不已。
    自此之后,御前司又加派了一个总旗的人手,整整一百人将潜邸内部放满了岗哨。便再没有不怕死的鬼寻到这里来了。
    倒是朝野上下都知道,这就是皇帝当年的太孙潜邸而已。
    有些时候,自原教坊司裁汰改制的歌舞团,那些俊俏靓丽的姑娘都在这潜邸中进进出出,朝中这些老爷们便会心一笑。
    估计是皇帝的禁脔所在,怕弄进宫让朝野风言皇帝荒淫好色,为了遮面才偷摸的安置在当年的潜邸之中,偶尔国事繁重,便自宫中溜出去放纵一下,完全可以理解。
    男人嘛,大家都懂,都懂。
    只有朱高炽一人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其实,如果不是朱允炆离京,那么他也不会知道。
    一开始朱高炽心里也认为这里是朱允炆消遣娱乐的地方,朱允炆让他照料一二,朱高炽还以为是去关心一下,送些生活用品之类,顺道监督一下别有哪个姑娘耐不住寂寞,私通锦衣卫给皇帝带了绿帽子,结果到了之后也是大惊失色。
    什么禁脔、佳丽,那都是用来乱人耳目的,这些姑娘只是在这里转悠一圈便会离开,而且进了府也会被几十名锦衣卫看管在一个地方,禁止随意走动,啥也看不到,呆够了时辰便会离开。
    这里面真正小心藏着的,是后宅十几名莘莘学子!
    这是朱高炽第一次接触新学,就把他惊得心胆俱碎,皇帝搞这么一群异想天开的玩意是想要做什么?
    朱高炽每隔几天都会悄摸来一趟,走的时候便会带走一摞摞的奏本章程,这都是朱允炆离京前交代他的事务,要他仔细的观瞧,而每一次通篇阅读之后,朱高炽都心中发苦。
    皇帝这是要掘了儒家的根啊。
    准确来说,是掘当今儒家的根,因为秦汉时期的儒家早就被元宋两朝的儒家灭掉过了。
    朱高炽是宗亲,也是铁杆忠臣,朱允炆对他亦君亦父亦兄,断然是万事以皇帝为主,既然知晓了皇帝的这个秘密,当然是要竭心尽力的帮朱允炆处理好。
    更重要的,他自己对儒家也没有什么好印象啊。
    打小南京长大,伴驾太祖皇帝跟前,耳濡目染,自然某些方面对儒学没有什么好印象。
    “咱恨不得把他们杀干净,重塑千载前我汉人的脊梁。”
    当年倒孟运动,太祖皇帝再往前迈一步,可就把孔子的雕像给砸了,可惜啊,就差那么一步。
    “后世子孙一定要多学治国之道,要沉下心,多思多想,摸索出新的理政之途才可以皇权永固,不至于像那赵宋,被儒家人瓜分走天下的权利。”
    太祖皇帝的教诲音犹在耳,朱高炽也记在了心里,那一年,看着朱允炆与黄子澄推心置腹,引为知己,太祖是极其失望的。
    也因此,再听说朱允炆昏迷数日,后得苏醒,太祖也没有把朱允炆召至御前,反而是将朱高炽留在了身边。
    等到朱允炆入宫御前奏对,太祖宾天大行,一直侍奉御前几十年的大太监便找到朱高炽,收走了太祖皇帝留给他的一份遗诏,付之一炬,老太监也伴灵柩入孝陵等死去了。
    那是一份一旦朱允炆昏迷不醒甚至横死之后,让他朱高炽登基的遗诏!
    没有人知道太祖皇帝在临死前到底看开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朱允炆入宫跟太祖皇帝说了什么,但这几年的观瞧,朱高炽知道,既然朱允炆能走出乾清宫,那就说明,他让太祖踏实下来了。
    朱高炽跟朱允炆,毕竟都是太祖皇帝的亲孙子,让谁当这个皇帝,在太祖眼里,可能都行吧。
    龙生龙、凤生凤。
    朱允炆很好的贯彻了太祖的遗愿,他真的开了新学!
    他要推倒儒学大山,要完成当年太祖想做而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批孔倒孟!
    在潜邸之中,那个叫做纪纲的人给朱高炽递了一份朱允炆留下的奏本,上面对于如何安置这批学子都做好了详细的计划,只待台湾收复之后,便要将这群人送往台湾。
    这也让朱高炽知道了,原来除了这十几人,在东陵,还有几百人!
    藏得可真好啊,东陵藏人,这谁敢去探查?
    朱高炽这些年可一次不敢履足孝陵,这些年祭祀的事,也一直都是在太庙告祭,或者到奉先殿冲着先祖的画像悼念。除了皇帝,谁敢去孝陵和凤阳祖陵?
    宗亲涉足都是杀头,那些外臣真敢去,妥妥的谋逆大罪,诛三族满门。
    “陛下说,前几年安王离京就藩的时候这事便安排了。”
    安王朱楹?
    当年省躬殿设宴的事,朱高炽是知道的,安王朱楹领了绍兴府的封国。
    “这些年地方弹劾安王的王府过大,有逾礼之处。”
    朱高炽陡然想到这么一件事,自打建文元年年底之后,朱楹就开始在绍兴扩修王府,占地数百亩,绍兴府和浙江布政使司都有言官弹劾,但都被皇帝压了下去,所有人都以为是不是皇帝偏袒安王,亦或者是为了当初削藩的事,做样子给其他藩王看得,现在来看,这是早有布局了。
    “等台湾收复,我等东陵的同学要迁出去绍兴府安顿,到了那里,陛下还有其他的安排。”
    东陵毕竟是一片荒芜,几百人的吃喝拉撒还能照顾,再多可就不行了,届时污了土地,也就是污了太祖,那是朱允炆万万不允许的。
    “是为了开学吧。”
    朱高炽眼皮轻抬,看了这纪纲一眼:“几年了?”
    “三年。”
    三年,那就差不多学了个大概,再扔到台湾实习一下,只要行得通,完全可以立马招募一批不得志的落地学子、贫下百姓开学思想,然后逐渐接替地方上的官员胥吏,最后步步登高,跻身中枢!
    只要这些人施政可以保证地方不乱,不使山河动荡,不使百姓遭殃,那个时候,这天底下,就再也没人跟皇帝争权了!
    朱高炽站起身,整理一下自己的蟒龙袍。
    “好好做,其他的事,我会安排好的,切莫让陛下失望。”
    身后,纪纲匍匐于地。
    “请世子殿下放下,学生必肝脑涂地,为皇上效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