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37章 明联大典(二)

      随着时间走进皇明四十年的十一月,南京已是贵气冲天。
    明联体制下的日本、暹罗、南缅、寮国、印度、榜葛剌、南华等七个国家的国王或总督陆续抵达南京。
    紧跟着抵达的便是大明国体中的漠庭三部都护、辽东、河北、山西、陕西、原关西八卫连同被收复的东察合台等区域重新拆分建制后的甘肃、青海、安西(新疆)、河南、四川、湖广、山东、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西藏等共计二十三个省级布政使司主官。
    同时抵达的,还有辽东战区、西北战区、西南战区、东南战区和海军五大主力建制军队的正副总指挥。
    除了西南战区的总指挥马大军和西北战区的总指挥张辅两人因为会师撒马尔罕没有来之外,其余能到的,几乎都到齐了。
    即将召开的明联国庆大典将注定是一场后世在世界历史上留墨的顶级盛会。
    以明联皇帝朱允炆寿诞十一月初五为国庆日的明联,囊括了武英殿那副世界版图中标注的几乎整个亚洲。
    “只等沙哈鲁的脑袋送来,明联的兵锋将万里无阻,直接通过阿拉伯诸部,让大炮的轰鸣声传进东欧,为他们带去来自神秘东方的文明,帮助他们那群白皮蛮夷进化成为体面的文明人。”
    总参谋部上下早都打满了鸡血。
    不过那是将来的规划,眼下朱允炆的目光还无暇顾及欧洲,他更在乎和重视的,是盛典前带着郑和在科学院参观的新物件。
    “种子培植的事情,交给内阁去做就成了。”
    对于郑和急切的去大肆赞赏那些高产的农作物,朱允炆却一丁点激动的情绪都没有。
    大明眼下的粮食都吃不完,真没有必要去兴冲冲的大面积种植所谓的番薯、玉米和地瓜。
    “那些种一定是要种的,就当做是让老百姓的餐桌上多一些吃的,包括辣椒什么的副食品,根据市场需求吧,需要多少就种多少。”
    大面积的去种植这些新物种,破坏已经稳定的食谱和农副产品良性运转的市场,那不就成脑子有坑了?
    “一些土地贫瘠地方可以推广着去种,而后用比较低廉的价格卖到印度去。”
    靠着地瓜、土豆这种高产种植物续命的国家只配称之为糊口经济,饿不死人但也极度贫穷,用来养活印度正好。
    毕竟印度可是大明眼下最需要的原始劳动力供应地。
    “跟这些农产品比起来,你带回来的橡胶可比农作物更重要的多。”
    这次郑和从美洲带回来的各类特产将近五十种,虽然说大多是农作物,但是橡胶树的引入显然对此时的大明来说,才是最最重要和最有使用价值的。
    逛着占地极广的科学院,朱允炆引着郑和走进一处封闭性和安全性都极强的一处车间。
    “朕给你看个好东西。”
    进入到这处车间之后,郑和的眼便直了。
    他的眼前,是一个巨大无比,又极其复杂的一堆机械结构。
    莫成守在一边,一直都没有说话,直到朱允炆点了将。
    “莫成啊,你跟咱们的郑大都督好好介绍一下,这堆两三丈高的物件是什么。”
    郑和看向莫成,眼神中的震撼还没有散去。
    这还是他第一回见到如此繁琐复杂的机械组件。
    “自动抽水泵组合装置。”
    莫成简明扼要的直接说出了名字,引着朱允炆、郑和等人围着这套机械装置介绍着各个组成零件,最后来到旁边一处水池。
    一个小小的铁制把手和其下端处狭窄的圆形瓶口。
    当莫成的手搭上这铁制把手并拧动后,下端处那狭窄的圆形瓶口就在郑和震惊的眼神中激射出了大量的水。
    只可惜,这些水极度的浑浊,甚至还带有一些斑驳的泥块。
    “自动提供水源,你可以叫这种供水方式叫做自来水。”
    莫成进行着简单的介绍,而后又开始阐述起他的构思。
    “将来,我打算将这套自动抽水泵组合装置埋进地底,近处找到浅水源并挖制蓄水池,这样的话,抽动上来的地表水相对会比较清澈些,这只是第一代实验品,还没法投入使用。”
    “你跟他说这些他可听不懂。”
    朱允炆哈哈一笑:“走,跟朕接着往下看。”
    自来水系统不算什么大的技术革新,纽科门蒸汽机问世之后没多久,历史上第一家自来水公司便成立了。
    几个人用几十年就能办好的事,到大明这,几年实现算什么破天荒的大进步。
    “朕给你看个好东西,也是个喝钱的猛虎。”
    从占地极广、笨重巨大的自动抽水组合装置离开后,朱允炆带着郑和等人来到了下一个展区,一个铁皮圆肚子的家伙,外面满是各种齿轮和曲杆。
    “新式蒸汽机,可惜不能用。”
    朱允炆苦笑着说道,倒是让郑和一头雾水。
    而朱允炆接下来的话,却让郑和大吃了一惊。
    “这就是个模型,一种幻想或者说概念的具象,就为了这个模型,两千多人用了两年多,花了国库小一千万,哦,用现在的结算单位就是十个亿,就造出这个不能用的东西来。”
    将手搭在这圆肚子上,朱允炆叹了口气:“在科学院的想法中,这个是用来烧煤炭的锅炉容器,这些其他的物件分别是烟囱、气缸、动轮、摇杆、连杆还有这个大的齿轮叫飞轮。
    计划中,锅炉的两个空间分别是水和煤炭,水被煤炭加热后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气缸进行活塞运动,而后活塞杆带动滑杆转动十字头处的摇杆。
    继而是带动大飞轮,大飞轮外部链接的这些个小齿轮就会因为齿轮传动装置的原理同时运转,继而将这个东西推动起来。”
    看着一头雾水的郑和,朱允炆咧嘴一笑:“就是不需要马来拉动却可以自己跑起来的马车。”
    不靠马匹的拉动,自己跑的车?
    郑和感觉皇帝是不是发烧了,这种胡话都能说出来。
    难怪皇帝刚才说可惜不能用。
    这要能用才是扯呢。
    至于为什么不能用,还是莫成给出了答复。
    “锅炉太小,气缸的密封性也太差,燃烧室的抽风效率太低,气压太强,易导致锅炉水烧干,而一旦炉水烧干,整个这个所谓的蒸汽机车就会全部烧着。”
    蒸汽机车的概念诞生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便出现了,就跟今天朱允炆眼前看到的这个物件是相仿的。
    有,但是技术上的难题还很多。
    乔治-史蒂芬森在瓦特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攻克,使得仅存在于概念中的蒸汽机车最终面世。
    跟他同时期一道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的,还有理查德--特里维希克。
    不过值得说明的一点,便是无论是最早的瓦特改良蒸汽机,还是乔治、理查德,他们都是从最基层的技工开始,一点点积累经验和摸索,然后靠着自己的经验和近乎一己之力发明的这些创造。
    尤其是乔治和理查德,他们制造发明蒸汽机车的道路上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帮助,甚至还被瓦特不停的打压和起诉。
    因为两人改良的蒸汽机严重损害了瓦特的利益。
    大明需要积累经验吗?当然需要。
    不过唯一的区别就是,大明有的是钱和人。
    瓦特他们一年才能接触到几台蒸汽机,在科学院,随便一个技工拿出来,一天都可以捣鼓坏好几台。
    “不把这东西折腾坏,怎么找出毛病和造出更好的?”
    这就是朱允炆对科学院改进蒸汽机最粗暴简单的支持方式。
    “这台之前的第一台,前后用时四个月才造出来,花了将近六千五百万,最后却成了一堆废铁。”莫成叹了口气:“而在那之后又烧毁了三台,这台是唯一一个,我还没舍得继续毁。”
    “这东西真能自己跑?”听到这个地步,郑和已经开始有些自我怀疑了,听皇帝和这位莫大科学家的意思,总感觉跟有希望一般。
    “按照模拟的数据来说,确实是可以的。”
    莫成蹙紧了眉头:“气缸的直径、活塞运动的距离、飞轮和齿轮传动装置的链接、锅炉的加热面、包括锅炉蓄水的容量,都是紧密契合的,但就是莫名其妙的动不了。”
    “你都搞不懂,那我们更不成了。”
    虽然钱是打了水漂,时间也只换来一堆破铜烂铁,但朱允炆还是很开怀的笑着鼓励了莫成。
    “问题你自己来解决,朕只负责偶尔来看看,缺什么就给补什么,你也别有什么压力,解决不了就缓缓。”
    说着容易别有压力,莫成哪能真就没一点压力。
    技工学校给开了,为了迅速培养一批有技术经验的技工,寄希望于量变引发质变,科学院光在蒸汽这一个独立的工程就招募了大几千人,工钱、消耗、吃喝,国库一年往科学院扔的钱简直难以计数。
    海量的财富堆积,好几年的时光消耗,却连最基础的动一下都做不到。
    这当然让莫成心里很不是滋味。
    连动都动不了,还怎么保证让皇帝可以舒舒服服的坐着这种自动力机车逛皇宫,更别说出行了。
    “知道朕为什么带你来看这东西吗?”
    离开科学院之前,朱允炆问道郑和,后者自然是摇头不懂。
    “因为朕希望有一天,这东西能装到船上去。”
    走出科学院的大门,阳光正好,恰逢冬月最是舒适。
    朱允炆仰首,闭目陶醉。
    “那样的话,朕从长江口登船,不需半月就可以领略到恒河的风景了,这天地再如何广袤无边,终究只是朕的后花园。”
    身背后的郑和看得心潮澎湃。
    即使带了几年孙子,但自己眼前的皇帝还是那个笑谈间拓土开疆,在上亿明联人民心中堪称强大如神灵的伟大帝王。
    只不过这位上了岁数,没有了几十年前的青春正茂,所思所想已经让人很难从外在的一些细节上看出端倪罢了。
    钟楼响了磬,这是眼下进入十一月后南京的常态。
    只要是白昼的时候,每个时辰都会敲一次,钟声传遍方圆几十里,送进数百万人的耳朵和心里用为提醒。
    那便是距离朱允炆的寿日,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