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0页

      乾清宫。送走了此次入川有功的众人后,只剩下康熙和太子,以及他们心中的小宝贝胤福。
    “黑了,也瘦了。”康熙拍拍小儿子的肩头感叹,“都怪保成,朕就说不让你去吧,他非让,看看,这都瘦成什么样儿了?”
    太子闻言一噎:当初四弟叙事的折子刚传回京时,你老人家可不是这么说的。你明明很高兴的说,幸好你这次有先见之明的派了小十五过去,才能把历朝历代都无法清剿的白莲反贼给剿灭了。合着这有功是你的,有错都是别人的对吧。要不是你是皇帝,就这性子,要挨板砖的你知道吗?
    “怎么样,这次去都还好吗?”太子懒得跟无理取闹的康熙计较,于是对弟弟说到。
    “都好。”怕康熙和太子不信,胤福又把他们行人一路上的事,都说了一遍。
    虽然事情已经听回报的人说过了,但父子俩还是很有兴致的又听小十五说了一遍。
    胤福说完后,看着康熙欲言又止。
    “怎么了?是有什么事儿要跟皇阿玛说吗?”康熙摸摸小儿子的头问到。
    “皇阿玛,能不能把农民的田赋税收取消掉呀,他们太难太苦了。”
    康熙和太子全都一惊,父子二人面面相觑。这可是从古自今从未有过的事呀,农赋是国家税赋的重要组成,小十五说要取消掉,这怎么能行。他们也知道百姓苦,可他们不一直在努力做个明君吗?
    胤福表示,哪怕是有了明君,百姓过的还是很苦,我们可以多多发展其它行业,来为国家创收,农业就免了吧。
    “胤福呀,这件事儿,暂时不要提了。你刚回来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吧。”康熙表示,小儿子说不通就先打发走吧。
    胤福耷拉着脑袋回到偏殿后,突然眼睛一亮,对小白子和小黑子说到,“走,我们出宫一趟。”
    三贝勒胤祉今天难得下了个早班,正在府里泼墨作画,突然管事来报,荣郡王来访。
    “他是从大哥府里过来的,还是直接就来咱们府里的?”胤祉抖着手问到。
    “王爷直接从宫里就来咱们这儿了,并未去直郡王府,可见跟贝勒爷亲呢。”
    管事话刚说完,就挨了胤祉一脚,“你懂个屁。”
    胤祉很烦燥,胤祉想挠头。从大哥家过来,就是弟弟拜访哥哥,这属于正常情况,他完全不用担心。直接来找他,那就肯定是有事了,但自己一点儿也不想给他办事呀。他都出宫开府了,怎么还逃不脱这个魔鬼弟弟的摧残呢?
    胤福:区区宫墙、府墙怎么可能挡得住弟弟对三哥深沉的爱呢。
    第27章 大清报业馆 不管胤祉心里有……
    不管胤祉心里有多不乐意, 他还是得出来好好招待他家十五弟。
    “三哥,你是不是不想我来呀。”胤福对人的情绪还是有一些感受的,于是直接开口问到。
    “十五呀, 哥不是不想你来, 只是不想你带着麻烦来。”胤祉叹息到。
    胤福想到之前自己做的一些事, 也有些不好意思, “这次绝对是好事,不会让三哥有麻烦的。”
    胤祉正想问问是什么事, 不然就这样不上不下的吊着,他实在心里不踏实, 就听到有人禀报, 九贝子来访。
    “三哥别着急, 等九哥到了再说,他是我请来的, 这事儿得你们两位一起办。”
    “十五弟, 有什么事儿呀,非得把我叫到三哥这里来,我正在铺子里忙着呢。”胤禟与兄弟们见礼后, 一边喝着茶一边问。自从上次他给康熙送了一大把银票后, 康熙就对他经商的事睁只眼闭只眼了,自觉找到原因的九贝子, 现在对于赚钱之事简直上心的不得了。
    其实康熙只是不想管他而已,反正说也说了,罚也罚了,九儿子就是改不了。而且老九的亲娘宜妃都不觉得儿子去经商有什么,他这做阿玛的天天那么忙,又有十几个儿子要管, 何必抓着一个不放呢。
    他老人家可还记着那天老大和老九说他偏心眼儿的事,所以你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吧,只要大褶子不出错就行,免得到时候又说他偏心了。至于收银票,那属于不拿白不拿,老子收儿子的孝敬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美丽的误会就这样开始了。
    “三哥、九哥,我们来办报纸吧。”胤福双眼亮晶晶的看着两位哥哥说到。
    “报纸?那是什么?”两兄弟对没听说过的东西好奇问到。
    “就是以刊载新闻以及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我们可以用它来引导社会舆论,这是时政版的。还可以做一些娱乐版的,刊载一些社会风习,百姓的家长里短,比如九哥的铺子之类的就可以登在上面。到时候咱们面向全大清出售,一份报纸一文钱。大家不出门,只要一文钱就可以知道天下事,多好呀。”
    胤祉和胤禟听后面面相觑。
    “十五呀,哥哥也知道这东西办好了一定赚钱,但是吧,它有一个问题,皇阿玛知道办报纸这事吗?”胤祉作为哥哥首先问到。
    “娱乐版的咱们先不说,这时政版的,我觉得你还是先回去问问皇阿玛吧。”就算他们再不成气,也知道这件事几乎是在开启民智了,他们可不敢自己作主,还是让康熙来决定吧。
    胤福想办报纸,就是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报纸上,然后传达给全大清的人,如果百姓们都觉得好了,那自然就会接受,到时候他再请康熙改革,这样上下一起行动,效果就会好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