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1页

      唐钱氏曾经在心中发誓,自己一定要成为最和蔼的婆婆,绝对不是给儿子送丫鬟的恶婆婆。
    “谁说不是呢?你就想想自己家养了20多年的猪,学会拱白菜了,人家白菜还没说话呢,你倒是心疼自家的猪了。”
    唐大儒也挺后悔的劝说,因为他看到司徒皇帝那乐呵呵的笑容,就知道自己彻底的破功了。
    原来大儒也是俗人,不是神仙,也有七情六欲,才是让司徒皇帝最开心的事情。
    “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莫强求,你看看强求一顿,又能怎样?只会影响你和老二的亲情。
    他自己做的决定就自己承担后果理所应当。”
    唐大儒捶着腿,慢悠悠的说道,似乎是在说给别人听,又像是在分析给自己听。
    当父母的没有不盼着自己的儿女好的,会将自己走过的弯路提醒给孩子们。
    但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自己不经历一番,永远不会明白。
    有些亏得吃,有些错得自己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别人的人生的轨迹。
    唐钱氏就将自己的子女们都护得非常的到位,避免了很多人生当中出的错误。
    小的时候保护的太到位,长大了就因为见识的少,没吃过多少亏,所以才会这么轻松的被迷惑到了。
    只能说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人的命天注定,人要是自己想作死,那就是来人去拦住他,他都觉得那人是在害自己。
    唐钱氏可不是醒悟了吗?
    她觉得自己醒悟的太晚了,事情都发生了。
    就觉得自己过分的愚蠢,但是她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呀!
    只要想起来自己儿子会后半生后悔,唐钱氏当前是就想让他提前躲避。
    但是却被自己儿子当做了拦路石,不懂情面的恶婆婆,唐钱氏也伤心呀。
    被儿女劝说,被老爷劝说,唐钱氏决心不管了。
    要是没有工作,唐钱氏可能就真的将和儿媳妇儿争斗当成未来的生活中心。
    不过庆幸唐大儒夫妇二人还都有躲避的地方,那就是工作。
    家庭不如意,那就事业上得意吧。
    人根本也逃不脱不了俗定的规律,唐大儒觉得自己不像自己,于是开始躲避,努力的打工。
    说是上班工作,其实就是在翰林院坐镇,就像一个吉祥物。
    翰林院的所有官员都觉得踏实,而且大家也已经开始慢慢的随着唐大儒开始休假。
    当然他们不是集体休假,而是轮班休息,他们的胆子也不太大,每月保证两每个人都有两天的休息时间。
    就算是只有两天的休沐,翰林院的所有官员似乎都心里特别的满意,至少他们偷偷摸摸的在休假呀。
    但是这些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唐大儒天天跑去工部衙门。
    翰林院的官员们还以为自己做错什么事情了呢?是不是让大儒烦躁?
    工部,是朝廷六部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个部门。
    工部主管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工作。
    基本上就是领活干活的部门,在京城的工作,主要就是承包皇宫的翻新,王府的建造,皇宫的建造,修修路……
    反正就是跟干活打交道,费钱的一个部门。
    而工部不出名,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汇集了全天下的能工巧匠。
    而在跟皇宫对接时,内务府打头镇,就要唐钱氏是进行打交道。
    所以唐大儒来到工部,就宛如逛自家的后花园一样,自由自在。
    因为他媳妇就是检验工部很多官员们干活成果的女官,没办法,就是有权利就是任性。
    而且工部中有着很多官匠,手艺精湛,世世代代为皇家服务。
    唐大儒摸到了工部,得到了所有官员们欢迎。
    满朝官员谁不知道翰林院的官员,开始轮班的休假呀,想想都觉得美。
    也没有人敢参奏翰林院的官员,毕竟唐大儒在翰林院,只要参奏翰林院的官员,不就把唐大儒一起给得罪了。
    只能装作不知道,暗自离在心中,羡慕嫉妒恨!
    摸到工部的唐大儒,正好和杜阁老碰上面,因为杜阁老兼职工部尚书。
    杜阁老看到唐大儒的时候,还特别惊讶,尤其是看到唐大儒脸上不带有丝毫尴尬。
    毕竟一山难容二虎,唐大儒这突然间的驾到,让工部该如何是好?
    杜阁老都忍不住想多,难道唐大儒想代替自己的职位?
    如果是工部尚书的话,大儒说要的话,他举双手奉上。
    “不要多想,我就是过来想做点儿东西,需要工匠还需要一点点材料。”
    唐大儒坦坦荡荡的说道,丝毫没有任何不好意思。
    用朝廷的人和东西,给司徒皇帝送礼,不花自己一分一厘,还正好趁着这样的机会,浑水摸鱼。
    利用上班的时间,来干自己的事情,想想都觉得挺开心。
    唐大儒暗自的点头,心中还挺得意洋洋,不错不错,不愧是自己呀,就是聪明!
    这一波操作简直就是双赢呀!
    杜阁老听了唐大儒的话,也没有往深处多想,毕竟不管唐大儒过来是做什么的,就凭唐大儒和皇上的交情,还有对方的名声。
    “那行,秦新跟唐太傅,太傅想做什么尽量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