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91章 久旱逢甘

      本来以前这种事情,就是交由户部或者是兵部就能够完成,最多就是派出都察院的人进行监督。
    这么大笔钱粮,肯定很多人在盯着,也有很多人会伸手,但是三方会勘的话,基本上已经可以防止出现问题了。
    但是令他十分冒火的就是,他才刚刚回到东厂,就接到了有人送来了一万两的银票。
    居然给他一万两银子,目的肯定就是要收买他。
    许建强他一声冷笑,如果这些人不搞鬼才怪,每一个太监都是贪钱的,唯独他许建强当太监不贪钱。
    许建强在离开济南之前,卷走了刘泽清许多的财宝,足够他过上一个富家翁的生活,一辈子衣食无忧。
    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些东西,他在乎的要出一口气而已,他自信凭着自己的能力,走遍天涯海角,放眼天下,哪里都可以混的不错。
    这也证实了他的自负,来到了京城,他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内廷的二号人物,虽然这不是朝廷的二号人物,但是也可以对应朝廷的二号人物,他的权利大到了极点,如果刘远桥还没有造反的话,此刻就得仰他鼻息而活,必须叫他许公了。
    许建强活着,就是为了斗垮刘家,证明自己比刘远桥更强,其他的他都无所谓,即使是以前,他都无所谓了,现在他身为堂堂的东厂提督,更加不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只要有权利,还害怕弄不到钱?
    只有大明不倒,常坚持下去,他们这些人才能够在大明这里作威作福。
    这是许建强跟其他的人不同的之处,其他的人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捞钱,作威作福,而许建强则认为,只有大明强大了,他们这些依附大明而活的人,才能够继续的作威作福。
    所以许建强对于这种人他是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人典型的端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真真正正的坐船盼船沉的那一种人。
    对于这一万两银子,他是不动声色的收了下来,但是却命令手下做了一番的事情。
    对方派来的人,送来了一万两银子,看见他们收下了,就十分放心,潇洒的离去。
    行有行规,收钱办事就是官家的行规,否则以后就没人信任你,没人会往你这里送钱了。
    而且对方也都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就是黑色眼珠子见不得白花花的银子,常人常且如此,这些没有了鸡鸡的太监,没有了依靠,不能享受鱼水之欢,对于钱的渴望,就更加的强烈,可以这么说,太监除了追求权力和钱,就没有别的乐趣可言了。
    他们这一行人,在国库点齐了银子以后,这就浩浩荡荡的,用上百辆大车和几百名民伕把这些银两,挑往了天津卫,交付杨嗣昌的大营。
    这件事皇帝非常的重视,他可是令人一路的高调宣传,声称送去了大批的钱粮,主要的是为了提升军心士气,让每个人都知道皇帝,还是有钱的。
    他们这一行人如此的张扬,可是令这一次的负责人户部的郎中高读书十分的不爽,他说道:“我行人做事,但求低调,这般招摇过市,成何体统?耍猴子戏吗?”
    高读书这般说了以后,兵部的这一位官员,还有都察院的御史,也都纷纷的附和。
    这确实不符合他们的设想,在他们的设想之中,那就是悄悄的把钱送去就行了,而且如此的高调张扬,也不方便他们从中上下其手。
    这一笔钱自从到了皇帝那里,就被这些人给盯着了,许多人都涶谗欲滴,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哪个人不想咬上几口?
    当前由户部的国库搬出来,这些人就开始干活了,已经马上就有了分润和分成,在这方面都已经形成了规矩,形成了惯例,这些人拿到钱以后,他也都知道如何打发,上下打点,皆大欢喜。
    所有的人都摊上一份,所有人的都贪污,这就不叫贪污了,这叫做行规,这么多人都贪钱,这就意味着皇帝知道了,也只能够忍气吞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叫法不责众,总不能把整个朝廷的官员都一网打尽吧?这可不是太祖皇帝的时候了。
    太祖皇帝的时候,有哪个官员敢说撂挑子不干的?而现在这些当官的,只要皇帝稍微做得不好,朝廷稍微做得不好,他们马上就撂挑子不干,让你官都没人当去。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当官,而是一种以进为退的手段,逼皇帝就范,这就像后世那些刁民以辞职来逼迫上司就范差不多,现在是朝廷有求于这些官员,希望有这些官员来这里维持局面,而不是这些官员们争先恐后的想来这里当官。
    像许建强,能分他一万两,已经是高配额了,如果不是他初来乍到,大家不知道他的深浅,只怕未必就回会有一万两。
    这一笔银子,从国库出的时候,可是有五十万两,但是被他们这一截留和分润,上下其手,马上就变成了二十五万,当然书面上这里还是五十万两。
    他们这群人把这些银子押进了杨嗣昌的大营的时候,杨嗣昌已经率领着他手下的官兵,在大营的门口进行迎接。
    这既是皇帝的特使,又是送银子来的,即使杨嗣昌他再清高再骄傲,也必须拿出应有的礼仪来。
    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财神爷啊。
    而且这一次皇帝也都学聪明了,这就是在没有出发之前,他们就高度的宣扬,让营里面的官兵都知道,皇帝送来了五十万两的军饷,不单止把拖欠的全部都发放了,还会有另有赏赐,这令士兵们非常高兴,就像过年一般。
    杨嗣昌等人看见这种情形,也是非常的欣慰,他虽然饱读圣贤之书,也对各种兵书倒背如流,了如指掌,但是真正带兵以后,他才发现有这么多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千丝缕,千条万条,最终归根到底,也只能算一条,这就是缺钱缺粮的问题。
    如果他们没有缺粮缺钱,他们就不会如此的被动,如此的捉襟见肘了。
    要知道他可是兵部尚书,真正的兵部正堂,掌全国兵马,带着尚方宝剑而来,但是对于下面的这一群骄兵悍将,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对方也都不太鸟他,他手下的天津大营,兵已经将近了十万,但是只能用一盘散沙来形容。
    根本都成不了拳头,形成不了合力,让他们出兵去攻打沧州,这些士兵就宁愿自残,也都不愿意去。
    而这些将领们,除了向他要粮要响以外,就不会向他要别的东西,这让杨嗣昌这一辈自命清高的人,非常的难堪,非常的难过。
    以前他认为说钱是很俗气的问题,现在他才发现,没钱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杨嗣昌他即使是再清高再骄傲,也明白一点,那就是士兵饿着肚子,即使是再能打的士兵,也都没办法打仗,他是没有办法面这样子的场面,他算是真正的头痛了,也都是束手无策了。
    以至于杨嗣昌上书给皇帝的奏折上指明,如果再没有钱粮抵达,振奋军心的话,他这支部队不用刘贼攻打,自己就会散了。
    杨嗣昌也算是走投无路,真正的是山穷水尽的他,才敢说出这种话,否则他是万万不敢对皇帝说出这种话的,这证明他无能,证明他没有办法掌控局面。
    现在即使他不承认这点,也都没有用,他就是没有办法掌控局面,这已经是事实。
    即使他杨嗣昌用什么办法,做什么事,都指挥不了这支部队,让他们出城去打仗。
    他们的大军就龟缩在天津卫城里面,说什么也不愿出去,对于对面的敌人,畏敌如虎。
    而对面的刘家骑兵,虽然是冰天雪地,但是他们却是幽灵和野狼一般出现在天津附近,刺探军情,还不断的猎杀他们的夜不收和探子,切断他们的情报来源,对于眼前的局面,杨嗣昌只能是哀叹,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杨嗣昌他是一个正统的士大夫,也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人物,他即使是没有钱,穷困之极,也都不会去抢钱或者是捞钱,因为他有更远大的野心。
    他们杨氏家族,也算是官宦世家,有权有势,从来都不缺钱,只要掌握权力,就会有钱,他们的模式就是,家族之中有人在朝中当官,为整个家族作出庇护。
    这一位他必须是一个好官,专心当官,专心往上爬,以负责保护家族就可以了。
    而捞钱的活则是由他们家族中其他的一些人做,安排一些无法参加科举,无法当官的子弟前去接手,他们有这一位当官的亲人在庇护着,无论是做生意或者是做什么,都可以轻易而举的赚到钱。
    杨嗣昌他自己不缺钱,架不住他的大军无粮可发,此刻听到了朝廷终于拨来了大量的钱粮,他十分的开心和高兴,只盼这一大笔钱到手,就可以振奋军心士气,让他们去打仗,去实现自己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