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04页

      第2317章 千古贤后万贞儿(27)
    朱见深的这番言论,无疑再一次触动了朝堂所有官员的利益,再准确点讲,他的提议是触动了所有低收入百姓以外的社会阶层的利益。
    这些官员平常免税免惯了。
    现在想要从他们兜里掏钱。
    不仅仅是在割他们的肉。
    更是在削弱他们的特权。
    他们读书科举为的是什么?
    为的无非就是两点,为了免税见官不跪的特权,以及为了当官。
    而免税是他们的核心特权。
    也是他们在没有当官之前,为数不多与百姓相区分的重要特权。
    因此朱见深话音刚落,现场百官便立刻一片哗然,并且纷纷准备发言阻止,如果说,他们以前最急的时候,最多也就急的跟家里祖坟被人刨了似的,那现在他们的焦急心态大概等于祖坟被刨了,并且十八辈祖宗都被拖出来,挫骨扬灰。
    骨灰都扬了的程度。
    不过,还没等有人说话,宫殿外就传来了一声清脆尖细的声音:
    “贵妃娘娘驾到!”
    被这声音一打岔,百官基本都立刻扭头看向了门口,并且看到了走进来的乔木,刚刚有几个想发言的官员,现在一时间都不知道是该先说个人所得税的事,还是先说万贵妃不应该过来想要干政的事了。
    直到乔木走进来,微微行礼拜见了一下朱见深,并且立刻被他一声平身叫起来的时候,才有一个官员反应了过来,先指责起了乔木。
    表示她一个贵妃。
    根本就没有资格上朝。
    就算是太后皇后,那也必须得是特殊情况下才能得到允许上朝。
    而且还必须得垂帘听政。
    “莫急,我上来是有事要干。
    陛下,臣妾听闻陛下要全面征收商税,并且增加个人所得税,其中商税征收五分之一,个人所得税按阶梯征税,妾身倒也有所经商。
    今年收入更是不错。
    所以此次上朝,并不是为了干政,仅仅只是为了上朝缴纳税银。
    妾身今年各大商铺的总收益和海外经商的总收益,扣除成本耗费之后,约莫四千万两,按照新的商税来算,妾身应该缴纳八百万两的税银,与此同时,妾身的个人收益还能剩下三千二百万两,这应该已经超过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征收阶梯,所以是按最高的二分之一缴。
    具体税银妾身已经准备好了。
    商税和个人所得税加起来,妾身总共应该缴纳,两千四百万两。
    金票银票,我都带来了。
    还请陛下下旨让他们抬进来。
    正好就地交给户部入国库。”
    随着乔木笑着,义正言辞说了这么一番话后,朱见深立刻相当配合的命令边上大太监传旨,并且十分开心的夸赞了一番乔木,同时还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表示乔木功劳颇大,晋升她为东宫皇后,而将现今的王皇后,改册封为西宫皇后。
    其实朱见深本来是想将王皇后废掉,直接改立乔木为皇后的,不过乔木看王皇后还算可怜规矩,所以最终还是拒绝了,并且提出了设立东西两宫皇后,把王皇后保住。
    反正可以有两宫太后。
    又凭什么不能有两宫皇后。
    原身只是要成为千古贤后,又不是必须得当,唯一的千古贤后。
    所以这才有了东宫皇后之名。
    虽然朱见深所谓的册封乔木为东宫皇后的旨意相当离谱,但随着一整箱金票银票被乔木宫里的女官抬进来,抬到户部尚书边上,并且展示出来的时候,在场百官的心绪早就被两千多万两银子这个数字给吸引住了,一时间倒没想着去反驳朱见深,更没大声斥责不合礼法。
    而且就算没这事。
    大家更关心的也是税法变革。
    所以朱见深册封乔木为东宫皇后这件事,就这么在增加商税,收取个人所得税,以及乔木缴纳两千四百万两税银这两件事情的夹击之下,被百官们给暂时直接忽略了。
    但震惊后无疑还是继续争吵。
    即便乔木已经带头缴税,而且还一下子交了远超过去国库收入的税银,那也没办法让那些官员放弃到手的银子,甚至她的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官员更抵制交税。
    因为她的交税比例。
    直接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这让不少官员错误的以为,他们以后交税也需要交纳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为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大部分官员收入都不透明。
    而且也没有办法透明。
    一按规矩缴税的话,那不百分之百的表明了他们贪污受贿了吗?
    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
    使得他们的反对相当激烈。
    即便朱见深后来还特地表明个人所得税开始征收之后,会给他们增加工资,会以他们原来的工资为基准,增加三到五倍左右,等他们告老还乡之后,也可以仿造前宋的规矩,给予他们适当比例退休金。
    数额按退休职位工资一半给。
    那些官员也不愿意让他多征收那么多商税以及征收个人所得税。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反对,最近几年早就已经习惯了强硬发布命令的朱见深,还是跟乔木配合起来。
    由他发布诏令。
    乔木用报纸将诏令传遍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