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这个传奇在今天划上了句号。
“我有一个朋友,今天破产了。”
安托万没有想到会听到这样的消息,他愣了一下:“是很好的朋友吗?”
沈邵祈摇了摇头:“也算不上,他是长辈级的人,投资领域和投资理念都跟我不太相同,不过我们对世界、经济金融的看法有一些相似之处,他请我去家里吃过几次饭。”
乔纳森是天才的对冲基金经理,他24岁进入华尔街当证券交易员,28岁成立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成名数十载,成功规避大大小小的股灾和经济危机,最近且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他在2000年泡沫顶峰的时候做空科技股而被人称道至今。
沈邵祈和乔纳森都是属于天赋极高的那种投资者,也都因为把握住一轮经济周期的交替之机、成功做空所有人看好的产品而发家,因此总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牵强附会地把他们相提并论,但实际上沈邵祈说的没有错,他们一个以兼并收购为主业,另一个经营对冲基金公司;沈邵祈看似冒险其实谨慎,就拿JP旗下风险最高的的对冲基金部门来说,虽然是公司最赚钱的部门之一,但是他始终把规模控制在50亿左右,多少机构捧着资金上门他都一律推掉,他甚至已经在考虑如何缩减规模,而乔纳森却是典型的趋势投资者,他擅长做空也喜欢做空,尤其喜欢利用杠杆做空,可以说,他们无论投资领域还是投资风格都相差甚远。
“那今天……?”
“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他太太担心他的精神状态,拜托了几个朋友过去看看他。不过他不愿意见我们。”
他们在乔纳森家里呆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几个人去中城的一家私人会所喝酒。乔纳森的事情令人唏嘘,但这不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从高处摔落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金融的世界安托万不懂,他对金融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来自于克莱蒙思,但克莱蒙思对金融从热爱到厌倦只用了五年的时间。
——我不是不喜欢金融,但我找不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也没办法认可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
这是克莱蒙思的原话。
“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呢?”
这不是沈邵祈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而他的答案也从来没变过:“除了金融本身的挑战性以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
安托万对他的答案显得很惊讶。
“怎么?”
安托万困惑地抓了抓头发:“克莱蒙思,我是说我姐姐,她以前在伦敦的巴克莱银行投行分部工作,后来她辞职了,你知道的,她转行去做了环保,我不太明白……”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金融是钱生钱的游戏,是投机者的天堂,是成功的捷径,甚至是强盗般的掠夺。安托万对这个行业了解不深,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他不会轻易下判断,克莱蒙思的态度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但沈邵祈是那种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他笃定的事,一定也有他的道理,而今天这样的情况并不适合追根究底,所以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在私人行为上,沈邵祈不是一个喜欢解释自己的人,说服别人改变想法不容易,以投资打比方,就是那种要投入很大收益却很小的项目,就像他协助肯亚完成咖啡公平交易系统一样,与其花很多时间才能说服别人参与,他宁愿自己掏钱,把时间省下来做点别的。
但他却替安托万补充完那句话:“不太明白金融何以创造价值,对吗?”
安托万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你姐姐是怎么看的?”
“她以前认为金融行为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因此促进了商业文明的进步,但是后来她又认为,这样的流动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泡沫,而泡沫总是会破裂的,造成的破坏和痛苦也许比它带来的好处更大。”
“这是她的结论?”
安托万摇头:“她说她不能确定。”
人生的长度有限,既然不确定,不如转身拥抱一个更加有意义的行业。这是克莱蒙思做事的方式。
沈邵祈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看法,反而问道:“你的姐姐,是不是有一个男朋友,跟她一样,也是从金融转行去做环保的?”
安托万很意外,他记得姐姐说过她和里奥都不认识沈邵祈。
“是的,他叫里奥。”
沈邵祈露出一点笑意:“维特曼家是金融城有名的银行世家,当年他家的小儿子为了女朋友,放弃家族企业的继承权跑去环保NGO做苦力,这件事在金融城也算是大新闻一桩。没想到你姐姐就是那个拐走他的奇女子。”
安托万虽然有些意外沈邵祈知道这件事,但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终于笑了。他故意说:“他们是志同道合,可不是我姐姐拐他的。”
“他父亲可不是这样认为的,” 沈邵祈笑道,“你的这位准姐夫是维特曼家年轻一代中公认的最有天分也最努力的人,如果不是被你姐姐拐走,他现在至少也是副总裁了吧。”
听他说话的口气,安托万推测道:“你认识他父亲吗?”
沈邵祈果然点头:“有些生意上的来往。”
真不知道该说这世界太小,还是沈邵祈交友太广泛。安托万只好嘿嘿笑,他顺口说道:“以后有机会介绍他们俩给你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