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节 让人想不到的人
公孙诚,一个根本不算是人物的小人物,芈戎是完全不在乎这个人的。
所以芈戎说道:
“不急,这公孙诚是出来引人杀的,真正的那位还没有出现。”
范雎没敢再问,因为可能牵扯到秦宫密闻。
倒是芈戎主动说道:“你眼中的异己是谁?”
“不敢说。”
“有何可怕?你不敢说,我来说。”
范雎确实不敢说,有些话题肯定是禁忌。
芈戎说道:“老世族,老世族还有什么可杀的。当年先王在即位的第四年就把老世族杀的胆寒,他们不敢闹事,更何况眼下武安君、大河君两兄弟还在外作战,他们那些力量根本不敢闹事。”
范雎问道:“或是只传王上重伤昏迷,不够?”
“够了。”
芈戎接着说道:“当年的事情,武王伤的是腿,但依旧重伤不治。王上眼下伤的是心脉,这很严重。武王无子,众兄弟自然是会争位的,公子壮、公子雍身死,不过当年公子雍留下有一个儿子,年少。”
“就是公子诚!”
“对,可传闻公子壮也有一个儿子,是妾室所生。公子壮当年是庶长子,所以他对妾生之子很看重,后来找不到这个孩子了。这次要借此子,挖出公族当中依旧不够忠心的人。他们无非就是借口当今王长子体弱多病,也仅此。”
芈戎讲完后,范雎问道:“若是公子柱回来了呢?”
范雎一句话就把芈戎给问住了。
“不好。”
芈戎猛的站了起来,范雎也意识到不对:“这唐八子若有野心,她根本找不到支持她的人,除非是……”
范雎不敢说下去了。
芈戎敢说:“除非是找大河君。”
“请容我告退。”
“不用,你我联名手书,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宜阳。”芈戎还是相信白晖的,正如宣太后分析的那样,白晖的身家性命与秦国是完全绑在一起的,而且秦王又是假受伤,白晖怎么可能会有异常。
但唐八子这边却不得不防。
一封两人联名的书信出了咸阳,芈戎却飞马入宫。
宫内,叶阳后正在为自己的儿子煎药,赢芷,体弱。
要怪就怪在怀他的时候,秦楚突然交恶,叶阳后心力交瘁,所以生了一个体弱的儿子。
芈戎是宣太后的弟弟,在此时身份超然。
芈戎入宫求见,叶阳后亲自迎了出来。
芈戎一见叶阳后就说道:“王后亲迎臣下惶恐,臣子有要事,只须数句话。”
叶阳后让左右退下,芈戎这才说道:“臣有个建议,王后应该把公子送到大河君处,大河君身边名医有数位,而且大河君也说过,公子若在宜阳军营之中受训,这体弱的问题便可解决。”
叶阳后是楚国公主,但她也不知道秦王遇刺是假的。
听了芈戎的话,叶阳后只想到一点。
把儿子送到白晖处,有武安君、大河君保着,谁也不可能伤害到他的儿子,眼下秦宫之中看似平静,却是暗潮涌动。
当年秦宫的血腥她也知道一些,当今秦王如何登基她更是清楚的很。
眼下,叶阳后自认自己没有宣太后的智慧,也没有一个当年掌握兵权的弟弟魏冉。所以她眼下如履薄冰。
芈戎的建议在她听来,是一个绝妙的计策。
当下,叶阳后施礼:“谢过华阳君。”
“请速速准备,臣在宫后等候。”
“恩。”叶阳后明白,芈戎这么急肯定是有原因是,但她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却愿意相信芈戎的话。
芈戎是怕。
害怕秦宫之中有唐八子留下的暗子,万一伤及了赢芷,这事便是大麻烦。
宫外的人他可以控制,宫内他不敢保。
当晚,叶阳后秘密离开秦宫,由范雎调了白晖派的三千精锐中的三百人,护送往宜阳去。到了宜阳一切就安全了。
宜阳。
就在叶阳后离开秦宫的同时,宣太后得到一个消息。
一只精美绝伦的瓷器杯子在宣太后手中重重的摔在地上,只听宣太后吩咐道:“备马,为本宫换骑装。”
“娘?”秦王吓一跳,赶紧去捡地上的那小纸片。
“什么?”秦王看过之后大怒:“她竟然,她竟然!”
宣太后却恢复了平静:“没什么,只是监视的人突然发现,她离开了。或许只是看雪景不错,出门观雪了。”
秦王怒道:“怎么可能,出门观雪连儿子安排的婢女都不带。”
“她或许在想,可以重复当年为娘作过的事情,为娘倒是小看她了。”
“可她没有舅舅。”
宣太后突然变脸,冷眼瞪着秦王:“都是你,告诉你宫中不能有专宠之人,是你让她野心勃勃。知道白晖怎么说吗?”
“他才不会说宫里的事情,儿子了解他。”秦王没心没肺的笑了。
宣太后冷笑几声:“告诉你,白晖他吃饭从来不会对某道菜特别感兴趣,总是吃几口就停,虽然对新鲜的东西有喜好,但却从来不亲自尝试,总是拿回来安排人多次检查,多次尝试之后,这才会接触,从拿到新物件再到亲自去接触,至少也在两个月之后。除非是他信任的人制作之物。”
秦王表示不明白。
“他怕死,怕被人发现自己的喜好与习惯,成为被利用的漏洞。就连宰羽都未必完全清楚,白晖真正喜好,或是痴迷什么。而你,我的好儿子,那唐八子知道你喜欢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你是不是傻,你是不是想死的快。”
宣太后这翻话一讲,秦王明白了。
秦王也突然想起来,白晖有那么几天喜欢吃辣,突然又喜欢吃甜,现在想来,确实是有道理的。
秦王又问:“这白晖连宰羽都信不过?”
宣太后摇了摇头:“不是信不过,而是宰羽年龄小,心思单纯性格直爽,容易被人利用。有心人若是在宰羽这里打听到一些,便是不好。”
“这唐八子离开,会去那里?”
这时,内史官入内:“太后,马匹备好。”然后数位婢女入内准备为宣太后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