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对那女孩儿轻声说道:“同志,我实在是没有带针线的票,用工业券替代一下行吗?拜托你帮帮忙,我们来城里一趟不容易,家里真的是特别需要。”
女孩放下了手里拿着的杂志,一脸惊诧的看向苏荞。
显然她还没有碰到过有人会在这种公家的地方讨价还价的。
好在她的态度倒也温和,并没有表现出什么鄙夷和不耐烦。
只是对苏荞说:“不行,我没有这个权利。再说,我不要你的票,交班的时候我也对不上账啊!”
听女孩话说得实在,苏荞也不好再纠缠。她勉强的笑了笑,留下一句:“我知道了,不好意思啊。”
然后就招呼弟妹们准备离开。
女孩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她似乎这个时候才看到了外面站着的,还没有柜台高的苏芃和苏蓝。
脸上闪过了一丝同情。
只是,在这计划经济的时代,没票就是买不到东西,这个谁也没办法。
再同情也没有用。
苏荞带着弟妹离开柜台,可就在她低头准备去抱妹妹之际,身后忽然传来了那女孩惊喜的叫声:“诶,你等等!”
苏荞下意识的抬起了头。
“你头上这个发圈在哪儿买的?”
那女孩儿在柜台里面紧走了几步,走到了离他们最近的地方,隔着柜台急切的问道。
苏荞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你问这个?”
“对,你这个在哪儿买的?”女孩的眼睛盯着苏荞的头顶不放,又问了一遍。
“我大姨从海城给我寄过来的,说是海城现在最流行的发饰。喏,还有我小妹头上戴的这种也是,也是我大姨寄过来的。”
苏荞压根没做思考,就果断的回答。
说完,还摸了摸小蓝头上的蝴蝶结。
“海城啊……”听她这么说,女孩儿眼神明显黯了一下。
她羡慕的又看了看苏荞的头发,然后将手里拿着的《大众电影》放在了柜台上,示意她来看。
“你看,你这发圈和李明明戴的多像!”①
苏荞凑过头去,果然在杂志的内页看到了一个电影明星头上扎着一个和她做的差不多的发圈。
不过苏荞是扎在丸子头上的,那女明星是多缠了几圈,缠在麻花辫的发尾上的。
那女明星苏荞印象很深刻,是一位老艺术家。
现在的她正当年,刚刚拿了金鸡奖,而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她最后是拿了金鸡和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看到她居然戴了一个和自己几乎相同的发圈,连苏荞自己都不得不在心里暗叹一声:“天助我也!”
苏荞想也不想的就将头上的发圈取了下来,攥在了手里。
她凑过去压低声音对女孩说:“你能找到票吗,我用发圈换你的针线票行不?我这发圈今天第一次戴,你可以看看还是新的。”
女孩的眼神再次亮了起来,激动的脸都红了。
她左右看了看,伸手拽了一下苏荞的衣袖,压低声音说了句:“到那边说。”
说完,率先走回了自己的柜台。
这会儿的供销社,除了调料柜跟前有两个人在买酱油醋,其他的柜台前根本就没有人。
营业员们要不凑成一堆儿在拉家常,要么坐在柜台里面织毛活儿,根本没有人注意她们这边的动静。
苏荞跟着女孩儿一起走回了针线柜台,还朝弟妹们使了个眼色,让他们佯装看柜台里面的东西,全都挡在她的周围。
将她们这边与其他柜台间的视线挡得严严实实。
“你要多少啊?”女孩终于问道。
“有多少要多少。”苏蔚迅速的回答。
说完,她露出了一个羞涩的笑容,解释:“姐,我们来城里一趟不容易,要是能买多,就想多买一点儿带回去。而且我们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发针线票呢。”
女孩为难的抿了抿唇,然后才说:“我最多只能找到五张针票,八张线票,这是我们一家积攒的全部了。要是你要,我可以都给你,就是这发圈……”
“发圈给你。”苏荞毫不迟疑的将发圈直接塞到了女孩的手里。
女孩惊讶极了,慌不迭的摆手:“不是,我的意思是这发圈我可以给你钱,你看看我还得再给你多少。”
“不用。姐,你能给我那些针线票就是帮了我大忙了,我感谢都来不及。发圈给你,不要钱。”
说完,苏荞生怕女孩儿反悔,连忙拉过大弟,从他的包里拿出了两块五毛钱,放到了柜台上。
女孩儿看得出她是真的急需这些东西,也没有再说什么,迅速的按照她的要求帮忙配好了针线。
只是在帮他们打包的时候,悄悄说了句:“你以后要是还要买针线,直接过来找我就行了。要是需要的多,就提前找人给我带个话,我想办法帮你找票。”
一句话说得苏荞眉开眼笑。
她立刻和女孩儿交换了名字,知道女孩叫姚意,比她大一岁,是供销社的正式工。
拿着被用麻纸包装好的针线,苏荞和姚意告别,带着弟妹离开了供销社。
两个小的还好,苏蔚跟出来好久还觉得整个人都是恍惚的,完全想不明白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明明都没有希望了,她是怎么连忽悠带糊弄的用一个发圈就把这么多的针线给搞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