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页

      说完,转头朝沈介道:“沈大人来了。”
    沈介点点头:“劳金大人相邀。”
    汤明面色一白:“小爷什么时候说皇上和太后娘娘是狗了?”
    话音刚落,他骤然反应过来,连忙改口:“你休要胡说八道,小爷可从未骂过太后娘娘和皇上。”
    他虽然纨绔,但也知道皇上和太后娘娘说不得,这顶帽子如果真被金晁扣下了,那罪名可比他刺杀沈介要严重得多。
    这时,一个捕快走过来,附在金晁耳边说了几句话。
    金晁点点头,随后看向汤明,嘴边依旧噙着笑:“那就好,不过二公子以后这快嘴的毛病,该是改一改了。方才的话金某可以装作没听到,但若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即便是太妃娘娘,也保不住二公子。”然后,又对沈介道,“沈大人不怕血吧?”
    沈介略有不解,不过还是回道:“不怕。”
    “那就好。”金晁说完,不再理会汤明,走进另一间牢房里,留下汤明一人在牢房里继续骂骂咧咧。
    狱卒挪了两张椅子过来,金晁招呼沈介坐下后,那晚被沈介留了活口的刺客就被带过来了。
    沈介随意扫了眼,这是一间刑具最为齐全的牢房,牢房中间有一个水池。
    这间牢房正好在汤明的对面,从汤明的视角看过来,一清二楚。
    见到刺客,汤明顿时就安静下来了。
    刺客这一会还昏迷着,衣衫破碎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看来已被折磨了许久。狱卒将他倒挂金钩,随后往他脸上泼了一盆冷水。
    正值严寒之际,冷水一泼,刺客慢慢的醒过来了。
    金晁把玩着手里的烙铁:“说吧,是谁派你刺杀沈大人的?”
    刺客嘴巴严实,仍闭口不言。
    “嘴还挺硬。”金晁笑笑,似乎早就预料到他不会开口,给狱卒使了一个眼色,然后问沈介,“沈大人从小在南疆长大,这些刑具可都见过?”
    沈介瞥了眼拿刑具的狱卒,回道:“许多都未见过。”
    “那今日沈大人可以好好饱一饱眼福了,这种刑罚,在大莫可不轻易用,若非刺杀的是沈大人,这刺客都没能有此殊荣呢。”
    沈介猜不透金晁请自己过来审问刺客的意图,不过他也好奇金晁这人的手段,便道:“那下官待会可得好好看着了。”
    金晁不再多言,吩咐狱卒动手。
    狱卒搬了张钉椅放在刺客底下,随后解开金钩上的绳子,刺客直直往下坠落,身子砸在钉椅上,然后又被迅速拉起来。
    不过眨眼,刺客的身体便见了血。
    紧接着,被扔入冰冷的池水里,池水瞬间见红。
    这名刺客不过是普通身份,一直不开口并非为了活命,而是怕自己的主子知道后,施以酷刑,生不如死,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官差使用的刑罚和他主子相比有过之而不及,牙口再也关不住,当下便尖叫起来。
    沈介虽然见过不少酷刑,听着这凄厉的喊叫声心里也不由得一颤。
    他回头看了眼汤明,汤明此时已吓得面色惨白,跌坐在地上,裤间湿润一片。
    沈介收回目光,侧头望向金晁,金晁迎上他的目光,笑道:“沈大人若是看不得这血腥的场面,可以先到外面候着。”
    沈介心中诧异。
    事到如今,他终于不得不正视起金晁来。
    此人笑里藏刀,手段确实狠厉,且极其会利用人心。
    把刺客放在这间牢房,是故意给汤明看的。
    汤明一个高门子弟,没吃过苦,别说是受刑了,看到这种酷刑,都会吓得如实招来。
    沈介压了压心绪,道:“沈某也想看看,到底是谁想要了沈某的命。”
    此时此刻,那个刺客从水里被捞出来后,已经承受不住,松了口:“我说…我说,我全招了。”
    闻音,一旁的狱卒端来了笔墨。
    金晁满意的起身:“金某一直相信一件事,人的骨头再硬,嘴巴也是最柔软的地方,沈大人觉得呢?”
    沈介跟着站起来,客套道:“金大人睿智,沈某佩服。”
    *
    刺客签字画押后,金晁和沈介便出天牢了。
    金晁在天牢门口停下来,似乎在等人,刺客认罪的状纸被他揣在袖子里。
    “沈大人,刺客虽然已经招供,但此事还需交由皇上定夺,沈大人先回府,安心等待消息便是。”
    话刚说完,周福来便到了。
    见沈介也在,他惊讶了一下,不过很快神情便恢复如常,打完招呼后,浅笑道:“金大人审完了?”
    金晁恭敬的递过状纸:“劳烦周公公将这张状纸帮忙转交给皇上。”
    沈介不动声色的看着,心中讶然,金晁等的人竟然是周福来。
    赵瑾才是少帝身边的太监总管,那这份状纸,交给的便是太后娘娘了。
    可依两人第一次交谈时的问话,金晁不似是太后娘娘的人。
    周福来没有注意沈介的神色,把状纸收好,道:“金大人审案的速度向来快,此案辛苦两位大人了,天色已晚,两位大人快些回府去吧。”
    说完,带着身后的两个小太监进入天牢。
    金晁望了望周福来的背影,不知是看出了沈介的心思,还是在自言自语:“早些年,云家二小姐曾有恩于金某,因此金某,忠君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