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方直想想是这个理,一般情况下攻城的军队在遇到强烈的抵抗后再破城,都会杀红了眼,更严重的甚至会屠城,这满城百姓的安危他不能一点都不考虑,现在手下的将士反正都无心念战,那倒还不如直接降了,他是为了满城的百姓降的,陛下应该不会怪罪他的,他也不至于会遗臭万年,可他还有些疑问:“一旦将叛军迎进城,那就算是投降了叛军,这叛军若是要改朝,那该如何是好,难道真的要认那个晁焕为帝?”
长乐伯满不在意道:“方将军,这个只是权宜之计,就算认晁焕为帝又如何,咱们吴朝的陛下已经丢下全京城的百姓和文武百官自己跑了,我们现在还能有什么办法,这也只是暂时的,等以后陛下回来,我们自然还是吴朝的臣子,我们现在只是为了满城的百姓委曲求全。”
长乐伯的一席话让方直安心了许多,现在是为了全城百姓的权宜之计,而并不是在背叛大吴,就算认晁焕为帝也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内心深处还是等着陛下收复长安的,他深吸一口气点点头,“那,其他大人那边?”
长乐伯打包票道:“方将军放心,其他大人那本伯自会去说。”
果然,长乐伯很快就劝服了众大臣。方直率领吴军打开了城门迎接叛军。
晁焕以朱刚烈为平吴大将军,并派其为先锋将军,朱刚烈一路上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就这么顺顺利利的进了长安。
长乐伯见到朱刚烈威风凛凛进了城门,立即上前拜见:“将军真乃天人也,本伯今生还从未见过将军这般仪表非凡之人。”
朱刚烈本就对自己的仪表极为自信,听此奉承极为满意,在打听了此人的来历后傲然道:“你既是吴朝的伯爷,为何又会投降?”
长乐伯继续躬身道:“晁王得天下乃是民心所向,天命所归,何人能够逆天改命?本伯只是顺应民意罢了。”
朱刚烈仰天大笑,“好,好,说得好。晁王即将进城,诸位赶紧出城迎接吧。”
长乐伯连连称是,赶忙领着十多名官员跟着方直出城,并于灞上迎接晁焕叛军。
晁焕此时正乘坐着黄金舆,身着戎服,头戴兜鍪(1),在叛军的簇拥下昂然前行。号称三十万的军队浩浩荡荡的进了长安城,长安百姓皆夹道观看。
平吴大将军朱刚烈向长安百姓晓示道:“晁王起兵,皆因周吴无道,周吴不爱百姓,而晁王一心为百姓计,长安的百姓尽可安居乐业。”
百姓闻言皆夹道欢呼,都以为起义军打跑了长安的那些权贵,那他们这些挨饿受冻的百姓就都能够过上好日子了。
慕昔此时也偷偷混在夹道观看的百姓当中,那个坐着黄金舆的贼首可不就是当初那个落第想要跳崖的晁焕么,此时的他与当初已经大不相同。慕昔只希望他能信守承诺,真的让长安城的百姓安居乐业,但她心底却并没有身边那些欢欣鼓舞的百姓那么乐观,她心中疑惑几十万的土匪进了城,长安的百姓真的还能安居乐业?
--------------------
作者有话要说:
(1)兜鍪(mou):头盔。
第54章 醒来
慕昔刚回到侯府就见墨玉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他慌张中带着些喜色道:“姑娘,老侯爷他,他醒了。”
慕昔一惊继而大喜,赶紧往祖父寝居走,边走边问道:“什么时候醒的?”
墨玉跟在她身后道:“姑娘刚出门不久老侯爷就醒了,现在正发脾气呢,要穿盔甲,还要他的兵器。”
“啊?发脾气?”慕昔一头雾水,祖父刚醒为何就发脾气?
“说要去打叛军,阿乐正劝他呢。”
阿乐本是慕大壮的小厮,慕大壮出逃后,慕昔看他机灵忠心,就把他派去看护老侯爷了。
打叛军?慕昔更讶异了,祖父一直昏迷着,是怎么知道叛军打来了的?对此墨玉也表示不知道,慕昔只得加快脚步往祖父房里去。
刚一进老侯爷的寝居,慕昔就见到祖父真的已经醒了,现在正黑着脸穿着亵衣满屋子的踱步呢。慕昔鼻子一酸,眼泪都快出来了,她叫了一声:“祖父。”
老镇国侯看到她,这才缓和了脸色,“昔昔来啦,快把祖父的盔甲拿来。”
阿乐本正劝着老侯爷,见慕昔进来了,便向她行了个礼就退了下去。
慕昔赶紧走到祖父身前,她拉着祖父的手仔仔细细的看视了一番:“祖父,您醒了,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啊?”
老镇国侯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祖父现在精神得很,昔昔快去把祖父的盔甲和兵器拿来。”
慕昔不解:“您要盔甲和兵器干什么?”
老镇国侯大手直指外面:“不是说叛军打来了吗,祖父前去退敌。”
慕昔奇怪:“您是怎么知道的啊?”
“阿福成天大呼小叫的,祖父虽然没有醒,可都听得清楚着呢。”
慕昔大讶:“您昏迷的时候竟然还能听到外面说话?”
“听到,都能听到,发生了什么事祖父心里清楚得很。对了,你父亲的事是怎么回事?”他知道是出事了,但具体怎么着还不太清楚。
慕昔赶紧把父亲的事情统统向祖父说了,并道:“祖父不必太担心,父亲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老镇国侯嗯了一声,儿子既然在外面那他也管不了,他想了想问道:“叛军现在到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