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另一个,也是为了在当天撑起场面,好在别的几个皇子面前,显现他民心归顺的威风。
谢兆寅也收到了这个消息,神色颇有些难看。
他手里还拿着数封同僚们传来的书信,问他明日究竟打算怎么办。
谢兆寅在窗口来回踱步了小半个时辰,最后一咬牙,回到书桌前,亲笔给他们一一写了回信。
——照之前商议的,按兵不动。
他不打算去迎驾。
首先,二皇子本就不是他想要拥立的人,哪怕二皇子日后真的能即位,他也不愿在此时就打弯了膝盖,急着去阿谀奉承。
其次,谢兆寅其实是真的相信了小女儿的话。
他没有将花菱所说透露给同僚,而是以一臣不事二主的高德大义说服了他们。
他们已经商议好了,哪怕装作愚钝也好,也不要在此时太早表态。
装傻,也是有风险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在留着退路。上位者又怎么可能喜欢这样的人?
谢兆寅做这个决定,也是担着风险的。
他的决心,就是要相信花菱,他不能再把女儿的话当做耳边风,哪怕是撞了南墙,他也要相信,花菱此时留给他的这条退路。
翌日清晨。
臣子们早早去了猎场,天不亮时,谢兆寅也带着家眷出发。
谢兆寅在锦旗附近等候。
秋场围猎的第一个仪式,便是主事人在此拔旗。
周围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谢兆寅的熟面孔。
谢兆寅低头喝茶,假作不知,还把旁边的杯子都倒满热茶,让几个女儿都喝一杯。
“早起秋寒,喝点热的,别染了风寒。”
“谢大人,真是慈父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熟稔地搭住了谢兆寅的肩膀,寒暄了两句,凑在谢兆寅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谢菱耳朵尖,隐约听到记几个词,似乎是在说,他们之中有一个人没有如约前来,反而是去了北门迎二皇子。
谢兆寅眉心微蹙,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过多表情,说道:“他有别的志向,随他去吧。都到这个时候了,最忌摇摆不定。”
谢兆寅偏头看了一眼那人,半玩笑半认真道:“王大人,若是你也有别的念头,谢某也无话可说。只是劝你一句,三思而后行。”
那位王大人面色尴尬。
他进来时,是带着试探和犹豫的心思,结果在谢兆寅这儿碰了软钉子,只好干笑两声,打岔几句,告辞走了。
谢兆寅一口饮尽杯中热茶,表情沉凝。
谢菱紧了紧掌心,对谢兆寅小声说:“父亲,不会有事的。”
谢兆寅看她一眼,尽力放柔了神色,在她头顶抚了抚。
“不管发生什么,花菱都不要放在心上。”
谢菱低下头,掩住自己的视线。
她还是不习惯跟谢兆寅对视。
但是她不傻,她听得出来,谢兆寅说这句话是为了安抚她,为了提前把她身上可能承担的责任给揽开。
万一等会儿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也与谢菱无关。
谢菱眨了眨眼。
人的感情,真的很复杂,也很多变。
谢兆寅碰了碰谢菱的头发,见她僵硬地低着脖颈,无声叹了一口气,终究还是把手挪开。
十几年的隔阂,没有那么容易消除,甚至可能再也消除不了,但他该弥补的,还是要尽全力弥补。
外边儿传来了动静。
谢兆寅赶紧起身,走出去看。
龙纹轿辇被平稳地抬上来,太监唱喏,轿辇落地,从里面走出来的,是暗朱色锦袍的二皇子。
谢兆寅呼吸微滞。
二皇子传出来的消息,果然是没错的。
他当真乘着轿辇来了,前呼后拥,仿佛已经有了新储君之势。
二皇子身上虽然没有穿着皇马铠甲,但那身朱红锦袍,仿佛只是最后的遮掩,给点面子,象征性地掩盖一下他的野心。
二皇子身后跟随了许多的臣子,步行跟着轿辇走来,仿佛就是一种无声的威压。
二皇子目光斜着,扫了一眼在旗台附近等候的人。
哼笑一声,说:“这几位大人,还真是十年如一日地守规矩啊。”
这话,分明是嘲讽,讽刺他们胆小如鼠,不懂变通,不懂跟随新君。
几人脸上,都被刺得有些火辣。
这还没完,二皇子走下轿辇来,慢悠悠地从众人面前踱步过去,一一喊了这些大臣的称谓。
看似亲民和蔼的动作,实则却让人明晃晃地察觉到威胁。
——你们的名字,我都记下了。
好几人面若死灰。
二皇子挑了一个看起来最害怕的大臣,让他给自己搬椅子坐。
参与秋场围猎的官宦是要带家眷的,那大臣的子女、妻妾全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直以来眼中的天地顶梁柱,此刻不得不擦着冷汗,卑躬屈膝地给一个年轻皇子俯首作揖。
谢兆寅不忍地别开目光。
这边正闹着,一阵礼乐声忽然响起。
一顶一模一样的龙纹轿辇,从东门而入,停在了旗台前。
二皇子突然一愣,回头看去。
轿帘掀开,身穿明黄衣袍的太子走出来,肩上披着皇马铠甲。
若是熟悉的人,便能看出,太子虽然清减了些,但他面上的神色,很明显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