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3页

      武宣侯拗不过女儿,也不忍心明乐郡主伤心,便想着成全明乐郡主。
    因此对她和赵昀礼的进度颇为关心。
    提到赵昀礼,明乐郡主的注意力被成功转移,她苦恼道:“别提了,那人油盐不进,女儿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武宣侯对赵昀礼一直拒绝明乐郡主很是不满,道:“既然这样,还不如让你娘去求太上皇赐婚,爹就不信那赵昀礼敢抗旨不遵。”
    明乐郡主听言,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再等等吧。”
    她还是不希望用赐婚来逼迫赵昀礼同意。
    不过这确实是个办法,若是赵昀礼一直不同意,明乐郡主或许会用这一招。
    至于放弃赵昀礼,明乐郡主从来没想到,她自小顺风顺水惯了,她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从来没有放弃的道理。
    武宣侯也不着急,反正他还打算多留明乐郡主几年,用这几年来慢慢磨掉赵昀礼的脾气也可以,反正赵昀礼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想到这儿,武宣侯便不再插手他们之间的事,等明乐实在搞不定他再出手也不迟。
    第62章 一更
    大明宫
    太上皇坐在首位,面前书案上摆着一只锦盒,其中放着三枚丹药。
    这次丹成,一共炼制出五枚丹药,一枚给了太医院去研究,还有一枚交给大明宫一个宫人试药。
    这三枚就是最后剩下的。
    殿内下首站着几位太医,皆是太医院医术最为高超的几位。
    太上皇目光放在丹药上,问道:“研究得如何?”
    太医院院令齐嘉恭敬道:“回太上皇,此药经检查,有强身健体之效,亦有调节身体的作用,但可否助人长生,臣等未曾发现,只是......”
    “如实说便是?”
    “臣等不敢欺瞒皇上,因这丹药中添加了少许丹砂,使得其中含有毒素,太上皇若是长期服用此丹药,恐怕......”
    太上皇眯着眼睛,拿起丹药看了又看,道:“那名试药的宫人如何了?”
    “那人只服用了一枚丹药,毒性并不大,身体并无异常。”
    “也就是说,少量服用丹药并无危险?”
    太上皇看向齐嘉,目光锐利。
    齐嘉心里颤了颤,抿嘴道:“是。”
    “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是,”齐嘉转身的一瞬,咬牙道:“微臣恳请太上皇莫要服用此丹药。”
    太上皇听言挑眉,“为何?”
    “微臣在研究此丹药时,发现它似乎有令人上瘾的功效。”
    “此言何意?”
    “若是多次服用此药,恐怕会让对此药产生依赖。”
    太上皇目光一沉,“爱卿可确定?”
    齐嘉摇头,“这只是微臣的猜测。”
    伴君如伴虎!
    本来这种不确定的事,齐嘉本不敢告诉太上皇,但因为此事干系太大,万一太上皇真的因为服用这药而出了什么事,那此事的隐瞒在将来很可能会让他丧命。
    一番权衡之下,齐嘉还是决定说出此事,不管对不对,最起码他把该说的都说了。
    太上皇沉默片刻,还是让他们下去了。
    等几位太医离开。太上皇紧紧地盯着丹药许久,才站起身道“收起来吧?”
    “是......那丹房那边要如何处理?”
    “让他们继续炼制,尽可能地不用丹砂或者减少丹砂。”
    这片土地上朝代更迭,已经发展了上千年,这千年来,研究长生不老药的帝王并不少,有名有姓的就有好几个。
    经过前人的教训,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丹药都是用丹砂作为材料,只是量多量少的区别。
    太上皇虽然向往长生不老药,但他毕竟当了多年皇帝,自制力自是不俗,何况此药又没有长生不老之效,太上皇自然不愿为此付出太重的代价。
    何况齐嘉说此药可能会让人产生依赖性,一听这话,太上皇想要服用此药的念头又下降了一些。
    最终太上皇还是决定将丹药放起来,他自从退位后,浑身的压力消失了一多半,也不必每日勤政,有了更多的时间调养身体,在这种情况下,太上皇的身子骨还不错,曾经对长生不老药的疯狂追求也减轻很多。
    只是即便如此,太上皇还是没断了对长生不老的念头。
    ......
    兴庆宫
    梁熙帝虽不曾刻意派人盯着大明宫那边,但太上皇召见几位太医的事还是传到了梁熙帝耳中。
    首领太监谭庆一打听到消息,便回来禀报:“皇上,太上皇寻太医只是询问丹药事宜,身体并无大碍。”
    梁熙帝听言,放下奏折,“齐嘉怎么说?”
    “丹药中含有少量丹砂,不宜长期服用,另外,齐太医还推断此丹药有让人上瘾的功效。”
    上瘾?
    梁熙帝皱眉,身为帝王,最无法忍受的便是身不由己。
    太上皇执政多年,虽看着脾气温和,但龙威甚重,他怎么可能忍受自己被一丹药控制。
    听到这话,梁熙帝已经明白,这丹药,太上皇是不会吃了。
    梁熙帝重新拿起一份奏折,继续批阅。
    谭庆看了眼梁熙帝,恭敬地退到梁熙帝身后,安安静静地候着。
    大明宫的动向,知道的自然不止梁熙帝一人,只是其他人没有梁熙帝知道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