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47页

      吴悠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帮助他们,也不管人家是否震惊了。
    现在重要的事情就是救人。
    帐篷很大,十几个人全部容纳进去,也不显得拥挤。
    可惜只能站着,因为里面没有桌椅。
    帐篷搭好后,吴悠又指挥着众人将炭炉拿进去,生好火。
    即便是这样简陋的帐篷,众人在里面也感到了温暖。
    吴悠与赫连倾城再次回到马车里,拿出能放在炭炉上用的铁锅和水壶。
    接着,又提了两桶灵泉水过去,让大家先烧水。
    县令和官差们,从昨夜事发,一直忙到现在,真的是滴米未进。
    看到有开水喝,都觉得很幸福了。
    吴悠见两个炭炉上面,铁锅里的水已经烧开,再次返回马车,抱出来一堆挂面。
    赫连倾城接过挂面,亲自为县令他们煮面。
    县令和官差们,甚至赫连倾城的那些侍卫,看到了吴悠拿出来的挂面,纷纷好奇的凑过去看。
    一个个的都很好奇,这什么什么东西。
    看到赫连倾城将一根根整齐的白色条子放进锅中,猜测,这应该是某种他们没见过的食物。
    暗一等人看着更是直咂舌,心想:主子的马车里,何时放了这么多东西……
    吴悠看到众人的表情,多少还是有些心虚的。
    但是,她现在完全不想顾忌那么多。
    当她再次从马车里抱出一大叠瓷碗和筷子的时候,县令他们倒是没什么,侍卫们却是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吴姑娘家的马车太厉害了,里面坐着两个大活人,还能放这么多东西……
    奇怪了,吴姑娘出门为啥带这么多大碗呢?还有水桶,水桶里面还有水……
    难道,她早就预料到了,这里会有灾情?
    赫连倾城那边的挂面已经煮好了,看向几个仍旧有些呆愣的侍卫:“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点儿将面盛出来?”
    侍卫们听到主子的声音,一个个的都收回飘远的思绪,连忙上前帮着盛面条。
    那边面条盛好,吴悠就抱着一罐臊子,在每个碗里加一些,再让侍卫们将面条送到县令等人的手中。
    县令和官差们端着热腾腾的面条,一个个感激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要不是一股救人的信念支撑着,又冷又饿的他们,早就躺下了。
    这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啊……
    第365章 暖心的挂面
    县令跟吴悠等人道谢后,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那些官差更甚,都恨不得直接将面条倒入口中。
    赫连倾城等人看着这一幕,不免感到一阵心酸。
    吴悠看着吃得急切的众人,说道:“大家慢慢吃,不够咱们再煮,保证让大家吃饱。”
    一个长相憨厚的官差,最先吃光了碗中的面条,听了吴悠的话,将碗送到了她的面前,一脸笑意的说道:
    “姑娘,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条,我还要来一碗。”
    吴悠接过碗,亲自为他盛了一碗:“呐,慢慢吃,管饱!”
    “好,谢谢姑娘。”官差接过吴悠递过来的面条,连忙道谢。
    其他人也接二连三的盛面条。
    吴悠再次回到马车里,抱出来一大堆挂面。
    这次,暗一主动接过了煮面的任务。
    大家吃过面,发现,身体的疲惫感完全消失了,一个个的精神抖擞。
    县令见大家已经暖和过来了,便张罗着继续挖雪。
    被吴悠制止:“大人,我这还有好多炭炉和面条,你要不要先给附近村里的百姓送过去?”
    县令一听这姑娘还有炭炉和面条,眼睛瞬间就亮了。
    完全忘记了质疑,这个姑娘为何会有这么多炭炉和面条。
    “太好了姑娘,你放心,这些东西本官绝对不让你白白贡献,朝廷不给你银子,本官就拿自己的俸禄补给你。”
    赫连倾城与吴悠听了县令的话,暗中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真是难得的好官。
    赫连倾城更是暗暗记下,这样的人埋没在这里可惜了,待自己回京后,一定重用此人。
    此刻,县令还不知道,等着他的未来,是多么广阔的康庄大道……
    吴悠本就是自愿救灾,哪里需要县令贴补自己的俸禄。
    她连忙摆摆手:“大人,这些都是我们心甘情愿付出的,不需要补偿,老百姓能遇到你这样的好官,是他们的福气。”
    说完,也不待县令回话,拉着赫连倾城再次回到马车。
    吴悠这次拼了,直接买了100个炭炉,一百袋子木炭。
    待她与赫连倾城在马车一趟一趟将这些东西送到县令眼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马车里面有乾坤吗?竟然能装下这么多东西……
    赫连倾城看出了大家的质疑,想着快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大家先忙起来,这些疑问就留给他们以后绞尽脑汁的猜测去吧……
    “县令大人,我的人和你这些官差一起,将这些东西给村民们送去吧!”赫连倾城快速的安排着。
    “好好好。”县令也回过神儿来,连连答应。
    接着又说道:“有了这些炭炉和木炭,那些百姓就能烧火做饭了,这样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说完,就吩咐那些官差,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先给那些受灾的百姓们,每家送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