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九桶 第两百七十六碗 王钰表态 善待赵家

      绥靖五年八月末,这一年的大宋风调雨顺,就连最近几年年年泛滥的长江也老实了,王钰连续八年砸下大笔的银子用在防洪工程上,终于取得了成效。今年,长江沿岸各种州府,没有一个受到大规模的洪涝灾害,粮食增产已成定局。江浙,沿海一带,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泉州,登州两处港口,成为大宋对外贸易两大基地,各国商船林立,大宋生产的瓷器,丝绸,茶叶,以及文化典籍,书画作品等等,经由这里运往整个世界。
    新法推行十余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户部统计,今年全国总税收,工商税可望占到六成五,第一次超过农业税收,实步估计,今年的国家财政总收入在可能会突破一万万两白银。
    消息当然是让人振奋的,有钱谁不喜欢?可王钰却在考虑,怎么样还富于民。国家有钱总不能你当官的就给花完了吧?这钱是全国百姓一起打拼出来的,国家富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应该得到提高。
    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减税,把农业税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也就是说农民把收入分成三十份,交一份给朝廷当作税收。中华有史以来,最苦的就是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往往吃不饱,穿不暖。况且,王钰比谁都清楚,近年以来,虽然一直在减轻农民负担,但农民要交的税,其实不止表面上那一点点。地方官方还有巧立一些名目,想尽办法多收一些。
    而眼下,他在酝酿大动作,不适合对吏治动大刀。要不然,就可以减少税收和整顿吏冶双管齐下,农民的负担肯定会减下来。
    第二个办法,就是广办学堂。中国古代,读书那是有钱人的专利,穷人的孩子只配放牛。一个民族文化要繁荣,素质要提高,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八月,王钰以中书省公文的形式,下发全国地方官府,从明年开始,以县为单位,由地方财政出资一部分,中央财政拨款一部分,每个县务必建成一所学堂,聘用饱学之士为师,招募该县六岁以上的男孩子入学。不收学费,提供住宿,学生自己带粮食来做饭。
    但同时考虑到,以大宋目前的情况,搞全民义务教育是不太实际的。所以,对入学资格有严格的限制。每家每户,只能入学一个男丁。而且是要身体健康,没有残疾,而且要身家清白,往上数三代,没有犯罪纪录。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地,一视同仁,严禁拒绝夷族的学生入学。
    这两条政策一出来,上到文武百官,下到普通百姓,那是欢呼雀跃,拍手称快。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多少人梦寐以求,希望能读上圣贤书。可由于种种限制,全国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受到文化教育的。现在,朝廷出钱让孩子们上学,天下除了咱们,还有谁有这种好事?
    不过也有人表示反对,朝廷一面减税,一面又每年支出这么大笔的款项用于教育,国家财政负担不了。而且不要忘了,蒙古人还在北面虎视眈眈,军费是连年上涨。大宋虽然挣得多,可花得也多,现在搞这种事,不合适。王钰对这种意见,没有采纳。
    而且还有人提出,蛮夷外族有什么资格读书?而且还是咱们中央拿钱办的学校?这个意见,受到王钰严厉的批评,被指为目光短浅。后来提这个意见的官员,被王钰罚抄《礼运.大同篇》一千次。让这个仁兄知道什么叫“天下为公”。
    王钰在八月份的这个举动,让好些人摸不着头脑。王上是突然哪儿来的兴致,想起来还富于民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正是夺取帝位的关键时期,王上不好好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反而搞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实在让人想不通。
    他们想不通,可有人却想通了。这两条政策一出来,蔡太后,福王赵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滚水里的青蛙,拼命的挣扎。
    蔡太后动作越来越大,指使一班死忠于赵家的大臣,极力反扑,试图在舆论上占据上风,可渐渐他们发现,自己是孤家寡人。因为朝廷里面,除了少数几位闲官以外,没有人支持他们的意见。就连原来那些坚决反对迁都的人,立场也开始动摇。要么三缄其口,要么称病不朝,赵家陷入了空前的孤立之中。
    而在这个时候,王钰开始了反击。八月下旬,枢密院“约谈”了那几位写文章抨击朝廷的文人。约谈这个词,是王钰亲自定的。因为枢密院动手,要么叫“逮捕”,最轻的也叫“问话”。文人都有臭脾气,喜欢摆点架子,自视清高,所以王钰定下约谈这么一个词,显得对这些人还是很礼遇的。
    枢密院约谈这几个当世有名的读书人,一开始就向他们陈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是他们写文章反对朝廷严重,而是有人故意泄密给他们,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才严重。枢密院希望他们能如实相告,以整顿朝纲,严明律法。
    可似乎,王钰的好意被这些人当成了可以继续嚣张的把柄,他们不但拒绝透露泄密者的名字,甚至公然在枢密院衙门里大肆抨击朝政,有些用词,已经到了犯忌的地步。郑僮将事情如实报告给王钰。
    王钰得知情况后,勃然大怒。看来,还是必须要使用强硬的手段,有些人就是驴脾气,拉着不走,赶着走。他指示郑僮,如果这些文人们再不配合,就以“泄漏禁中语”的罪名惩罚。作为大宋最高领袖,要整治你们几个文人还不简单,根本用不着证据,要杀你便杀你。
    之所以不愿意这样做,一来出于言路畅通,政治开明着想,二来考虑到这些人不过是受人利用,被人当枪使。谁知道,好心当成驴肝肺。得,不领情就算了,咱们公事公办,反正国家有法律,要法办你们也是光明正大,说遍天下都有理。
    泄漏禁中语这个罪名可不小,禁中,是指宫中,泄漏禁中语,也就是泄漏皇帝的话。这个罪名,搁在哪朝哪代都是死罪。只有唐代和宋代不用砍头,但最轻也是充军流放,遇赦也不得回家。
    这一手,可就让这些文人们傻眼了。这些人书是读得多,文章也写得好,可他们不是朝廷官员,不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再加上,他们的亲戚,同窗,朋友里面,多多少少有些达官显贵,本来想就是出了事也有人保。
    可一旦被叫到了枢密院,谁还敢保他们?朝中大臣都知道,京城上百个衙门,哪个衙门都好进,也好出,哪怕是刑部大牢。惟独枢密院,是油盐不进。一来它只对皇帝负责,二来枢密使刘三石是个怪胎,谁的情面也不给。
    刘三石还有一手更绝,他把这几个文人留在枢密院,也不关你大牢,每人一个房间,好吃好喝招待你。可问题是,他只能在这个房间里,没有人跟你说话,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你的那几个难友是什么情况,你通通不知道。最气人的是,房间里面除了桌椅床铺,什么都没有。
    就这么过了四天,每个人都被送饭的告知一个消息:就剩你一个人了,其他人都交待了,回家团圆去了。
    听到这种话,谁不心慌?挨千刀的送饭人还加上一句话:枢密相公有事出京公干,两三个月才能回来,临走交待下来,要好吃好喝招呼你们,不能怠慢读书人。
    就这么一弄,全交待了,第一个交待的,就是闻老夫子那位得意门生。
    拿到了名单,王钰却不急着动手,下令把那几个文人全放了,并好言抚慰他们,并鼓励今后多说,多写。不过估计,经历这么一遭,这几位今后再也不敢乱写文章了。
    八月二十九,开封府尹汪思继上报,官差在城外野地里发现一具腐尸。照规矩,开封府将尸体弄回来,让百姓指认。当场就有人认出来,说这具尸体有可能是全家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的陆康。王钰马上命令郑僮接手这个案子,一查到底。
    郑僮办事倒也麻利,九月初一就回报王钰,陆康是被人杀死,弃尸荒野。可能是埋得不够深,被野兽拖了出来,一条大腿也让野兽给吃了。不过找遍方圆四五里地,也只有这一具尸体,没有他的家人。
    这个消息引起了王钰的重视,这是不是就可能理解为,只有陆康一人被杀,他的家人事先得到预警,逃脱了?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在没有看到尸体之前,却是成立的。如果他的家人事先脱逃,那一定知道一些内情。有鉴于些,王钰命令枢密院,全力追查,一定要找到陆康的家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九月的天,仍旧十分炎热,王钰穿着一件单衣,一手执折扇,一手执毛笔,正批阅着公文。到宋代十几年了,一手毛笔字倒也写得工工整整。王钰经常在想,要是当初没有穿越过来的时候,自己有这么认真,恐怕早考上清华北大了。
    正用心时,忽听书房外一阵响动,抬头一看,他却笑开了怀。原来,门口站着一个小家伙,生得白白胖胖,正双手撑住门,双腿跨坐在门槛上,想要努力爬进来。他胸口有一条宽宽的布带,从腋下穿过,被后面的人提着,以防他摔倒。
    任何父母看到这情景都应该,孩子在学走路了。说起来时间倒也过得真快,王战已经一岁多了,开始学走路和说话。
    “哎哟喂,儿子!”王钰看到儿子,比什么还高兴。放下手中的笔,赶紧上前。却又不抱过他,坐在他身前三五步远的地方,张开双臂,不住的叫他的名字。
    那小家伙一见到爹,自然是笑容可掬,努力的想翻过门槛。谁知道,一个不稳,从门槛上翻下去,活像一团肉球,在地上还打了个滚。背后的赵出云也没有提住,见儿子摔倒,心疼得不行,就想去扶。
    “别,让他自己爬起来,别把小孩子惯坏了。”王钰制止了她。一面不住的逗王战,让他自己起来。
    若是以往,赵出云肯定要跟王钰争吵几句,说什么儿子还小,可今天,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不安的目光注意着王战。
    那小家伙还真就自己翻个身,坐在地上,而后又往前一倾,双手趴在地上,努力的站了起来。而后,摇摇晃晃的向父亲跑去,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王钰一把抱了起来,高举过头顶,朗声笑道:“我儿子会走路了,哈哈!”
    王战也乐了,格格的笑着,王钰搂着他,亲了又亲,突然惊喜的叫道:“咦,长三颗牙了?哎呀,瞧你这一下巴的口水哟,来,叫一声父王听听。”
    看着王钰父子天伦之乐,赵出云不知是悲是喜。自从嫁到靖王府来,她几乎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因为她怎么说也是赵家的郡主,她虽然也和童素颜一样,恪守“妇人不得干政”的铁律,但并不表示她什么都不知道。
    从还没有嫁到靖王府的时候,她就隐隐的感觉到,王钰迟早有一天会取而代之。可真的到了这一天,她赫然发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难的人。一边是自己的丈夫,一边是自己的叔伯兄弟,骨肉至亲。可她只是一个女人,她除了在家带孩子,什么也干不了。
    “怎么了?魂不守舍的?身体不适?”王钰注意到了赵出云失魂落魄的样子,“别是热伤风吧?这两天要注意。”伸手摸了摸她额头,却发现没有异常。
    赵出云突然一把抓住王钰的手,扑通跪在了地上,失声痛哭起来。王钰吓了一大跳,那王战听到母亲哭,也跟着哇哇大哭。
    王钰就是在千军万马中,也不曾这么手足无措过,着急的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嘛,好端端的,你跪着作甚?起来起来!”
    赵出云却是一味的哭泣,王战也越哭越大声,王钰赶紧对外头喊道:“来人!来人!”
    两名丫头慌慌张张的跑进来,看到这幅画面,惊得瞪目结舌,呆立当场。
    “把孩子抱到娘娘那里去,让四夫人也过去照看着,呆着干什么,快抱走啊!”王钰一时火大。
    丫头抱走了王战,王钰这才蹲下身去,柔声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王上,我求求你,你放我们家一条生路吧!”赵出云一头磕在地上,痛哭不止。
    王钰一愣,随即叹道:“你这女人就是这样,听风就是雨,我把你们家怎么了?抓了谁还是杀了谁?看看你这样子,哪像……”话没说完,他自己就停住了。
    赵出云生了孩子以后,可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的相夫教子,连脾气都收敛了许多。外面发生什么事,她不可能知道,耶律南仙自然更不可能告诉她什么,那她是听到什么风声了?谁告诉她的?该不会是赵家人感觉到了危险,于是来向她求救了吧?
    这不正是当初赵家一定要把赵出云嫁给自己的原因么?想用她来牵制自己,让自己对赵家动手的时候,有所顾忌。偏偏赵出云又争气,生了嫡长子。
    “王上,朝政大事,我不懂。但我知道,你有今天,跟赵家有莫大的关系。你刚到汴京的时候,是徵宗先帝赏识你,让你平步青云。赵家待你不薄……”赵出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偏偏提起这事。
    其实她不提还好,一提王钰就火大。很多事情,除了耶律南仙,王府没人知道。赵家可是几次三番想致他于死地,如果不是他提前动手,恐怕都已经转世投胎了。
    “是,赵家待我不薄,我也没有亏待赵家吧?徵钦二帝在时,我就兢兢业业,辅佐他们,功劳没少立吧?现在大宋天子,还是我一手扶上皇位的。你们赵家,哪个不是锦衣玉食,奴仆成群?我每年批给皇室的钱,没少过一钱吧?我靖王府修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翻新过,漏雨我都拿盆接,这你是看到的。你的那些叔伯兄弟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我对赵家仁至义尽了吧?”
    赵出云没有心计,没有城府,听王钰这么一说,反问道:“有人说你最近在密谋,要整死福王赵颉,对不对?”
    “整死?就他,他也配?”王钰气极反笑,“出云,今天我实话跟你说了吧。就他赵颉,我根本用不着整他,他自己就得把自己给埋了。你知道他犯了多少事?随便哪一件,都够他受的。去年四月我出了趟京你记得吗?就是你们这位福王,里通外国,让我差点没死在边境上。成千上万的忠勇将士,因此殉国,这还不够吗?”
    赵出云惊呆了,她实在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事情。自己那个温文儒雅的侄子,会这么狠?本以为像王钰这样,领过兵,上过阵,杀过人的才会心狠手辣,没想到……
    “我不跟说这些事情,不是想瞒着你,只是不愿意你担惊受怕。今天既然提起这档事了,我跟你表个态吧,除了赵颉之外,赵家所有人,我不会动他们一根汗毛。”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lt;a href=<a href="http://" target="_blank">http://</a> target=_blank&gt;&lt;/a&gt;,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