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7页

      李睿达科举之后被外放,容牧歌也跟着去了任上。
    再后来,两人顺理成章的成亲生子。
    就是不知道李睿达是怎么说服他父母的。
    容牧歌跟李睿达成亲后相夫教子,不但把孩子教得很好,还能在政事上给李睿达建议。
    李睿达能在京中没有过硬的关系的情况下,凭功劳被调进京城任职,容牧歌功不可没。
    不过上一世容牧歌和李睿达是大概在今年重阳节前后才进京的,他们进京之前,李睿达好像就是在江南一带任职的。
    当时李睿达好像就是凭着在江南解决水患立下的功劳,被调入京城,直接任职太仆寺少卿的。
    她记得容牧歌有一次跟她聊天说起过在江南的事情,她那唏嘘不已的样子,她至今记忆犹新。
    就是不知道这一世他们为何提前进了京城,那日还出现在离君行和柳颜夕的婚宴上。
    原以为是李睿达是晋升了高位,所以太子一方提前拉拢,却不想他现在只是在户部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想着想着,秦落染就不自觉地把两人的名字写在了纸上。
    “容牧歌,李睿达?落儿,你何时认识这两人的?”秦相作为百官之首,自然是知道李睿达的。
    “嗯,之前偶然听殿下提起过。”秦落染随便找了个理由,然后看着秦相认真问道:“父亲,你相信女儿吗?”
    秦相不知道秦落染为何突然这样问,不过还是认真的点点头,“自然是信的。”他的女儿他不相信,他难道信别人啊!
    “现在江南水患让大家手足无措,父亲不妨让李睿达去试试?”
    “李睿达?”
    “嗯。”秦落染点点头,“此人在江南一带任过职,对江南一带很是熟悉,而且他在任期间风评不错,也带领着百姓处理过几次小规模的水患,想来应该很有经验。”
    秦落染说完,见秦相半天没说话,又继续道:“女儿说的这些,父亲只要一查便知,父亲若是不放心,可以私下约他见个面,问问他关于江南水患的想法,相信父亲问过之后心中自有决断。”
    李睿达没有资格上朝,在户部又不受重视,还可以被打压,就算有再好的想法,也没用。
    没人会听他的,也不会给他机会呈上去。
    ……
    三天后,李睿达被破格封为钦差大人,前往江南赈灾,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水患不治,人不回!
    秦落染不知道她父亲怎么运作的,又为此付出了什么。
    突然提拔一个小透明,力排众议推举他去江南处理水患,说没什么目的谁也不信。
    按照她父亲以往的行事风格,和目前相府的状况,他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但是为了江南的百姓,他还是这么做了。
    她的父亲,出生寒门,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这么多年,依旧没忘为官的初衷。
    他是她的骄傲,他应该被善待。
    ……
    璃王府,揽月阁。
    秦落染把写好的两封信塞进竹筒,密封好,唤了一声,“云泽。”
    一道黑色的身影落在她面前,“小姐。”
    云泽是秦落染的暗卫,只忠于秦落染,其他谁说话都不好使!
    “你带上几个人去江南一趟,临州城有座青楼叫做梦仙居,里面有个姑娘叫做阿芜,你找到她,把这个给她。”秦落染说着把其中一个竹筒递给云泽。
    “这个呢,是给李睿达的。”秦落染说着把剩下一个竹筒也递给云泽,而后交代道:“记住,不管是阿芜还是李睿达,一定是你亲自把信交到他们手上。”
    “是,小姐。”云泽把两个竹筒收起来,恭敬地应了一声,准备离开。
    秦落染想起阿芜的身份,又对云泽交代了一句,“对了,阿芜虽然在青楼,不过她并不是青楼里接客的姑娘。”
    “知道了,小姐在京城多多小心。”
    “去吧,一路小心。”
    云泽走后,秦落染把自己关在书房,不要人伺候,春辞送茶水点心去也没开门,重要的是晚膳也没出来吃。
    可把春辞愁坏了,又不敢硬闯,只能祈祷离君彦早点儿回来。
    第164章 :明天就是七夕了
    离君彦回来的时候看到春辞在揽月阁的楼下焦急地踱步,不时还看一下二楼。
    “王妃呢?”离君彦走过去问道,春辞是秦落染的贴身丫鬟,一般情况下就算不是近身伺候也会在门后随时听差遣,像现却独自在楼下踱步,一看就有问题。
    听到离君彦的声音,春辞仿佛等到了救星一样,连行礼都忘了,急急忙忙的开口,“王爷,您可算回来了,王妃她,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下去午了,晚上也没出来吃……”
    春辞的话还没说完,离君彦身形一闪,等春辞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已经在揽月阁的二楼了。
    “咚咚咚。”离君彦走到书房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只是过了半晌,里面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咚咚咚。”离君彦又抬起手敲了敲,“落儿,我进来了。”
    里面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离君彦心里一着急,直接一把推开了门,大步走了进去。
    「哐当。」一声,秦落染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习惯性地唤了一声,“春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