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75页

      倘若说这话的是乾隆手底下的普通臣子,只怕乾隆会对这番话嗤之以鼻,并狠狠地惩罚那个胆敢唱衰大清之人。但说这番话的是芃芃,且乾隆已经认定了芃芃说这话是上天在背后示意……
    总之,眼下,他的心情很不妙。
    乾隆觉得,哪怕是面对女儿可爱的笑脸,他一时之间都不能很快地平复心情了。
    他需要好好冷静一下。
    而弄乱了乾隆一颗心的芃芃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这方面,她只负责敲闷棍,平复心情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乾隆自己来吧,毕竟,她可是对这些事一窍不通呢,又怎么能安慰到乾隆呢?
    后来,芃芃听说,乾隆去了嘉贵妃的宫中,指望解语花能够劝慰他几句,缓解一下他的郁闷之情。可惜,嘉贵妃对乾隆因何而郁闷,也是摸不着头脑,只知道乾隆在心情变差之前曾与芃芃说了好一阵儿话,以为是芃芃惹得乾隆不高兴了,还想趁机给芃芃上个眼药呢,结果被乾隆逮着狠狠骂了一顿,拂袖而去。
    ……
    也不知乾隆是怎么与前朝那些大臣们商议的,在经过几日的争吵与商讨之后,乾隆终是答应了英人的赴浙贸易请求,与此同时,他还有意派遣使者,去英吉利考察一番,看看英吉利究竟是否与仙人说得一样,超越了法兰西。
    与此同时,乾隆心中还有些隐隐的不服气:仙人对他的统治这般不看好,反倒一味推崇那英吉利,他倒要看看,英吉利究竟有多好,又有什么值得大清学习的。
    不过,这出使他国之事,非同小可,更何况还是出使遥远的大洋彼岸的某个国家,单只是坐船,就得几个月才能抵达英吉利,是以,即便真是确定了要走这一趟,也得提前先花个几年的时间做准备。更何况,乾隆只是生出了这个想法,还没有正式与英吉利建交,并向英吉利递交国书呢。眼下,还是先把两国的生意做起来了再说。
    乾隆有意促成两国贸易往来,有大臣赞成,便有大臣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蛮人教化未开、大清不该自降身价与其平等建交啦,什么海上贸易会导致大清百姓外流、滞留在他国不肯归来啦,甚至还有人把矛头指向了芃芃,道芃芃是假借仙人之名,行装神弄鬼之事,那人引经据典,言之凿凿,搬出了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一套,指责乾隆不该以一个小孩子的胡言乱语,作为行事的准则和依据……
    最后这人当然是被乾隆给好生收拾了一顿。
    底下有些人既没有出言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乾隆知道,他们的想法,未必与方才的那二愣子不同。只是他们不想轻易触了乾隆的霉头,才不愿意在此刻跟乾隆对着干罢了。
    也唯有乾隆和芃芃用事实证明了,与英人进行海上贸易的确能够给大清带来很大的利益,且这利益能够抵消掉开海禁带来的那些不利影响,到了那时,这些臣子们才会真正相信芃芃的“铁口神算”,在此之前,所有的压力,只怕都要落在乾隆与芃芃的身上。
    好在,乾隆也是个喜欢乾纲独断的帝王。一旦他决定去做某件事,就没几个人能够让他改变主意。
    大清终是同意了与英人在浙江一带进行贸易。至于未来能不能扩大合作规模,还得看双方合作的成果如何。
    而在这时,远在莫斯科的俄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逃到俄国的阿睦尔撒以及达瓦齐汗旧部的尸体交还给了大清,以此来表达俄国对大清的友善之情。
    大清官员见状,纷纷道俄皇这是怕了大清。
    也唯有收到俄国国内消息的乾隆,面上流露出凝重之色来。
    第65章 三合一
    “如今人人都道俄国衰落了, 非但推个女人出来管事儿,还对咱们大清毕恭毕敬,不敢收留咱们大清的逆臣贼子, 可朕知道, 压根儿不是这么回事儿。”
    乾隆将芃芃抱在膝头, 叹道:“若不是你说,你做了一个俄国兵强马壮的梦,一时好奇,想要看看俄国所用的武器, 只怕朕也不会注意到, 咱们这位老邻居,在示人以弱的表象之下, 究竟隐藏着何等样的野心。”
    乾隆想起,密探在信中告诉他的信息, 那俄皇兵强马壮, 不输大清军队,且手中用的火器, 亦是让人不可小觑。在面对犯上作乱的流民之时,俄国正规军便是利用这火器, 轻轻松松地击败了当时数倍于他们的乱民, 本身则毫发无损。
    不得不说,这一幕, 给当时被乾隆派去俄国的探子, 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虽然叶卡捷琳娜被称为开明君主, 其实施的政治也被称为开明□□,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她在位期间, 竭力为贵族争取权益并大力发展农奴制,激化了底层农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一群人对她歌功颂德之时,有不少农民想要反抗她的统治,甚至是想要她的命。
    因此,这样的“起义”,乾隆派去俄国的探子,时不时就能够看到一出。大清的探子甚至还悄悄为这些起义的农民提供了一些便利——他们显然也很清楚,对于大清而言,一个陷入内乱、割据状态之中的邻国,比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邻国威胁要小得多。
    然而很可惜,事实是,这些手中举着锄头、榔头、菜刀亦或是自制弓箭的农民们,在俄皇装备精良、配有火器的正规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每回看到这样的场面,乾隆派去的探子们对俄军真实实力的认知,就会变得更深一层——哪怕人人都知道,火器比冷兵器厉害,可具体厉害多少,没人能够说得清。若是没有数量上的对比,人们是不会有这样直观的感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