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众人点头应好,觉得这男孩也不会骗他们俩馒头,不过即便是骗俩馒头那也无所谓,就当接济这兄妹俩了。
春丫心想,原来不是乞丐啊,看这穿着,比我们家还穷,到时候要不再多给人家俩馒头吧。
虽然他们家现在其实穷的叮当响,但是春丫现在也无法完全代入原主的角色,思维模式其实还是徐晓媛的,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过的如此艰辛,实在觉得有些不忍心。
不过她好像已经忘了自己八岁的年龄拥有六岁的身高这件事儿了。
就在春丫和石头各自胡思乱想,张氏暗暗掐了徐达十把腰肉之后,小四回来了,带着这四人,开始这县城的半日游。
布坊,酒肆,茶馆,脚店,银楼,脂粉店,各种幌子都看了个遍。
路过药铺的时候,小四介绍说他一般都是拿了仁济堂的方子来这里赎药,这里的药没仁济堂的好,但是胜在便宜。
春丫几个便让小四又带着他们去了趟仁济堂。
不巧的是,他们到仁济堂的时候,早已过了仁济堂看诊的高峰时间,但医馆门口正忙着在卸药材,徐达一看伙计大夫正忙着收药分药,便准备等会儿再来,此刻要是卖鹿茸,恐怕掌柜的也没啥心思讨价还价,再说身边还有个小四,还是过会儿再说吧。
几人于是又转战去了趟城西和城南的市集,认了认地方,顺便打听了下这摆摊有没有什么讲究。
原来这城西和城南的两处集市都是县衙统一管理的,说讲究倒也不至于,就是先到先得,每日开市后会有衙役来收租子,两处市集租子倒是一样的,都是每日五文。
城南的市集离南城门不远,春丫就建议既然来都来了,不如去三山书院走一趟。
小四自然没问题,另几人虽然累得够呛,但想着早点考察清楚早点谋划生计也好,便都同意了。
当然,石头还不知道另三人的谋生计划,他只当自己是根尾巴。
待几人到三山书院之时,书院正好下学。
小四指着书院大门说道:“这便是三山书院了,听说里面有学子好几百人,分了四个等级,几十个班,里面食宿也都是全的。”
春丫心里也觉得有些惊讶,只知道是个大书院没想到却那么大。这规模,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小学的规模了。
此时下学的学子正鱼贯而出,有结伴走路的,也有马车来接的,安静的城外道路瞬间喧闹了起来。
书院附近倒是有几间店铺,不过就是简单的小脚店和茶铺。不过大大小小的小吃摊倒是不少。
春丫问道:“这书院里的学生,还可以走读的?”
“是啊,家住城里的大多会走读,除非有住城北的,来一趟也得一个多时辰,会来住宿的多。
别的便是其他地方慕名而来的学子了,也有家里条件好的在城南另赁了院子的,不过大多还是宿在书院里的。”小四点头答道。
春丫点点头,打量着这周围一圈小店铺,突然发现一家铺子在一众脚店茶铺里显得有些突兀。
第8章 租铺
“三林记酱菜?酱菜店怎么开在这里?”张氏显然也发现了这家店。
“可能想着学子觉得口淡,可以买点酱菜吃吃?”徐达很想为媳妇答疑解惑。
“问问不就知道了?”春丫说完,抬脚便进去了。
徐达张氏两人一愣,紧跟着也进到了店里。
别说,这店铺还挺大,店铺里零零散散放着大酱缸子,陈旧的柜台上放着八九个大瓷碗,里面陈列了一些酱菜和大酱。
见几人进来,掌柜的便从柜台后的竹躺椅上站了起来,问道:“几位要买点啥?咱们店里的酱黄瓜和萝卜干味道都不错的。”
春丫见这掌柜人也是精瘦,头发能有一半是白的,年龄怕有个五十多了,便道:“这位伯伯,你怎么把酱菜店开在这里啊?”
掌柜的呵呵一笑,道:“房子和手艺都是祖传的,去城里赁铺子是赁不起的,也不想荒废了这手艺,便在这里开着算了,我们这酱菜味道还不错的,书院里学生有时也会买来尝尝。”
春丫便喊她娘,说要买酱瓜吃,张氏想着买点酱菜就粥吃也不错,便点头同意买了半斤酱瓜,另又买了半斤豆酱。
拎着掌柜递过来的酱瓜和豆酱,春丫又问道:“掌柜的,您这铺子,租不租啊?”
掌柜的和徐达夫妻都吓了一跳,一脸惊讶的看着春丫。
春丫又道:“我不是要全租,就想租一半,我看您这铺子挺大,酱缸归置整齐也能腾出半间铺子。”
掌柜的一听,便想,之前也有要问他租铺子的,但是要全租,他又舍不得这祖传的手艺荒废了,便没同意。
这酱菜铺子开在这里,说实在的,生意有是有的,但是多好实在算不上,这来来往往都是年轻学子,既没人要大酱做饭,对酱菜酱瓜也没啥爱好。
这铺子便如温吞水般,不好不坏。如果归置整齐,租出去一半,可以得些租子贴补家用,倒也挺好。
他看着春丫还是一团孩子气,话事人总归是家里成年男子不是,于是他就问徐达:“你们真的要租我这一半的铺子?”
徐达心想,我不知道啊,没商量过啊,就转头问春丫:“咱们要租这一半铺子吗?”
春丫点头道:“是啊,要租的,咱们得开个吃食店,家什搬来搬去不方便,要是这位掌柜愿意,价格也合适的话,租这半间铺子挺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