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韶光艳 第98节

      虞宁初不安地问:“不是要进宫吗?现在不早了吧?”
    宋池心不在焉地应着:“朝会要开很久,开完朝会皇上要单独召见一些大臣,咱们就是现在去了,也要在外面等上一段时间,所以不急。”
    虞宁初的呼吸已经急了,想去捂着,又被他按住了手。
    一旦手被按住,她便彻底失去了制止他的机会,腿被他用膝盖熟练地抵开。
    被子滑落到两人腰间,秋日明媚的晨光比夜晚的烛火明亮多了,虞宁初不好意思去看,咬着唇忍耐着。
    前院,宋湘过来了,端王府里人口不多,但新妇过门该有的礼仪流程不能少,宋湘迫不及待地想要给嫂子敬茶呢。
    阿谨笑着将公主殿下请到了厅堂。
    宋湘随口问道:“殿下他们还没起吗?”
    阿谨体贴地替主子找借口,道:“昨夜殿下被人灌得酩酊大醉,今早可能要贪睡了,公主不如先回去,等殿下他们醒了,我再派人去知会公主?”
    宋湘看看外面明亮的晨光,猜测哥哥就是贪睡也不会睡太久,继续在厅堂里坐着。
    阿谨去厨房端了一盘早点来。
    宋湘一边吃,一边留意外面的动静。
    一盘早点都吃完了,一对儿新人还没有出现。
    宋湘毕竟看过太多的话本子,想到一种可能,宋湘撇撇嘴,腹诽哥哥一顿,先回去了。
    阿谨默默地擦了擦汗,真怕公主继续等下去,回头大家一起尴尬。
    半个多时辰后,宋池将虞宁初从浴室抱回内室,率先走出新房,叫丫鬟们进去伺候虞宁初,他去前面做些安排。
    微雨、杏花红着脸走进来时,虞宁初懒懒地躺在床上,全身的筋骨好似都被人拆了一遍,一点也不想用力。
    两个丫鬟绕过屏风,靠近床榻,闻到一丝陌生又特别的气息,让她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昨晚今早听到的那些动静。
    “王妃,要起了吗?”微雨轻声问道。
    虞宁初嗯了声,垂眸问道:“公主可曾来寻过我?”
    微雨摇摇头:“不曾来后院。”
    虞宁初松了口气,丫鬟们要一直在身边伺候,有些声响瞒得了一日瞒不了一个月,但若是被宋湘听了去,他们做哥哥嫂子的可就太过分了。
    “扶我起来吧。”虞宁初若无其事地吩咐道,可惜绯色的耳垂泄露了她的心虚。
    都怪宋池,明明还没有吃早饭,他却依然有着使不完的力气,甚至比昨夜更久。
    从床边走到梳妆台前,虞宁初的腿一直在抖。
    因要进宫,今早虞宁初的扮相十分隆重,宽大繁琐的王妃朝服让她在这个秋日的上午都热了起来。
    往前院走去的时候,微雨双手托着她的王妃冠帽,等用过早饭再戴上。
    到了厅堂,就见宋池、宋湘兄妹俩都在了,同时朝她看来。
    虞宁初及时避开,哪个都没看,怕宋池眼含深意,怕宋湘笑她。
    宋池咳了咳,一本正经地道:“用饭吧,阿湘,等会儿我与你嫂子进宫,你先留在府里,等我们回来,你们姑嫂再说话。”
    宋湘斜了他一眼:“做何这么客气?我跟嫂子比嫂子跟你亲近多了,还用得着你教我们如何相处?”
    宋池就看向虞宁初,论亲近,以前他是不如妹妹,但经过昨晚,他才是与虞宁初最亲密的人。
    虞宁初此刻根本不敢回忆那些画面,一旦回忆了,必然会在宋湘面前失态。
    她就安静地坐着,听兄妹俩争论。
    “我先敬嫂子的茶。”宋湘笑嘻嘻地离开座位,端着早就备好的茶碗有模有样地递到虞宁初面前。
    以前两人是闺中好姐妹,现在开始,她们便是一家人了。
    虞宁初笑着接了茶,喝过,从袖子里取出她为小姑子准备的礼物,是一支她特意去首饰铺子订做的金簪,簪头乃一对儿并蒂梅花,梅花花瓣用红玉做成,白珠与金线做蕊。
    宋湘爱梅,接过簪子看了又看,很是喜欢,猜测道:“既然是并蒂梅花簪,你那里是不是也有一支?”
    虞宁初点头。
    宋湘得意道:“咱们俩有一样的梅花簪,回头一起戴上,气明岚去。”
    虞宁初低眉笑,其实表姐成亲的时候,她也送了表姐一支并蒂菊花簪,并且准备在宋湘嫁人的时候,订做三套一样的首饰,三人一人一支,作为姐妹情谊的纪念。
    因为有宋湘在,虞宁初少了很多与宋池单独在一起时的尴尬,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完全当宋池不在。
    饭后,虞宁初漱口,微雨替她戴好珠光宝气的王妃冠帽。
    准备妥当,宋池叫妹妹自去练武,他牵着虞宁初的手朝外走去。
    马车已经停在王府门外,虞宁初与宋池并肩跨出正门,就在此时,余光里忽然出现一道白色的身影。
    虞宁初偏头看去。
    虽然隔了半条巷子的距离,虞宁初还是认出了沈明漪,只是眼前的沈明漪,瘦得惊人,至于她的神色,隔得太远,虞宁初看不清楚,但总归都不是笑的样子。
    宋池上前一步挡住了她的视线,闲聊般解释道:“那边是安王府。”
    说完,他的手放到虞宁初的背上,微微推着她走向马车。
    虞宁初心情复杂,上车之前,她再次朝安王府的方向看去,沈明漪已经不见了。
    沈明漪的出现,显然是故意等他们的,但虞宁初并不认为,沈明漪是想以表姐的身份遥遥地为她送上祝福。
    沈明漪,还是没有忘记宋池吧?大家还是闺中姐妹时,沈明漪就一直担心她会勾引宋池,甚至也跑去宋池面前质问宋池有没有喜欢她,如今她与宋池真的成了亲,沈明漪却成了一个替血统疑似不明的王爷守寡的寡妇……
    等宋池上了车,在她身边坐下,虞宁初低声问:“安王,究竟是不是……”
    这个问题,可能只有亲自处理太子造反案的宋池清楚,问别人都得不到准确的回答。
    宋池笑道:“为何不是?先帝从未否认太子、安王的血统。”
    这分明就是与外人交谈时的场面话,虞宁初忍不住埋怨了一句:“我诚心问你的。”
    宋池仿佛才反应过来,俯身靠近。
    温热的气息落在耳上,脑海中顿时闪过好多亲密的画面,但为了听到答案,虞宁初只是攥了攥袖子,稳稳坐着,等他悄声告诉自己。
    然而意料之中的答案并没有响起,倒是被那不正经的王爷咬起了耳朵。
    虞宁初立即就要躲开,宋池笑着揽住她的腰,一手托着她的后脑免得弄乱发髻,这就肆无忌惮地亲了起来。
    他几乎亲了虞宁初整整一路,快到宫门前,宋池才松开了她。
    虞宁初早把沈明漪的身影抛到了九霄云外,一边气息不稳地整理礼服,一边瞪了他一眼。
    宋池默默地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心情很好。
    宋池对宫里的一切都很熟悉,带着虞宁初来到御书房外,如他所说,御书房外果然候着两位臣子,其中一位穿红色官服,一位穿青色官服。
    本朝四品及以上官员穿红色官服,五至七品穿青色。
    见到宋池,两位官员都提前躬身弯腰,行礼。
    宋池声音温润:“免礼。”
    两位官员直起身子,红袍官员显然与宋池比较熟悉,落落大方,穿青衣的那个始终含胸缩背低着头,不知是胆小还是怎么回事。
    “王爷王妃请先。”红袍官员请宋池二人站到他前面。
    宋池笑道:“本王与王妃不急,徐大人求见皇上是为了政事,耽误不得。”
    虞宁初安静地站在宋池身边,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宋池与高级官员打交道,其人风度翩翩,其言温和谦让,颇有贤王风范。
    想到自己曾经误会宋池乃韩国舅、安王之流,虞宁初耳后便一阵阵火烧似的。
    突然,她发现站在两人前面的青衣官员,垂在身侧的手竟然在微微颤抖。
    这太奇怪了,虞宁初终于看向对方低垂的脸。
    毕竟见过,哪怕周既明有意掩饰,虞宁初还是认出了他。
    虞宁初更不解了,她虽然不满周既明曾经短暂的失礼,可她并没有开口斥责,后来周既明高中探花,她还给周老包了十两银子庆贺,周既明为何见到她如此害怕?
    周既明怕的哪里是虞宁初,他怕的是宋池。
    当初高中探花,周既明还为了要不要去向虞宁初提亲挣扎痛苦过,最终因为担心娶了虞宁初会成为皇后的眼中钉而舍弃了美人。谁曾想,没过多久,他居然听说了端王向虞宁初提亲的消息,很快这门亲事就成了!
    周既明怕端王窥破自己的秘密。
    别人做不到,端王曾经掌管锦衣卫,连老谋深算的韩国舅都死在了端王手里,端王查出他曾经对虞宁初的冒犯又有何难?再有,虞宁初送他贺礼他却没去提亲,虞宁初会不会记了自己一笔,会不会找机会在端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各种念头在周既明的脑海里翻滚,他几乎要站立不住。
    宋池的确认出了周既明,不过时至今日,他早不把一个小小的探花郎放在心上了。
    昨夜,阿芜可是主动亲他的背了。
    这世上再也不会有别的男人,能让她这般。
    第102章 (你叫大表哥一直叫的很亲...)
    御书房。
    昭元帝与周既明说完话,问候在旁边的袁公公:“端王他们还没到吗?”
    他还在惦记那碗侄媳妇茶。
    袁公公笑道:“到了,方才徐大人请殿下先行入内,殿下说政事要紧,他与王妃不急,这会儿就在外面。”
    昭元帝笑了笑,让袁公公去请夫妻俩进来。
    虞宁初虽然见过一次昭元帝了,可她还是第一次进宫,宫内殿宇巍峨,处处彰显威严,尤其是刚刚那位穿红色官服的徐大人从里面出来时,好像是被昭元帝训斥了,脸都是白的,一边擦汗一边匆匆离去。这样的一幕,顿时让虞宁初明白,那晚她面上自轻实际上却在怨恨着昭元帝,其实冒了很大的风险,倘若昭元帝胸襟狭窄些,亦或是早已对母亲无了丝毫愧疚,昭元帝都可能降罚于她。
    不过,当时虞宁初又哪有心情考虑那么多,所思所想,都是发自肺腑替母亲委屈罢了。
    跟着宋池往里走,虞宁初暗暗告诫自己,已经触犯了一次昭元帝,以后再不可任性妄为,当时刻谨记伴君如伴虎。
    昭元帝还在抓紧时间批阅一封奏折,待小两口进了门,他才停下笔,抬眼看去。
    最先看到的,还是虞宁初。
    哪怕知道这个年轻的女子只是沈嫣的女儿,可母女俩太像太像了,昭元帝纵使有了心理准备,这会儿还是失了神。
    沈嫣十六岁出嫁,去世时也不过二十五岁,还是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