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49章 孩子—解惑

      (好吧,有点晚了,不好意思,书友们正旦快乐!)
    “你们对父亲与大臣适才所议论的这些事,有何看法?”送走了张无忌后,允熥重新坐到罗汉床上,命六个儿子坐到他身前,笑着问道。此时他比刚才与练子宁、萧涌、张无忌等人议论事情时更加放松,歪着脑袋靠在靠背上,看着自己的六个孩子。
    “爹,儿子觉得,若是攻打印度,是否要有合适的理由?毕竟印度千百年来与中原无涉,至多有些商人在市舶司做生意而已。所谓名正言顺,若是无合适的理由就出兵攻打印度,儿子以为不妥,对大明的信誉也有害。”文垣知道在这种半正式的场合,自己不说话,兄弟们是不会说话的,想了想首先发言,提出了这个问题。
    其实文垣根本就不支持出兵攻打印度。印度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过华夏的领土,甚至都没打过多少交道,德里苏丹国、巴赫马尼苏丹国、维贾亚纳加尔王国、赛义德苏丹国等国也从未向大明称臣纳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大明攻打印度的法理都不足。
    而且他也不喜欢不断对外扩张。大明现在控制的土地,即使不算汉州,不算分封的藩国,也已经超过了除唐代以外的历朝历代,实际设立府州县的地方更是比唐代还大,在他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继续扩张。但他知道这话说出来也没什么意义,何况他母亲还嘱咐不要在父亲面前说违背父亲想法的话,他只能挑这点说一说了。
    听了文垣的话,允熥点点头没有说话,而是又看向其他人。文垚说道:“父亲,二弟说得对,这一点需要注意。除此之外,儿子还以为,攻伐印度,更要注意除用兵之外的事情。《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要出兵攻打印度,首先要摸清印度的情形,利用谋略降低他们对大明天兵的抵抗之心,之后再利用外交利用当地的番国,这样可以事倍功半。”
    “至于其他,儿子认为为世界其他地方命名很正确,开挖克拉地峡运河也有用处,只是向钱庄筹措军费这件事,儿子觉得,朝廷向商人借钱太过骇人听闻,而且所借也不多,是否免了此事?”
    允熥再次不置可否,又看向文圻。文圻道:“爹,其他的,二位兄长都说过了,儿子只是再说一点:若要攻打印度,还是要多派兵将。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印度有些番国也未必就是兔子。爹还是从中原的卫所多抽调几万精锐将士攻打印度为好。”
    之后文垠、文堃和文坤也先后发言,但是他们三人的话基本没有超过三位哥哥的范围。允熥又扫视一圈,见无人要再说话,出言道:“父亲一条一条来回答你们的话。”
    “文垣你说的不错,所谓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确实要有合适的理由。”允熥首先说道。就目前来看,一个合适的借口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向周边的番国表示大明的正义性,二是忽悠国内的儒生。
    “所以父亲出兵印度,也不会刚刚出兵就宣称夺取整个印度。阿拉干王国在建业四年向大明称臣,意图求大明保护,其国西面的孟加拉国经常侵扰其国,令其国国主百姓不堪其扰。岷藩曾经出兵一次驱逐过孟加拉国之兵,但从阿拉干王国至岷藩所在的上缅甸,中间有高山阻隔,通行不易,岷藩也无力常常出兵保护;若是派兵常驻,阿拉干国国主那罗弥迦罗又不大愿意,而且其国国小贫乏,也养不起大军。此次出兵印度,父亲会以保护番属国阿拉干,讨伐孟加拉为名。”
    虽然适才与蓝珍等人谈论的时候允熥开门见山提出了征服印度之事,但朝中官员知道大明此次出兵的目的就是征服印度的人不会超过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都是允熥的亲信。第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就是以保护阿拉干为名,打出的旗号也是保护阿拉干。讨伐不臣的孟加拉国。这个借口非常正当,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文垚,你说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也十分正确。不过由于一开始只是惩戒孟加拉,伐交也就罢了,伐谋用处不大。”允熥又开始解释下一个问题。
    “父亲,伐谋为何无用?即使只攻打孟加拉,也可利用谋略降低他们对大明天兵的抵抗之心,使得事半功倍,以轻微之代价击败其国。”文垚道。
    允熥摇了摇头。他要的就是孟加拉国积极抵抗大明,好通过几次大规模战役彻底歼灭孟加拉国的主力。“若父亲的心思只是惩戒孟加拉,那你说的十分有道理。可父亲是要控制整个印度,就必须歼灭孟加拉所有敢于抵抗之兵,不然若是之后征伐印度其他番国时,孟加拉之兵反叛,如何处置?必须一战将其兵歼灭,不留后患。”
    文垣脸上露出不忍的神色。所谓不留后患,估计孟加拉的军队大多数都会被消灭,少数被俘可能也是送到其他番国、被迫背井离乡。他虽然知道这是必然之事,也明白这对大明之后分封的藩王统辖当地有好处,可还是觉得太残酷了些。但,他也什么都没说。
    其他人都没有文垣的心思,只是聚精会神的听着允熥的话。“命名世界各地,此事父亲就不多说了;修建克拉地峡运河,此事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就如同隋唐时大运河一般。当然,克拉地峡运河远远不及隋唐时大运河用处大,耗费也少。”
    “朝廷向钱庄借钱之事,势在必行,你们现在当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但将来,你们会明白的。”现代财政体系的用处对他们是解释不清的,他只能利用自己身为皇帝的权威强行推广了。
    “文圻所说之事,也有道理。不过征伐印度父亲不急于一时,印度这么大也不是二三年能够夺取的。父亲计划利用五年基本平定印度北部、西部与东部,再用五年平定南部,同时彻底降服当地的世家大族;每次也不会同时攻打许多番国,所以出兵太多用处也不大。”
    “父亲,若是拖延如此日久,于军心不利。”文垚又道。大军长期驻扎在外,对军队可不是个好事。将士们会起思乡之情的。唐代府兵制败坏的起因就是随着唐帝国的领土越来越大,征召的府兵作战范围越来越远,而且至少要在一个方向的大战彻底结束后才能回家,算上来回的路程,往往七八年、甚至十多年过去了,又有战死的可能,所以后来许多人宁愿自残也不愿意服役,导致府兵制败坏,不得不改为募兵制。现在大明的卫所实际上就是一种小范围的府兵制,当然存在同样的问题。
    “首先,父亲会尽量征召愿意全家迁居印度的将士出征,将会被分封到印度的藩王所统领之兵大多会是这样的将士;其次,朕会采用轮换制。”
    “轮换制?”文圻下意识重复道。
    “轮换制。”允熥解释道:“既是在征战时,当一场战役结束后,将参与此战的部分将士撤回中原,换另外卫所的将士参战。下一次战役结束后,将上次战役并未轮换的卫所将士撤回中原,换另外的将士参战,周而复始。大明兵多,每次又只有五六万人马,即使征战十年,也足以保证每个卫所之将士只参战一次。如此一来,即可解决将士驻扎在外时候太长之问题。”
    “可是这样一来,反复来回运送将士,花费的路费太多了。”文坤道。作为一个‘其他’妃嫔生的孩子,他母妃宫里的条件比在场的另外五个兄弟都差,对于缺少钱花理解的也最深。
    “一路海运,花费的运费还不算多,朝廷承受得起。”允熥说道。
    “可若是将士无法走海路返回,那……”文圻这话还未说完,就听允熥说道:“若是深入内陆之地,当然无**换了。”有轨马车毕竟不是火车,运力也远远比不上火车。在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船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速度还不如风帆船快,运力也没有明显提高,只是胜在持久,对环境的要求低;可火车出现后,从前的一切陆地运输方式都很快被淘汰了。除非发展出火车,不然内陆用兵仍然不能采用轮换制。
    解释清楚了这个问题,允熥又扫视了自己的这六个孩子一圈,问他们可有其他问题。文垚等人当然有其他问题,比如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向钱庄借钱。但允熥摆明了不愿意回答,他们也没法问;现在又只是在筹备攻伐印度,而不是已经开始,文垚、文圻又问了几个小问题,就没什么可问得了。
    这时已经到了酉时中,允熥吩咐小宦官传膳,在乾清宫同几个儿子用了膳,让他们回去。今晚允熥要去明妃抱琴的承乾宫,所以除文垚之外的其他五个儿子纷纷行礼后就要离去。可此时允熥忽然又想起什么,对文垣说道:“文垣,你留一下,父亲有话同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