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页
毕竟现在工作都难找, 这个厂子虽然说不是正规进厂那样有钱有票还有位置可以自己买卖继承,但工厂归军队管, 每月也发工资, 虽然没有票, 但有白面补贴。
这是徐漫和宋睿谦商量好的, 她们也没有多余的票,但厂子办起来,她们反正都需要去收购粮食白面,稍微留一点来做员工补贴, 并没有什么不妥。
哪怕现在厂子还没确定可以办,她们也没事,免费跟着徐漫学习,也是多了一样手艺。
期间能能基本上每天都回来,不过回来的时候徐漫这边已经散得差不多了,以至于他对此事还一无所知。
东西收到之后徐漫就开始自己做饭了,她倒是可以演示面条的时候直接多做点,简单方便,但到底不好顿顿吃这个。
能能吃食堂有个铝制饭盒,徐漫早起偶尔给他加个餐,让他带去食堂蒸上,吃饭的时候也还热着。
这些天,可能是吃得好了,他也慢慢开始长回点肉,没有以前看着那么瘦骨嶙峋了,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
徐漫一直在等宋睿谦的消息,又过了差不多五六天,人才过来,还带回一个面生的中年男人。
男人姓傅,是个多年老师傅,宋睿谦跟她解释道,工厂要办起来,肯定得要机器,生产速度才能跟得上。
但他对具体制作流程不太懂,也不知道外面有没有现成的机器,所以干脆把人请来了。
徐漫是真佩服他的周密了,接下来就和师傅商讨起来,其实主要是食材烘烤和包装两个部分,要分开设计。
她们对市场销量暂且不了解,所以也不会一开始就大量生产,不过现在正值秋收,今年风水不错,应该可以收到不少粮食。
等徐漫和傅师父把机器弄出来的时候,大家的第一批货也弄好了,产量不多,差不多两百包,全部还是用的手折油纸包装,费纸且不宜过久保存。
往外销售这一块是宋睿谦几个带着手下兵士负责。
这次就先往附近公社和县里供销社送去了,由于是特许办厂,那边也好联系,而且大家不用票就可以买到。
现在一碗煮面大概五分钱,加肉七八分甚至一角的都有,关键是还要票。
所以她们最后把这个面定价三分一包,量差不多,多煮一趟的功夫,有钱就能买,饿的时候还能干吃充饥。
徐漫知道新东西开始不是那么好推销出去的,所以提议可以试吃,也把想法和宋睿谦谈了谈。
只是最后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公社的没舍得,这年头没有求着人来买东西的,有人上门买东西她们都冷着脸,让她们免费提供给人吃,还要费口水解释,没那个耐心。
县供销社倒是按徐漫说的,捏成好几块放那里,也有人来试吃了,但买的不多,都觉得这东西干焦焦的,不好吃。
饿时应急还好,一般情况下,不喜欢。
徐漫收到这些反馈还是在几天后,宋睿谦去收购粮食,他们准备开始量产的时候,顺路去供销社看了看,就看见了这副惨淡景象。
徐漫一开始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因为在她后世,无论干吃煮着,都有很多人会吃。
不过喜欢干吃的更多是小孩,她忘了现在方便面的价格对大家来说算不上小零食,所以能去供销社有买的想法和经济实力的人,必然不可能是小孩子。
而大人吃它,方便和代餐的目的远胜于零食消遣,如此一番想下来,她也就有了主意。
不过实施起来多少有点困难,只能自掏腰包又拿出几包来做噱头了。
这日临近中午,前来公社买东西的人走了一早上,都有些饥肠辘辘,可是奈何手中没票又经费紧张,到底没几个舍得去国营饭店吃饭。
就在大家躲在供销社旁边的车站那休息的时候,供销社里却飘出来一阵阵香味。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终有人忍不住往里面望去,就看见那两个售货员妹子正坐在那里,筷子叼起几根黄白黄白的面条
,吃得正香呢!
他们的猜测没有错,那香味就是从那里传来的,于是有那胆子大的,就走了进去询问,一听是前几天来的新面,还不要票,手头宽裕的也就买了一两包。
也有人当场撕开干吃了点,味道不算难吃,但也绝对没那么香,所以后面有人买了,也就忍着,等回去煮着吃,也香一香。
同样的场景,也在县城里上演,不同的是,这边供销社旁边就是政府部门,一楼的人都闻到了香。
她们一个月工资有多的,这年代没票又用不出去,也就不在乎这两三分钱,当即就买过来,借着食堂的锅,当场尝了尝。
几个人一起煮的时候,才发现里面的料包别有洞天,有酸菜的也有酸笋的,还有辣椒的,而且煮起来虽然不如开水泡的那么香,但更入味。
于是都想着下班买点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只是没想到,等她们下班去的时候,就被告知已经卖完了。
而且供销社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有货来,只说这是军队开办的厂子生产的,想能自己发展生产,解决部分生活问题。
不管是什么年代,人们对军人的尊敬都是一样的,一听这是军办厂,当即表示必须支持,让售货员有货了尽快通知他们。
支持军队建设是一回事,另外人们出于对军队的信任,对吃下去的这新鲜东西也更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