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侯彦这般发话了,那伙人识趣地慢慢往门外退去,裴云丰手臂发凉,衣领勒得嗓子眼疼,呼吸都有些不畅了,有气无力道:“出去,都出去!”
屋里终于清净了,宋青来收回刀,沈辞也松了手,裴云丰跌坐在地上喘了口气,站起身坐得离他们远远的。
那头锦衣卫撬开了裴云丰屋里一个带锁的柜子,拿着一叠册子交给杜若,裴云丰冷哼一声,道:“要拿走就拿走,我倒要看看你们拿走了又能把我怎么样。”
和杜若猜的一样,要找到这些册子并不难,左右就在他们自己手上,只是这么多年都没人敢像他们今天这样来硬的罢了,卫所应付,朝廷也跟着糊弄,当然是什么都查不出来。
杜若吩咐锦衣卫将这些册子全部带走,振袖走出门去,道:“后续的事,裴佥事就无需操心了,自有陛下决断。”
一行人回到驿馆后,宋青来笑着对杜若道:“我以为杜学士是个斯文人,怕是看不得我们动粗,没想到一句话都不说?”
杜若让人将册子都锁进木箱里,也笑道:“对付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法子,裴云丰这种仗着背后势力肆无忌惮的人,只有比他更横才能办成事,你们做得很对,只要不是真伤了裴云丰,我不会阻拦。”
沈辞尴尬地咳了一声,道:“我打他脸了。”
“他骂你在先。”杜若道,“他还妄图让人阻拦钦差查案,所以你也没做错。”
沈辞和宋青来第一次体会到好好读书的益处,原来动手打人,威胁耍横也能有这么无懈可击的理由。
这就是当读书人的快乐吗?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参考词典网户口、清勾、收军三册的词典解释
[2]参考《明朝那些事儿》
杜若:为什么我总能遇学渣,日常带不动,带不动啊。
谢如琢:我呢?
杜若:只有陛下是学霸。
沈辞:那也是我的。
裴云丰:这章的小剧场不应该可怜一下被打还没处说理的我吗?
亲妈:你不重要,你只是一个拥有姓名的炮灰路人甲。
第50章 宛阳相会
杜若自离开卫指挥使司后便成日待在驿馆, 他没有擅作主张,而是将这些证据一一列明, 写成奏本连夜递到了京城,安心在驿馆等着谢如琢的旨意。
这一等便等了七八日,京城有回音时此事竟又出了新的变故。
京城的官员大概也没想到杜若他们敢这般动粗,以快刀斩乱麻且不计后果的法子搜来了名册与账簿,直接将卫所军吃空饷、做明暗账的丑事抖落出来,可称胆大妄为。
也不知是有人暗中搅混水, 还是文官们不想皇帝真的如此顺利清查完毕,将卫所势力收归己有,又或许是内阁突然想到了当日皇帝提到宋青阁的用意,朝中开始齐心协力将宛阳宋家拉下水。
在清查卫所军一事上,宋青阁一直是置身事外的,大家也都是明眼人, 知道宋家和卫所当真无甚关系, 请求彻查的奏本都还是宋青阁自己主动呈上的, 但心里清楚是一回事,涉及利益偏要拉你下水又是另一回事了。
朝中言官纷纷上奏言微山离宛阳最近,指挥使侯彦曾在宛阳下属的卫所领过职, 既然微山卫指挥使司有问题, 宛阳恐怕也脱不了干系,矛头直指宋青阁也与卫所军勾缠不清,干净不到哪儿去, 全然不管指挥使司里还有个裴元恺的儿子, 而侯彦早在八百年前就和宛阳没关系,转向与裴家亲近了。
内阁不管谢如琢到底对宋青阁存的什么心思,眼下乱上加乱才是好事, 更多的势力卷进来才能让皇帝更步履艰难,便也上书附和,直言既然朝廷要查个明白,就请钦差去宛阳一趟顺便查一查,将此事真正从里到外查透彻才算是不虚此行。
这两日谢如琢直被这帮人说得脑袋嗡嗡,知道内阁一定在等着看好戏,他要是不查就是打自己的脸,显得是他自己不敢查,有违当初信誓旦旦说誓要查个明白的初衷,要查就是主动拉宋家下水,宋青阁虽与卫所军没什么勾连,但真要细细一查也有不可言说的事,到时他就是先得罪了裴家,又得罪了宋家,进退维谷。
宋青阁听闻朝中群臣质疑他宋家与卫所军沆瀣一气,怒而上书,表示自己行的端坐的正,可以把宛阳的大门打开,请钦差前来查,还他们宋家清白。
这份奏本看似说得光明磊落,夜半不怕鬼敲门,但谢如琢心里再清楚不过,宋青阁也是被逼无奈,文官们已经打算拉他下水,就没有独善其身的道理,遮遮掩掩反而更容易被抓住把柄,倒不如自己大大方方地做足样子,还有回旋余地。
谢如琢默不作声地准了宋青阁的所奏之事,当日他非要提一嘴宋青阁其实也是为了今日,与其说是内阁想乱上加乱,不如说是一开始他就已预先下好了每一步棋,是他主导了这场乱局,内阁所做只不过是正中下怀,孙秉德再警觉也无法未卜先知,说到底还是得见招拆招,到了这一步他能做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头指向宋家,给皇帝这边使绊子。
前世陈章前去清查卫所,他被逼无奈与裴元恺做了交易,暗下杀手才摆脱了内阁此事上的掣肘,成功让杜若前往,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这一世孙秉德诬陷杜若,他将计就计,省去了要下杀手的步骤,之后的事便和前世无甚差别,借清查卫所与宋家谈判,再压制裴家,皆在他掌握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