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周满事先已经跟茶山坪的人说清楚了架水的步骤,茶山坪最大的谷坪上已经站了十几个男人,有中年有少年,都是青壮劳动力。周满将地上的钢钎和铲子一扛,说道:“都跟我来吧。”
自从村民靠周满赚了不少钱,有有人隐约发现周满教的广播操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之后,村民们对周满就很尊敬。周满一声话语,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抗锄头镰铲,背水泥水管等,跟着出发了。
架水的地点就在出村的公路边,沿着一条山涧往山上走大约五百米。因为山势非常陡峭,没有路都是两米多高的寒芒,背东西上山十分危险。幸亏这些男人都是应非池亲自选出来的,每一个都经过灵气炼体,爬这点山小菜一碟。
爬过一段坡,视线里出现一块小小的平地,平地之后是一块近百米高的峭壁,凡人完全无法攀登。一条成年男子手臂粗细的瀑布从峭壁上直冲而下,在平地上形成一个水潭,水质清凉透亮,水底的细沙清晰可数。
“就是这里了。”周满说,众人将工具放下,开始动手。
男人们先用附近的黄泥和树枝,在水潭中间做了一个半米高的堤坝。堤坝用树枝固定,中间填了黄泥,最里层用芭蕉叶垫起,最大程度地拦住水流。
筑堤坝要花很大力气,做完的时候已经是午饭的时间了。这个年代很少有人带饭盒上山,太占地方。每个男人手里都有一个芭蕉叶包起的饭团,饭团中间裹着菜。用作午饭的菜很需要讲究,尤其是这深冬的中午,必须不结油而且冷了口感不受太大影响。
不过一切都难不倒巧手的瑶族女子,她们秋天的时候就会种下头菜——头菜是一种茎块和叶子一样可食用的蔬菜。收割之后,将头菜洗净,用刀将头菜拳头大小的圆柱体茎块切成大小适中的片,但是不能将头菜割断,茎块和菜叶必须还是连在一起的。接下来要将头菜放在太阳下晒三到五天,将头菜晒蔫,随后准备一个大簸箕——直径最好在1.5米到2米左右。可以将头菜切成碎块,也可以整株制作,总之要晒上适量的盐,用力搓揉,让头菜充分吸收盐分。再然后仍然要晒一段时间,将头菜的水分最大程度地晒干。
那之后,就可以装坛了。
l市嗜辣甜酸三种味道,辣的代表是螺蛳粉和各种凉拌菜(绝对不是东北某国那种),甜的代表是凉粉以及各种甜品,酸的代表就是各种酸笋酸菜和果蔬酸。酸菜有两种,一种是后世用来做酸菜鱼的那种水浸泡出的,另一种就是干燥腌制的酸头菜了。
因为喜欢吃酸,所以l市的市区乡镇到处都有酸坛卖,后世做果蔬酸会用玻璃酸坛,但酸坛主要还是陶瓷的。酸坛的造型是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体,开口上有一圈水槽,配套一个沉重的陶瓷盖子。
当材料准备好——比如说头菜已经撒盐腌制晾晒好了,就可以装进酸坛了。装坛的要求是越紧实越好,一定要塞得满满当当。盖上盖子后,还要在水槽上倒水,目的是最大可能地阻隔空气进入。一旦让空气渗入,酸菜就可能腐烂,那么整坛头菜就废掉了。
腌制头菜的时间最少要一个月,留久也完全ok,如果时间太久头菜太酸,煮之前用水洗几遍就可以了。但是开坛之后的酸菜要在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内煮完,否则味道就不大好。
酸头菜的茎块脆而且酸,比腌萝卜更开胃促食欲,同时它的菜叶非常吸油,与笋干不相上下。灌江村的瑶人最喜欢用酸头菜炒腊肉,尤其是那种肥瘦均匀或者偏肥的腊肉。炒出来之后腊肉颜色金黄,表面有一层微弱的油亮但绝不肥腻,而酸头菜吸足了油会非常香。酸头菜炒腊肉当然出锅趁热吃最好,但因为油脂都被酸头菜吸收了,不会结油,所以冷却了风味也不错,因此,这道菜也是瑶人山上做活时最常用的午饭配菜。
此刻,山涧边的平地上一溜十几个男人盘腿坐在地上,每个手里都有一个芭蕉叶包裹而成的方形包裹,随手折断寒芒的杆子用刀削好就是筷子了。拆开芭蕉叶,空气里便飘起一股酸头菜的香味。
水潭中间的堤坝截断了流水,没有活水补充的后半部分渐渐干涸。当众人吃完午饭稍作歇息,又可以开始接下来的工作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事件来源于我家所在的自然屯,因为不通自来水,所以周围的乡村先进点的用水泵一样的水井,落后一点的就到村里的水井挑水,只有我们那里,我有记忆的时候就有水龙头了。
四五年前吧,我妹在镇上上初中,大家都知道她来自一个特别山特别穷的地方。某次放假返校,她舍友对她说:“你知道吗?我家有自来水了!”我妹就回答说:“哦。我还没会说话呢就知道去玩水龙头把自己搞得一身湿透最后被我爸我姐揍了。”
死小孩,真是随时随地都能黑我!
第43章
【43】
等水潭的后半部分的水大致流光,男人们又开始动作了。
他们在地上清理出一块干净的石板,随后将水泥倒出,在那块石板上开始搅拌水泥。再然后,他们在水潭的最外侧砌了一个半米高的水泥堤坝。堤坝的中间留有一个孔,里面插1着黑色的结实胶管。距离胶管约二十厘米的地方,有细密的纱网做成长方形的罩子,从上面和里侧两个方向遮挡住,防止落叶或者虫子之类的进入胶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