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俞百里一家搬离和静县后不到一月,误食案之后第三个月,县令贺于琦平步青云,升任庆州知州。
事后钱仵作得知,误食案时,县令贺于琦正处于升迁的当口,与他同期的还有另外一个县的县令。因朝廷认为他处理误食案有功,最终贺于琦平步青云,而另一个县令则与这次升迁无缘。
儿子不喜自己的职业,转而经商。钱仵作看在眼里,失落之余也有些庆幸。起码儿子不会背负自己这种经历。
这些年来,他也不是没想过俞百里总有一日会相通这其中的关节,找上门来。只是对方没有找来,他便可佯装不知,在和静县衙一直干到七年前因年龄卸职还乡。
三年前沉疴之际,自觉时日无多,想起陈年往事,思绪复杂,于是提笔写下此手札,并锁在一处铁箱之中。临终之际,钱仵作将钥匙交给自己的儿子,告知儿子此物细心保管,若有人来找为父,再把此物拿出阅览。
如何选择,但凭选择。
钱仵作自己一生不敢担当,把选择权交给了儿子。
十七年前那装误食案之前只靠猜测推理的环节,也终于有了证人证物。虽然有的事情还没有直接的口供与证据,但所有的情节都串联了起来,可以作为事实写入卷宗。
楚霄云在看到钱仵作手札内容之时,就叫派人去请了县令韦京翰、也通知了俞家父子到场。此时众人都围坐在楚霄云的廨房。
传阅完钱仵作的手札,大家眼神交流片刻,楚霄云问道:“钱许氏,这手札是如何在你手上的?”
“俞捕快前往我家之后,第二日早上我家相公让我们回娘家去住几天。走之前让我把这东西带上,寄放娘家。并嘱咐我不可与人知晓。相公死后,我回想起来这事,越发觉得当日相公让我和儿子去娘家,是心中有事。于是找出这东西翻看。我识不得几个字,好在程儿上了几年私塾,认得些字。我就让他把这东西里的字念给我听。”
钱许氏说到这里,忍不住声泪俱下:“程儿念完,我与他抱头痛哭。想来就是这东西给我家招来的祸害。我问程儿,这事如何是好。程儿说,爷爷和爹爹大约就是选错了……呜呜……”
钱许氏的哭声日大,钱程紧紧的抱住自己的母亲,想给她依靠。
楚霄云望向钱程,十四五岁的少年脸上悲伤却又坚韧。
韦京翰在一旁道:“钱许氏、钱程,你们可知,此事一旦披露,钱仵作生前所受的功名会被悉数收回,你父亲经营十数年所免去的税赋会被追缴。”
钱程抱着母亲,目光异常坚定:“我可以养活母亲。但求县令大人一事。”
“何事?”韦京翰问。
“父亲与爷爷做错了,爷爷不该得到的公禄应该收回,但父亲罪不至死,恳请县令大人为我父亲做主!”钱程说着跪向韦京翰拜了一拜。
韦京翰道:“当官自当为民做主,你不说,本县也会去做。”
钱程听了,朝韦京翰又拜了两拜。然后转向俞百里,朝他拜了一拜:“俞伯父,我爷爷有愧于您,但他人已故去,我代爷爷向您赔罪!”
说罢又连拜了两拜。
俞百里赶忙去扶人起来。
钱程起身,转向俞鹤:“我爹爹是选错了,但他罪不至死。如果你真是杀我爹爹的凶手,我绝对不会就此作罢。”
俞鹤望向钱程,目光真诚而又坦白:“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杀你爹爹,也没有这样做过。我为父亲追求的是清誉,更不会亲手让他蒙羞。你父亲之死,另有隐情。”
楚霄云点点头,向钱程讲述了他们的调查经过。
“那个所谓证人包子铺小贩是不是凶手不好说,但他的确做了伪证,俞鹤不是杀害你父亲的凶手。包子铺小贩我们会继续缉拿,你父亲的案子我们也会继续追查。”楚霄云最后总结道。
这也是一种承诺。
钱程和他的母亲呆愣愣的听完这一切,又是一阵长长的压抑的痛哭。
隔日升堂,韦京翰审结了俞鹤与钱铸之死一案并白水村枯骨案,并纠正了十七年前误食案。
钱仵作生前功名悉数被收回,钱铸十多年经营免去的税赋也将悉数追缴;因俞鹤在枯骨案中涉嫌越职调取文书,私下取走部分证物,一度误导案情,有违大成律令,依律本应判处监刑两年,鉴于其在本案及其它涉密案件中的功劳,将功折过,故责罚20水火棍,并免去俞鹤和静县衙捕快之职。
案子结束了,俞鹤被责打了二十水火棍,整个过程却始终都是微笑着。俞父在一旁看得心疼,却也为自己孩子洗刷了杀人的嫌疑感到欣慰。
楚霄云站在堂下,静静的看着面前的一幕。
十七年前那桩误食案终于真相大白,重新有了律法的判定,错误的判决和对待终于得到纠正。
俞百里渎职害人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事实,他的验尸结果没有问题,再也不用背负渎职害人却没有受到处罚还当了逃兵这样一个心理包袱。只是,十多年前那个名扬千里的青年仵作,他的一生却因为那个案子黯然失色。原本他应该有辉煌灿烂的一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屈居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做一名声名受损的仵作。
好在俞鹤再也不会因为背负父亲的愧疚,走自己本不愿走的路。虽然错过了好些时光,也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间,但幸运的是他年纪还不算大,还有机会重新规划他的人生,继承父亲衣钵,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