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48页

      行宫内薛瑜的住处是一直有人打理的, 可以直接入住,琐事上不需薛瑜操心,李麦带着她去看了一眼刚刚重新发芽不久的苜蓿田, 兵械坊和另一间工坊里的声音始终不绝。
    春耕将至, 鸣水县里公田和屯田部分的农具订单也是要赶的,一部分是被攒够了钱买走的, 一部分却是春天租借给他们的。其他地方的公田佃户们也大多准备上了新的农具,在秋冬季节没有得到完全施展的曲辕犁, 将在这个春天解放出更多人力。
    没多久,江乐山终于赶到了行宫,明明下辖少了一个掣肘的士族是好事,他脸上却毫无笑影,薛瑜知道他在想什么。从简家地道里被救出来的人里, 有一部分正是这些年被他求着各家士族收走的流民。
    他们受伤、中毒、不见天日。
    简家的处置在重典与轻拿轻放之间,重案犯的处置严苛酷烈, 其他人却尽可能没有做株连。他们弄到的钱, 给了一部分做被掳来的人的补偿和药费, 有的人心心念念回乡看看,有的人却无处可去,留在了鸣水。
    虽然简家没了,但地还在,简家庄子上的佃户们没有牵扯进案子的部分, 从户籍归属于士族的佃户, 改变成了公田佃户,愿意留在鸣水的人拿着钱成为了新的佃户,也有一些进入了鸣水工坊。
    他们被尽可能安排了出路,但这背后是江乐山和清查户籍的度支部来人的许多天的努力。
    “……您想以冬麦为由, 召集鸣水众人来交流总结该如何务农?”
    让吴威去准备的晚会,主要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庆祝。江乐山听完薛瑜的想法,和李麦一起思考起来。
    这不是薛瑜第一次用交流的方法总结经验,但比起上一个其实已经有了答案的曲辕犁,这次的农学交流会由于没有一个已知答案,显然更艰难些。不过,这不妨碍薛瑜一本正经地拿曲辕犁的制造改变过程来忽悠住两人,强调农业交流的重要性。
    ——能交流出一个极大节省人力的曲辕犁,难道还不够说明重要吗?
    一百个农夫里或许只有十个人想过如何更好种地,其他九十个人都是按照祖祖辈辈的习惯继续种地、从来没有想过改变的。但鸣水居民的成分复杂,来自各个地方的农夫农妇们就算是按照习惯和经验种地,也会有不同的习惯出现。或许有人擅长锄草,有人擅长捉虫,有人擅长分辨距离播种,取长补短之下,总体的收成就会提高。
    科学,最初也不过是生活中观察到的经验。
    来到鸣水的第二天傍晚,从各处赶着车过来,对“冬天种麦子成功”这一喜讯充满了好奇的佃户们都抵达了鸣水工坊之外。
    他们没意识到在通知时发生的有意挑选,只有来到这里时才会发觉,和住在鸣水工坊内外的种植者相比,他们大多年迈。
    流民流浪到这里,意味着经过了许多次的筛选,最懂得种地的优秀的人口在前面被拦截,而年迈又积累了丰富生活经验的老者大多走不到这里。匠学和医学薛瑜都有办法为鸣水工坊补上进度,但在如何种地养殖方面,还是要靠老农们。
    他们的第一站都是青葱的麦田,印象里听过相关传言的老农们与相熟的人交谈着,琢磨着自家回去等到冬天也种起来,一拨拨的人看完麦田,都被领去了晚会的场地。
    场地十分简陋,鸣水工坊正门外,在尚未翻地的田垄里围起了一圈挡风的水泥板,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水泥板看上去已经经过了不少流转。里面燃起了一丛丛篝火,煮好的粥和一些夹了一点点肉沫的烧饼传给了每一个人,不管他们来自哪里,在这里似乎都成为了一家人。
    薛瑜把大概的流程和安排说给了吴威和江乐山听,主持全部都交给了他们,她作为一个吉祥物不断在最开始的感谢之中被提及,火光照亮四周围着火堆一边吃一边听着的众人脸庞,坐在正前面的鸣水工坊负责种地的那部分工人连连摆手,“我们哪有那么大的本事,都是殿下叫我们做啥,我们就做啥呗。”
    但不管怎么说,还有二十天左右就到了丰收时候的那亩麦地,谁看着都十分眼馋。
    鸣水工坊一众的话被当作了谦虚,在吴威两人的引导下,旁边听着的众人开始起哄,要求他们具体讲讲是怎么种的,冬天该怎么照料麦子。
    照他们想着,冬天和夏天可不一样,杂草少,虫子也少,这样算下来,要是能种成,就算减一成收成,没准能与春天种麦到手一样。
    “……就那么种呗。”这话说得十分气人了。
    被互相看看最后推到台前讲话的是一位妇人,第一拨流民刚到鸣水的时候,种地都是安排给身体还算不错的人去做的。后来足够粮食,身体慢慢养好,大多数人都转去了工坊内做事。来来去去那么多人,只有她是从最初育种一直跟到现在的。
    她的话引发了一阵哄笑,妇人有些不好意思,抿了抿鬓边发梢,“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在来到这里之前,也没冬天种过地。这冬天种麦,我们也是摸索着在做,自个儿也不知道春天种麦和冬天种麦的法子能不能一样用。到底做得怎么样,直到看着麦苗好端端长出来了,我才敢放一半的心。另一半啊,得到收完看见收成,才能放下来。怎么先养出苗再挪进地里,和怎么分辨好坏种子这些,我倒是能多说几句。”
    “那就说两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