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页
车兹王庭被破,逃亡的一行人,借着熟悉地形流亡往更西边小国,十万大军暂时在车兹国内休整。
皇帝到底还是受了伤,还好包扎后情况平稳,让人狠狠松了口气。开完军中会议,皇帝单独留下了几人。
点了三个军中新秀,乔二郎、伍戈和钟无跟随自西北调出来的陆恪前去追击,军帐中,皇帝的声音慢慢变得迟缓下去。
他猝然倒下。
第一次包扎好的腹部伤口,渗出血迹,高温下本就难以愈合的伤口,让皇帝迅速发起高热。
随军出征的秦思诊断后的判断,是新伤牵动旧伤复发。
这并不是皇帝第一次旧伤复发,来势汹汹的病痛这次没让中年人立刻陷入昏迷,中途清醒过来时,叫来了方锦湖和薛勇两人,“封锁消息,允便宜行事,密信传信京中。传神射军至西域,配合追击。若有不测……太子继位。”
艰难说了安排,人再次昏了过去。
在原本的安排里,之前前往楚地完成斩首的神射军应当已经调回京城接受封赏。惯于不去询问缘由和背后秘密的薛勇,一板一眼地履行着皇帝的安排,方锦湖脸色却沉得难看。
多日不曾出现在营中的皇帝,被封锁又久久没有拔营的中军,让底层出现了明显骚乱。新归附的从属军的打探消息,变得频繁起来,明眼人看了都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能征善战的皇帝,是在外的主心骨,旁人很难替代他的存在。御驾亲征是把双刃剑,既能鼓舞士气、压服蠢蠢欲动的新加入部分,也能在皇帝变得弱势时,引发贪婪和忧愁。
但这样的骚乱,很快在“皇帝”再次出现后飞快平息了。尤其是依据聚集在中军的医师,生出的皇帝重伤濒危传言,被亲眼目睹“皇帝”对拒绝臣服的下一个小国毫不留情的手段,生生碾碎。
身先士卒击破小国防备的“皇帝”,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已经衰微的中年,好像正值盛年,龙精虎猛,连受了伤都并不妨碍他做一把刀锋,深深杀穿对面的抵抗。
飞起的头颅和鲜血,像刚生出一点叛乱违抗之心的部落头领的头颅。他们总感觉这是警告,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在心怀鬼胎的人看来这是警告,在奋勇争先的兵卒眼中,这是陛下的勇武。“跟我上”和“给我上”,点燃的热血程度是不一样的。
“陛下万岁!陛下举世无敌!”
激进的手段激发了略有些低迷的士气,战场上冲杀向前,喊声与热血一样沸腾。
改变的手段其实并不显眼,尤其是在之前受到反抗和拒绝之后,军中知道皇帝在车兹受了小伤,因此愤怒,再合理不过。
一手彬彬有礼的使节,一□□与火的铁骑,前朝旧梦结束的许多年后,在西域再次烙印下属于宗主国的威严。
“皇帝”只出现了一次,就回归了中军。因着上次受伤,之后的中军被保护得严严实实,依照提前传出的进军安排,向西追击的一老三小将领,带着所有后来归附的部落,编成联军,军队继续前进。
皇帝则带着削减的部分回撤,赶上最先离开的撤军,出战几个月,也到了回国的时候。
远方,薛琅十一日才回京,战功积累到了皇帝的要求,但皇帝不在宫中,他暂时也无法回宫见到母亲,与薛瑜见了一面,由薛瑜安排人从中传话,知道母亲过得不至于太苦,也放心了许多。
对他来说,其实很难说看到兄长成为太子后有多么明显的变化,除了搬到东宫、肉眼可见地忙碌和朝臣们的态度,没感觉薛瑜对他有什么区别。
不,还得加上如今变得更喜欢抓他和薛玥那个小丫头的课业这一条。
或许这就是被压迫者翻身做主后,选择对后来人重复的轮回吧。薛琅口中抱怨,对丢下了许多的赋文史记等等有些头疼,但身体还是十分诚实地听从了安排,在薛瑜身边重新捡起这些战事中并不需要的课业。
临时请假出来的薛玥声称,他的存在严重打扰了兄长的工作,他也有点嫌弃这个小丫头,争执最后的结果,是被薛瑜夹着一人丢到一边,坐在书房隔壁靠外侧支起来的小桌前,和薛玥一起霸占兄长。
之所以是隔壁,而不是同一间屋子,还得怪总是来议朝事、频频出入东宫的臣子们。不管是薛玥还是薛琅,不小心听一两句没什么,但都知情识趣地不会去深入参与。
光是看着薛瑜处理的事务,薛琅就觉得三哥做太子简直再合适不过了,这事看上去就不是一般人能承担的重任。
“我只可惜,没能亲眼看到阿兄受封。”薛琅晒得一身麦色,看上去有点傻乎乎,他不提这个还好,提了一句,薛玥就垮了脸。
薛琅是因为人不在,她却是因为没有上朝的机会,年纪又小,暂时只能从考官这一方面动脑筋。
两个正在长大的小朋友的斗嘴,响亮时会惊动关起门在书房议事的臣子,老狐狸们摸着胡须笑笑,跟着打下手的年轻人们需要更谨言慎行一点,但对此也不由得诧异天家手足之情居然是这副模样。
做钦差去各处巡查回来的乔大郎,半年时间基本走过了各处需要建立河堤和兴建大工程的地方。比起他的同期们,他完全称得上官位平平、地位飞升的典型代表,刚一回来,就被点进了内阁。
倒不至于与朝中重臣平起平坐,伺候笔墨、整理资料、抄录内容和传递消息,都归了他和其他几人在做,偶尔还能被询问几句看法。乔大郎的官职暂时归属东宫,属于太子舍人,只有七品,比他参与考试前的县令品级只高了一点,但只要不太笨的,都能看清这样的小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