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页
薛瑜的登基诏书是前些日子准备好的,内阁几位臣子都逐一看过,如今只是再次宣读一遍。
大赦天下,减轻赋税,奉先皇为太上皇……在花团锦簇的漂亮话中,一件件事被宣读而出。
自黎国得来的传国玉玺,在这张诏书上第一次启用,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改元弘熙,定天命之属……”
百官朝贺后,是不在朝中领职的贵族,以及藩王、边关的朝臣拜贺。
薛瑜垂眼看着第一个进来的薛琅,年初被封了镇西王,正式领西域都护府,少年穿着朝服,隐隐可见皇帝的影子。刚定下乐文名号的薛玥,穿着一身改制的红色朝服,依照宗室次序,在薛琅身后进来,小脸有些发白,显然是第一次上朝紧张了。
“臣为陛下贺……”
诸多的辞藻薛瑜没有仔细听,也难为薛琅背下了这么长的内容,在薛琅抬起头的时候,她对他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薛琅眼圈一红,狼狈地低下了头,没过一刹,又抬头对她笑了出来,抬头太快,差点都没站稳。
他的笑不是礼节性的庆贺笑意,而是连眼睛都挤在了一起的灿烂笑容。
有些傻气,也有着少年人的真诚。
上前一步的薛玥偷偷扶了他一把。
薛瑜看着他们俩的帮扶,恍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两个见面就不对付的小家伙,也积攒下了情分。如她曾经期待的那样,宫中为数不多的人口,拧成了一股绳。
跟在他们身后的是被封安平公的黎十二皇子,其后则是各边关守将的儿子或者本人亲至。
在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中,薛瑜微微失神,她清楚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但这一刻,她忍不住想与人说出自己的高兴。
万国来朝,黎民康泰,天下太平,或许只有坐在这个位置上,才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代代君主对功业的渴望。无关权柄,却又与权柄紧密相连。
但这种话与谁说都像是吹嘘,薛瑜并不希望身边都是为了投她所好的溜须拍马技术人才,压下了那一瞬间的欢喜,只有心底隐隐有些空落。
高坐在上,戴着最正式的冠冕的女帝,眉眼神色隐在了串珠之后,莫测威严。新君到底在想什么,没有人猜得透,但看着殿内群臣之上她的身影,恍惚间,竟觉得这是再正确不过、合适不过的选择。
在她手中,注定开启一个非同一般的未来。已经看到了雏形的臣子们,再笃定不过地相信着。
宫外提前张贴了新君即位消息的辕门和京兆府外,几乎是看着女帝成长起来的京城人,与有荣焉地在钟声响起时,对着皇宫的方向施礼,迢迢赶来的鸣水人,跪倒在地,忍不住哭了出来,却是喜悦的。
“我就知道!就知道!殿下、不不,陛下天命所归!”
宫外的消息,暂时没有传到薛瑜耳中。结束了登基大典,薛瑜还要换衣服去完成最后的祭祀,最初的兴奋和激动在一件件事情中散去许多,等到重新回到宫中,薛瑜累得只想坐车回去睡觉。
一整天的流程下来,简直比批奏折一天或者练一天武还累。
薛瑜下意识就要往东边走,还是跟在旁边的流珠拦了一下,她才回过神,“瞧我,都有些糊涂了。”
“陛下忙碌一天,早些用膳罢?”
流珠轻声提议,薛瑜点了点头,转了个方向,往宝德殿而去。
宝德殿是宫中中心,帝王寝居,之前来这里,都是来拜见皇帝。但在皇帝离宫几个月中,已经略作修改,改成了属于薛瑜的宫殿。离得近了,眼看门前站着熟悉的宦官,薛瑜一顿,“常内侍。”
常修回头望过来,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跟在流珠身后,仍旧是寺人没有升职的常淮,眼看干儿子状态不错,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是注定要跟随皇帝的,新君即位,宫中各个职位换血,常淮能保住现在的地位,看上去还被照拂了许多,着实不易。以此看来,新君确实是仁厚之辈,常淮能平平安安活到老,就是他的福气了。
“陛下。”常修上前施礼,“太上皇在殿内等您。”
薛瑜点点头,阔步踏入殿内。在小天井拎着长刀挥舞的薛泰,第一眼就看到了她,一抖手腕,翻身劈来,刀光被薛瑜抽剑挡下,薛泰挑了挑眉,“武艺落下了。”
薛瑜无奈地笑笑,“阿耶怎么从不告诉我,这一整天下来会这么累?”
她敢肯定,曾经经历过这一套礼节的皇帝清楚整个流程的疲惫,但就是要让礼部大办特办。大办特办指的倒不是大笔花钱,整个流程下来花销不大,但让礼节一板一眼地全部走完,吃苦头的就是她了。
薛泰只当没听见,“我为你们主婚后就走,你在宫里,还是要勤修苦练才是。”薛瑜刚应下,就听他询问,“皇后当真不留在宫中?”
薛瑜抿了抿唇。
方锦湖在朝中受到了弹劾,被要求卸任回家待嫁,薛瑜允了,但在朝中看不到他的身影,十全十美的欢喜,似乎就少了一份。
“已经准备好了。宫中太过拘束,不必囚着他。”薛瑜淡声回答。她不是那种自己被关在宫里,就要别人来一起吃苦的性格。
薛泰打量她两眼,“该说你心硬,还是心软?”
心硬是明明有情意,却要让人离开。心软,却是明知道方锦湖有着威胁,却要放他离开,而不牢牢困在宫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