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赵三丫跟黄豆芽年岁相差得大,两人也没啥好比的。在赵三丫心中,只要比娘家二嫂的日子过得好就行。
赵家两姐妹就是借着小弟妹的由头,说说心里话罢了,夜深人静,两人越唠越精神,索性连觉都不睡了,直接唠到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赵晟给两个姐姐一人准备了一大碗豆浆,还往豆浆里放了不少赤砂糖。赵家二姐妹喝得眼睛都冒光了,美滋滋地回了家。
“狗子他爹说,今年蜂蜜要是好卖,冬天就给我买皮袄!五弟赚了这些钱,明年你是不是也得买个皮袄啊?”
王氏得了赵甫的准信后,第一时间就跑到黄豆芽跟前炫耀。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压自家妯娌一次,王氏十分兴奋。
皮袄对男女的吸引力都是一样的,不光男人想要皮袄,女人们也都盼着在冬天穿上皮袄回娘家显摆显摆。
王氏跟着赵甫弹了一冬天的棉花,赵甫有些过意不去,就打算给媳妇点好处,哄哄她。
“我冬天也不出门,买了也没用。”虽然明知王氏是故意来炫耀的,但黄豆芽也没生气,好声好气地跟她说话。
黄豆芽来关外这些年,还真没咋在冬天出去过,她是真不用穿皮袄。
赵晟早就说过要给媳妇买皮袄,但黄豆芽没要,不过她没跟王氏说这话。别人难得的小幸福,黄豆芽不想说些话破坏人家的好心情。
虽然王氏是故意来炫耀的,但人家说话也不气人。忙乎了一冬,累瘦了一圈,皮袄是她应得的。黄豆芽不仅不嫉妒,心里还挺替王氏开心的。
许是年岁大了,黄豆芽跟人相处也不像以前那样非黑即白了,即便王氏有很多小毛病,但只要不犯原则性的大错,黄豆芽还是愿意顺着她说话的。
这一冬天,赵甫家的两个孩子没少在黄豆芽家吃饭,王氏不仅没白占便宜,还给黄豆芽送了不少油和面。
过年从娘家回来时,王氏还给黄豆芽带了好几斤松子,黄豆芽还是挺念着这个妯娌好的。
不过黄豆芽没吃几口就生了,这些松子最后全都让赵晟和小灵芝这对大小馋猫吃了。
黄豆芽出了月子,农耕就开始了。赵甫买的小牛还干不了拉犁的活,就每天颠颠地跟在母牛身后,去庄稼地里啃野草。
稻田地已经开好了,今年就可以种稻米了,所以村民们今年格外的繁忙。
那边刚翻完地,这边就要育苗了。赵晟家去年在前院种的稻米和糯米都没舍得吃,通通被留着当稻种了。
为了育够一垧地的稻苗,赵晟家整个菜园子全都被征用了,前院也没闲下,借给大舅哥家用来育苗。
黄豆腐家要种两垧地的稻米,自家的空地根本不够用,不仅征用了妹夫家的前院,又花钱租了杨老六家的菜园子,这才育够了两垧地的稻苗。
稻米虽然卖价高,但是种起来也是真费力气,而且成本也很高。农人们除了要买稻种外,还得买稻草。
关外天气寒冷,育苗时要盖上稻草,给稻苗挡寒,不然突然降温,一场冻就会将稻苗全冻死,到时候可真是哭都找不到调了。
好在赵晟和黄豆腐比较有先见之明,去年就花钱买了稻草,今年就可以直接用了,一点不耽搁事。
但那些去年舍不得钱的人家,今年可真是愁得头发都白了,稻草不仅涨价了,而且特别难买,最后不得不拿麦秆对付用一下。
虽然麦秆也挡寒,但到底比不上稻草实用,赵晟家的稻苗用稻草盖的,再加上他伺候得精细,稻苗长得绿汪汪的。
董大壮家没买到稻草,黄豆腐匀给他家三捆,但是根本不挡事,最后还是用麦秆盖的稻苗。
即便董大壮和高氏精心地伺候着稻苗,但稻苗依旧长得良莠不齐,看着就惨兮兮的。只能把水田地的水放出大半,才能让稻苗不至于被水淹没了。
插秧前,要提前在稻田地里泡好水,等稻田地暄软时,才能开始插秧。
端午节前,是最适合关外插秧的季节。一年就种一季稻米,所以种得晚些也不怕。
插秧这活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得了的,尤其是这么一大片稻田。
好在旱田地现在已经种完了,村里没买水田地的人都闲在家里。只要肯出钱,还是能雇到不少人帮着插秧的。
到了插秧的时候,村里就很少能见到爷们了,因为大家全都在水田地里猫腰干活呢。
插秧得光脚,再能干的小媳妇也不好意思下地,倒是有几个大娘掺在爷们中,光着脚在水田地里挥汗如雨。
为了防止有人偷懒或是干差活,赵晟和黄豆腐直接把稻田按亩雇出去了。
一亩地给五十文钱,村里人都抢疯了,最后两人选了几个实在人,把家里的地都包了出去。
赵晟和黄豆腐不用插秧,只负责往稻田里运稻苗。虽然钱花了不少,但是没咋操心,也没咋受累。
按亩包人干活,虽然比按天结算贵一些,但是没人敢干差活。毕竟秧插得不好,东家也是真不给钱啊。
而且按亩包活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不用管人吃饭。
按天结算虽然省钱,但是要包干活的人一顿中午饭,干活的都是爷们,见到饭都是使劲吃,即便是杂粮面,也消耗不少粮食。
忙忙叨叨六七天,水田地里终于插满了秧子。赵晟和黄豆腐家的秧子整整齐齐,密密实实的,在众多水田里地鹤立鸡群,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