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页

      为了避风,火堆是放在洞窟最里面的,简易的石炉,也在那个位置搭的。
    这个洞窟的结构是出口的位置水平线比较高,越往里,地势越低,空间越狭小。
    而通向地下暗河的洞穴,就是洞窟的最里面,也是洞窟最下方的位置。
    而他们的帐篷因为占的空间较大,支在了洞窟口的位置。
    所以如果地下暗河的水涨起来,从洞穴里涌出,只要涨势不是很快,灌到洞窟的最外围,也需要很久。
    哪怕就是真的淹了,暂时也不需要担心帐篷或者其他物资的事。
    电视是防水的,帐篷泡就泡了,军粮是有塑料袋外包装的,至于衣服,再晾干就好了。
    仗着地下暗河的水稀释了一部分与之连接的海水,喝水没有那么咸,直接饮用不太行,洗洗衣服也能勉强将就。
    因为凌苓依他们三个都上了节目组的大岛,跟拍的无人机也都跟了过来,岛上什么拍摄设备都没有,黎小明他们也无法得知现在洞窟的水位正在上涨。
    她又不能直接说洞窟已经淹了,直播镜头一直在拍摄,她是怎么得知洞窟被淹的?她该如何解释她和夭夭可以用脑电波交流的事?
    想到这,凌苓依关掉了吹风机,把吹到九成干的衣服直接又穿上了。
    她敲了敲卓娅隔间的门:“卓娅,你快好了吗?我想早点回去,我的猫自己呆在岛上,我有点担心它。”
    听到凌苓依敲门,卓娅关掉了吹风机,打开隔间门,把衣服直接往身上套:“我已经好了,走吧。”
    黎小明怕热,穿的是短袖短裤,吹干衣服的速度,也比她们俩快。
    凌苓依和卓娅从洗澡间出来的时候,黎小明又坐在外面等他们了。
    他们三人一起乘游艇回到了A岛。
    回来的路上,凌苓依复盘了一下今早的行动,这是她每次压力人格测试之后留下的习惯。
    虽然约翰自从获救后,连声谢谢都没跟他们说,不过当时约翰确实是真的溺水了。
    虽然上岸后,不知道出于何种心态,他在装昏迷,可凌苓依不后悔救他,当时那种情况,如果不去救他,很可能真的发生意外。
    她不想做个见死不救的人,毕竟只是竞争对手,不是生死相搏,没必要上升到非要你死我活的地步。
    她现在考虑的是,伞格和约翰,上次换组的时候,都想和杰克换到一组,那六个人可能已经结盟,或者说是除了他们A组的三个人,其他人都以杰克马首是瞻。
    今天杰克让约翰过来搞事,如果下次他们六个人找到其他沟通的方式,一起组团上岛来搞事,他们双拳难敌四手,应该如何应对?
    好在节目组应该对渡海的自制交通工具要求较高,短时间内,他们三组人都应该无法制造出这种交通工具来。
    导演第一天上岛的时候,说会发给他们工具,还建议他们建造塔防工事,难道那几个锤子小刀,就是导演说的工具?
    这节目组难道是想整蛊他们吗?
    第13章 .绿茶精在荒岛求生综艺13
    踏上A岛之后,凌苓依问夭夭:“我已经回来了,现在情况怎么样?”
    夭夭:“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呀?”
    凌苓依:“是不是我说坏消息,你还是要先讲好消息?”
    夭夭:“是的呀,先听好消息,心情比较好呀。”
    凌苓依:“行吧,好消息是什么?”
    夭夭:“我已经匹配到了制造新无人机需要的材料了,虽然比我原定设计的性能差了很多,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超越了目前所有的技术。”
    凌苓依:“太好了,我想用这个新型机器的设计方案,来当我联系兔国上层的敲门砖。”
    之前虽然夭夭对她说过,这个世界,是一个书中故事衍生出的世界。
    可这对凌苓依来说没什么差别,她每次进行人格压力测试的时候,都是将模拟场景当做真实世界来应对的,现在到了这里,也是一样。
    她开始想过,通过夭夭划时代的破译技术,直接联络到兔国的上层,可这显得实在没有礼貌。
    就好比她像一个外星人,直接踢破低发展程度星球的大门,上门就说:“我,外星人,给你们送高科技。”
    总觉得会让人有点无法接受。
    那个主神给她的任务,让她获得这个世界50%的人对她的喜爱值,这中间不能掺假,不能是嘴上表达一下“我喜欢凌苓依”这样。
    必须是发自真心的喜欢,才能被主神收为能量。
    她原本想走个捷径,让国家帮忙完成这个任务,可如今需要发自真心,那就不可能走什么捷径了。
    她现在没有理由贸然离开这个岛,直接找到上层的联系方式去沟通,又太唐突。
    凌苓依:“夭夭,帮我找一下兔国科技部的官方邮箱吧,我来联系他们。那坏消息是么?”
    夭夭:“坏消息就是水已经淹到洞口了,帐篷泡了一点点。”
    凌苓依担心洞内情况,快速往洞窟的方向走去。
    黎小明在站沙滩上喊住她:“依依姐,要不咱们先挖点海贝回去?”
    凌苓依:“现在还在涨潮,没法赶海呀,等退潮咱们再来吧。”
    卓娅:“对,海水涨上来的时候,海滩上没法挖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