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一晃三月,春闱开始。
宝璁提前了两天回荣国府住,王夫人按着之前秋闱的准备,替宝璁打点好了一切。这回从容很多,不慌慌张张的,也不会担忧得把东西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而宝璁也轻轻松松过了会试、复试,只后面的殿试有些紧张。
试题还是梦中的试题,他准备得很充份,并不惧怕。唯有昭帝宣他上前问答时,他背后都汗湿了。
昭帝问的,不是梦中有关于黄河筑堤治水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还如何看待?
对着天子,他一个小小的举人,还没入官场就要回答这种地狱难度的问题......也不知道昭帝是怎么想的......
第76章
这问题要是回答不好,难道他这次的科考成绩会一落千丈?
可是他之前根本没有想到昭帝会这样问, 也根本没有准备......
不会不会!
这种明显为难人的问题, 昭帝很可能是在敲打暗示他。
影射贾府众人?
宝璁默默斟酌了几番,缓声回道:“臣子认为,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实为治国安民之良策。”
“据臣子所知,我朝律法自开国以来, 历经两次精修,七次补充, 五次小修,很是严谨。因此百姓有法可守,为官者有法可依。”
“《史记》有云:法正则行顺,行顺则国泰, 国泰则民安。臣子微见, 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则官正道明, 天下万民可安矣!”
昭帝沉默着, 没有说话。
宝璁忍不住微微抬头, 看了昭帝一眼,却发现他在微笑。
“好!”昭帝道:“好一个官正道明、万民可安!”
“你小小年纪, 未入官场就有这番见识, 真是难得。今后可要牢牢记住今日的话, 莫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啊!”
期望?!
宝璁惊诧着, 跪下去拜了一拜, “是,臣子定不负圣望!”
不辜负期望是什么意思?
让他赶紧把那名单老老实实交出来吗?
他脑子里乱糟糟的,退回了自己原来的座位,站着看其他考生上前应答。
等到前十名考生都回答过昭帝的问题之后,全部考生便由御前太监领着,到偏殿休息去了。
而金銮殿中,昭帝正与忠顺王以及几位考官讨论一甲人选。
状元探花,众人都没有异议,但主考官张充建议宝璁为第三名探花的时候,忠顺王提出了异议。
“臣听说这位举子在家不敬长辈,忤逆不孝。咱们大周朝以孝为先,这样德行有亏的人,怎么配入朝为官?”
忠顺王面对着昭帝,一副十分尽心尽责为朝廷考虑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谏道:“臣认为,还是把他从名单内剔除为妥。”
几位考官听了,都十分惊讶,张充也是没想到忠顺王竟然会建议让宝璁直接落榜!
三年一次的科举,好不容易选上来几个有用的人才,忠顺王竟然如此轻视,实在不能忍!
张充当即反对道:“这位举子文采斐然,策论言之有物,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王爷如何能只听风言风语,就断定这位举子德行有亏?莫非是有私心?”
与张充交好的另一官员也站了出来,反驳道:“王爷没有切实证据,还是不要捕风捉影为好。朝廷三年一次科举,考生通过层层筛选,留下来的都是人才,怎能随意让人落榜?”
忠顺王一贯倨傲惯了,哪里会怕区区两个考官?
他当即转身,不悦道:“无风不起浪,即便他忤逆不孝不是真的,那也是平日为人行事不妥,才会有这种传言出现!”
“年轻气盛,轻浮不周,这样的人怎么不算是德行有亏?”
张充摇摇头,坚持道:“这位举子年纪小,偶尔行事不周全也是情理之中,王爷何必如此苛刻?”
说着,他也不理忠顺王了,反而对昭帝道:“臣听说,从前他也是效仿圣上,替家中长辈洗脚。如此孝顺,怎么会是忤逆不孝之辈?”
“臣看王爷这听到的传言,恐怕是有人故意中伤这位举子的。”他生气地甩了甩大袖,严肃道:“朝中正应该杜绝这种不实传言!王爷这样拿出来说,莫不是要报私仇?”
这话实在是有点戳到了忠顺王的私心上,然他是绝不可能承认的。
“胡说什么!我只是为朝廷考虑!”忠顺王赶紧面对昭帝行了一礼:“科举何等大事?臣之忠心天地可鉴,怎么可能为报私仇,为难一个小小的举子?”
一直笑而不语,看着众人争来争去的昭帝,总算说话了:“众位爱卿的忠心,朕都知道,也都明白,三年一次科举,为天下遴选人才,是要慎重。”
“朕看,这位举子文章是不错,不过忠顺王说的也不错,到底年纪太轻了,就让他排在第四,二甲传胪也不算委屈了。”
昭帝这话一出口,宝璁的名次就一锤定音了。
众人纷纷应了声“是”,而后默默交换眼神,或是不服气,或是不甘心,也都只有默默咽回心里去。
本以为这事情已经告一段落,谁知昭帝又笑着来了一句:“就让他入翰林院,为从七品编修吧!”
众人又惊诧了!
翰林院从七品编修,按照惯例不是探花的职位吗?
而且状元榜眼探花都没决定好,竟然就把第四名的官位安排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