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9页

      她记得李母提过那位堂姐嫁的是山东当地的读书仕宦大家,据说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人,而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寿山伯家的这位三奶奶似乎就是姓颜。
    想到此处,李纨心下便有些明白了,对方既称自己是表姑奶奶,那这位寿山伯府的三奶奶多半就是那位远嫁姨母之女,虽然她脑中对这位表姐无丝毫印象,面上却分毫不露,笑道:“亲戚们多年不走动,越发疏远了,我这几年又极少出门,竟不知颜家表姐也
    在京城。“
    她记得颜氏嫁入寿山伯府已经多年,应该比她年长不少。
    那两人忙笑道:“这也怪不得姑奶奶,说来也是不巧,之前七八年我们奶奶都随三爷外放在闽南,三月才回的京城。
    四月间我们家大姑娘出阁,随后我们老太太又身上不好,家中接连忙乱,实在不得闲,也不曾与亲戚家走动,今儿我们奶奶也是来牟尼院给老太太进香祈福,才听说表姑奶奶也在这里。”
    李纨笑道:“也是天缘凑巧,今日竟在这里碰上了,原该我去请安问好才是,只是今日天色已晚,明早又要给先夫超度,实在不便,劳烦二位妈妈回去替我说一声,就说不敢劳动表姐亲至,待我明日将事情料理妥当,再亲自答谢表姐。“
    说罢又命茯苓取了两匹尺头并两个荷包出来赏给二人,幸而茯苓心思细致,先前便考虑到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次出门的东西都预备的十分齐全。
    两人忙道不敢,谢过后接了赏赐,道:“我们奶奶和大姑娘这几日都在东院歇息,表姑奶奶若是得空便来坐坐。”
    李纨答应了,又说了一番话,两人方告辞了。
    茯苓亲自送到院门口,回来后方对李纨笑道:“天下也真有这样巧的事,难得出来一次,就遇上了奶奶的亲戚,这位表姑奶奶虽未曾见过,但行事却真真有礼数。”
    李纨正在一旁看淡菊夏竹收拾颜氏送来的东西,闻言点头道:“这也是她的好意,说来我们两家的关系已经极远了,难得人家还记挂着亲戚情分,我们也不能怠慢了,你一会子好生打点出一份回礼来,明儿给颜家表姐送去。“
    颜氏送来的除了几盒新鲜的果品素点外,还有两匹上用宫绸,两匹上用宫缎,两匹上用绢绫,许是打听到李纨在守孝,颜色花样都极为素雅,颇为用心。
    常言道礼尚往来,对方如此客气,她也不能太过失礼。
    茯苓忙答应了,当即从带来的行李中打点了一份回礼出来,给李纨亲自过目后方收了起来,等明日再送去。
    次日,李纨一早便起来,吃了一碗碧粳米粥与两个豆腐皮的包子,梳洗了一番,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白绫袄和绣罗裙,白玉簪挽着发髻,发间只
    簪了一朵白纱堆的重瓣菊花,除此之外身上再无一丝一毫的饰物。
    来到牟尼院正殿,慧明师太已在殿中候着了,李纨将先前抄好的两卷经文捧至慧明师太跟前,道:“劳烦师太了。“
    慧明师太双手合十念了声佛,“檀越不必多礼。”说罢亲手接过经书,放至佛祖案前供奉。
    李纨跪在佛前虔诚祭拜,慧明师太亦带了院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尼为贾珠念经超度。
    直过了一个时辰,法事才结束。
    李纨郑重谢过慧明师太,又在另一处殿中点了一盏长明灯,为真正的李纨超度祈福。
    料理完诸事,已是快午时了,李纨回到院里,写了张帖子打发婆子送去,吃完午饭略歇了歇,方重新梳洗换衣,命茯苓等人带上礼物去了东院。
    颜氏早已带了女儿和丫鬟婆子在院门口候着,远远见到几个丫鬟婆子簇拥着一位素服丽人过来,便知是李家那位表妹了,忙迎了上去,笑道:“妹妹总算来了,我可算是等着了。”
    李纨福身行了一礼,道:“劳动表姐在此相候,实在不敢当。”
    颜氏忙止住了,一把拉住她的手,笑道:“都是自家人,何必这般外道。”
    一面说一面留神打量,见她穿着件青色交领夹袄,下系白色罗裙,腰间坠着环佩七事,腕间戴着一对碧汪汪的翡翠镯子,通透无暇,绿意浓艳,衬得腕上肌肤白皙胜雪,不禁心下暗暗赞叹,昨日便听婆子说这位表妹生的极好,今日一见果然不假,更难得的是这通身的气度,便是她所见的贵贱若干女子都不及。
    她打量的时候李纨也在看她,颜氏虽已经生育了一双子女,却还是花信年华,生的凤眸菱唇,极为清俊。
    只见她乌压压的头发挽着百合髻,当中戴一枝赤金拔丝丹凤,口衔四颗明珠宝结,右戴一枝映红宝石妆的绛桃,耳戴金镶珍珠灯笼坠子,身上穿一件织金官绿纻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下映着高底花鞋,再观其言行,性情爽利大方,不下凤姐。
    两人厮见完,颜氏又招手叫了旁边一个生的极秀美的小姑娘上前,对李纨笑道:“我家那小子在学里读书,便没带来,这是我家的丫头,小名映
    雪。”
    江映雪约莫七八岁年纪,穿着一袭水红色撒花小袄,白色绣鸢尾棉绫裙,年纪虽稚,却生的眉目精致,如同晓露芙蓉一般,竟是个绝色的美人胚子,此时得了母亲吩咐,便上前给李纨福身请安,脆生生道:“映雪给表姨请安。”
    李纨忙道:“外甥女不必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