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0页

      ,
    顾家自前朝便是世家,历代人才辈出,到了
    本朝又接连尚了几位公主,论门第远胜林家,顾岩又是当世大儒,桃李满天下,门生故旧繁多,人脉极广,算来顾湛也是正经的皇室血脉,林家虽也是世家,但也是本朝开国之初才发家,且族中历来人丁凋零,支庶不盛,相差实在有些悬殊,因此先前林如海根本没有想过与之结亲的可能。
    至于顾湛,林如海也见过数次,说一句少年英才也不为过,年纪虽不大,却生的聪慧清俊,人品、学问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难得的是毫无纨绔习气,据自己历年所见的少年公子,尚无几人能与之比肩。
    且顾家家风清正,有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家规,顾湛双亲又早已亡故,黛玉若是嫁过去,上无公婆,过去后便可自己当家做主,不会有婆媳之虑,可谓是四角俱全的好人家。
    不过即便如此,林如海也没有立刻松口,而是考较了顾湛大半年,又问了黛玉的意思,才松口同意。
    黛玉与顾湛先时也时常见面,二人心中皆如意,两家才定下了这门亲事。
    李纨听罢,心下十分为黛玉欢喜,先前她还一直担忧命运的力量太过强大,黛玉的将来会不会仍旧如原著中一般悲惨,如今总算是彻底安下心来,想了想又对颜慧道:“女孩儿家成婚太早极易伤身,林妹妹如今还小,最好再等几年才行。”
    女人家生孩子本就危险,黛玉又生的单弱,如今调养了数年,虽已与常人无异,到底年纪小,身子骨还没有长开,并不是适合生育的时候。
    颜慧听了笑道:“我和姑妈也是这样说呢,玉儿明年才十五,成亲的事倒不必着急,林大人也说了打算多留她两年,再者湛儿后年秋闱也要下场,故两家商议定了成亲的事等过两三年再说,到时候湛儿有了功名,玉儿也大了,正合适。”
    李纨点了点头,正欲说话,忽见黛玉与映雪捧着几支红梅进来,两人忙掩了口,岔开了话头。
    于是大家说笑,又烤了一回肉吃,冬天日子短,不觉已打了四下钟。众人起身,都到廊上看了一回梅花,就到黛玉上房用晚饭。颜慧母女直到点灯后才回府,不必细说。
    颜慧原本打算次日还席,邀李纨与黛玉去府上逛一逛,谁知江知
    府忽然患病,没过几日又因接连不断下雪,城外许多百姓的房屋都塌了,颜慧作为知府夫人也忙着安排救灾之事,又要照看丈夫,没片刻得闲,可巧月底又是江映雪及笄之礼,江家阖府都忙的团团转,这还席之事只得暂且搁置了。
    这日晌午,李纨正在暖阁里烤火,看着丫头们做针线,忽有小丫头传话:“刘大娘来回话,说前儿奶奶叫打听宅子的事有眉目了,来请奶奶的示下。”
    李纨听了便叫进来细问。
    刘大娘进来请了安,方回道:“那座宅子原是本地一位曹姓乡绅所有,宅子倒是极好,共有二进,前后共有四十来间房屋,修建的甚是雅致,只是听说咱们要买房子,那家人便说要价四千两,少一分都不肯卖。”
    李纨听了便问道:“你去瞧了没有,这宅子可怎么样?”
    李纨闻言微微蹙了蹙眉,道:“先前不是说三千两吗?怎么平白又长了一千两?”
    刘大娘听了这话无奈道:“原本是三千两,只是偏巧又有两家来看房子,都想买这宅子,那姓曹的越发有恃无恐,死活都不肯松口,只说价高者得。”
    李纨闻言低头想了想,最后摇头道:“罢了,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
    刘大娘忙道:“倒是还有几处,只是地段好的宅子都不够宽敞,宽敞的大宅子又偏了些,都不如这处合适;另外有一处宅子倒好,四进的大院落,还带有一个花园,十分宽敞,只是地段不大好,在西门外的秀水街上,周遭住的都是些商贩,人来人往的,有些吵闹。”
    李纨听罢不禁蹙眉,沉吟半日不语。
    刘大娘见状忙道:“奶奶先别急,明儿我再去其他地方打听打听,指不定就有合适的呢。”
    李纨闻言点了点头,道:“你先去打听着,有了消息再来回话。”
    刘大娘答应着,告退出去了。
    晚间贾兰回府,李纨便跟他商议搬出去住一事,贾兰年纪虽小,但从小到大,李纨有什么事从来都会征询他的意见,从来不因他年纪小而擅自做主。
    贾兰听完沉吟片刻,点头道:“妈说的也有理,总不好一直打搅林姑姑府上,只不知妈看中了哪座宅子?”
    李纨将白日刘大娘打听到的消息
    告诉他,蹙眉道:“原本曹家那座宅子倒是不错,只是如今那家人狮子大开口,我们也没必要上赶着。”
    贾兰听罢低头沉思,忽然想起一事,笑道:“妈不必愁,我知道有一处宅子,地段好,地方也宽敞,妈保准喜欢。”
    李纨忙问是哪里,贾兰笑道:“不是别处,就是先生家隔壁的金府,同先生家只隔了一条小巷,共有四进,地方宽敞,前后五六十间房屋,还带有一个精致的园子,十分清雅,只要三千六百两银子。”
    李纨闻言一怔,道:“这样地段的房子少说也要四五千两,怎会这般便宜,其中定有缘故。”
    贾兰笑道:“妈猜的不错,我也是先前听管家爷爷说起过,听说那家祖上也是大户人家,只是多年下来也没落了,那家主人早年因病去了,只留一个儿子,守着些家产度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