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皇后更是没有辜负她的赫赫威名,拿到权力的第一件事就要求从京城到地方都按照她提供的格式写奏章,没事不要随便递交无用的奏章,有事直接说事,不要写一堆看着花团锦簇实则毫无意义的赞语。
这还只是第一个下马威,紧接着,皇后将她在西北实验成功的改革方案搬到了京城,从京城开始,再次强势推行她的改革方案,第一步,就是要各世家大族将吞并占据的土地吐出来。
曾备受唐王和周王迫害而主张将定王迎回的朝臣和世家大族悔不当初,可惜,他们已经无力阻拦,只因跟随帝后一起前来京城的二十万西北军不仅没有离开,还直接在京城驻扎下来,充当改革的带领者。
为表反对,朝臣们一齐罢工,结果第三日就被告知各自的职能已经被皇后带来的指导团队的顶替了。
在西北推行了两年的大学堂为洛年年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不仅撑起了朝堂的运转,还按照洛年年的意志强行将改革进程推进下去。
这股自上而下的改革浪潮在西北发芽壮大,从京城席卷而出,在接下来的五年给整个璃国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遍布璃国各处的大学堂让所有孩童都能以最低的成本接触到知识,小学堂则将各式各样的生活技能传授给百姓。
擅长读书学习的人可以通过考试走上管理岗位,而擅长手工劳作的人可以通过辛勤劳动换回丰厚的回报。
全国的粮食产量每年都翻倍提升,充足的粮食让普通百姓都能吃饱吃好,然后将精力转向学习或者做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去。
在这个年号被定为“天启”的朝代,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宛如真的获得了上天的启示。当然,百姓清楚的知道,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对彪炳史册的帝王。
之所以说是一对帝王,是因为天启三年,天元帝退位,将皇位彻底传给了曾经的皇后洛年年,年号不变,帝号为天启。
彼时,朝堂上下皆是天启帝培养提拔的人才,举国上下听不到一丝反对的声音。
可惜,百姓只短暂的拥有了五年,天元帝程誉驾崩后,天启帝洛年年哀伤过甚,紧随其后薨逝,消息传出,举国哀恸。
***
这个小世界的程誉是真的身体不佳,再加上程誉想让洛年年锻炼能力,所以从一开始,程誉就不在管理上耗费心力,而是鼓励洛年年放心大胆的去做,真出了事他再兜底。
事实证明,洛年年做得很好,最初是军师,后来是皇后,最后是帝王,她掌控着璃国的大权,在整个璃国的范围内推行经过验证的改革方案,让整个璃国肉眼可见的快速发展,日渐变好。
虽然受限于程誉的身体状况,洛年年前前后后亲自推动改革的时间只有七年,但她最后从手下冒出来的天才中挑选了一个最能理解和贯彻她思路的人,将权柄移交出去。
洛年年想着,就算他们离开后世家大族的势力会反扑,但历史终将记录下天启年间短暂的辉煌,给后人以启示,至于她自己,还是继续追寻程誉的脚步更重要。
***
两百年后,早已更名为天启的国家国力强盛、民众安居乐业、科技兴旺发达。
洛年年临走之前选定的继承人承启帝没有辜负她的信任,在掌权的三十年间,时刻警醒着自己,始终坚持贯彻着洛年年的改革理念,大力发展农工商业以及普及基础教育,大力推进各个领域的创新与改革,还将洛年年提出来但没来得及完善的政治制度完善起来,保证权力在监督中平稳的传承。
待到承启帝年老精力不足时,果断将权力平稳的移交给挑选出来的信仰最坚定、智慧以及能力都最强的新任继承者,而非移交给自己的孩子。
这种由前任帝王选定继承者传承权力的方式,执行了五代之后,将家天下式的帝制反扑势力彻底压制下去,然后继续自我完善,从禅让制平和的过渡为代表选举制。
身为天启国的开创者,程誉和洛年年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
回到本源世界的洛年年连忙去看命书,缺漏的书页得到修复后,展示出程誉的两版命运轨迹。
最初的那一版命运轨迹是程誉比皇位上的侄子先死,定王和周王夺权时,纷纷瞄上了无主的西北军,各种阴谋诡计、拉拢分化的手段下去,西北军被四分五裂。
恰在这时,蛮人卷土重来,混战中,铭安县富户卢家的小儿子卢丰毅展露出强大的财力,搞出了颇具威胁的火药,趁乱掌控了一部分西北军的权柄,以火药战胜了蛮人,然后和唐王与周王对上,三方势力再加上以其他世家大族为首的另外几方势力互相征伐,结果璃国四分五裂,乱世持续了十多年,最后还是卢丰毅成功上位。
只是卢丰毅一路走来,收拢了大量美人,结果天下安定后,美人以及各自代表的家族又以后宫为战场斗了起来,卢丰毅只在皇位上坐了两年就莫名死亡,之后就不知道权柄落入了谁的手中。
这版字迹短暂的显露过后,换成了洛年年刚刚经历过的命运,洛年年看到简单两句介绍的他们去世后的发展,露出满意的笑意。
新版的命运轨迹中,没有提到卢丰毅的名字,但洛年年还真知道那位穿越者的下场,因为她一直让人盯着来着。
--